巴中新闻 平昌新闻 通江新闻 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巴中市 > 平昌新闻 > 正文

刚柔相济避免老人“被探望”

来源:四川日报 2013-09-18 15:2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尹勇

子女不回家看望父母怎么办?近日,平昌县一老人将自己的四个子女告上法庭,请求法院为其主持公道。据悉,这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后,平昌县法院受理的首起“探望老人”案。最终在法官的调解下,老人撤诉,子女们表示将每月轮流“常回家看看”。

在了解新修订的法律后,四个子女才知道,不回家看望老人原来不仅伤害老人感情,还触犯法律。这一件案子,既让涉案当事人受到教育,又警醒了世人,但令记者担心的是,用刚性的法律来应对柔性的伦理亲情,会不会导致老人们“被看望”?

之所以有这种担心,是因为“看望”虽写进法律,但是执行起来太难。就拿巴中来说,作为四川省一个劳务输出大市,常年有100多万人外出务工,外出目的地路途遥远,“常回家看看”的经济、时间、精力成本都太高,一般要到岁末年初才能成行,常常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再说,据记者收集到的材料看,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改之前,法院对老人要求子女探望的案件都尽可能调解。因为即便是以判决的方式,也可能遭遇判决后不好执行的难题,如果子女们拒不执行,那是不是得“押着”他们回家看望老人?即便如此,“被看望”的老人得到的恐怕也不是真正的温暖。所以,修订法律的本义在于一种引导,提倡子女们常回家孝敬老人。

说到底,平昌这一起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探望老人”个案,折射出目前社会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人口老龄化。要避免老人“被探望”的尴尬,在具体问题上还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刚柔相济,还得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公私结合,在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基础上,系统推出满足老人精神需求的办法,才是长远解决之道。

新闻推荐

“巴山新居”激活巴中现代农业 农民打工算技术账

本报讯(李帜记者尹勇)10月16日一早,平昌县驷马镇元丰村村民陈大芳来到村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务工,他和几位村民当天要采摘5吨青椒,这是重庆菜贩下的订单。元丰村建“巴山新居”聚居点后,引进四川同利农...

平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刚柔相济避免老人“被探望”)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