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结
山区规模农业发展见效缓慢,农业企业经营困难等现象不在少数
对策
鼓励农民利用房前屋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小果园”“小菜园”“小禽园”“小药园”“小池园”发展态势良好
?困惑
对职业农民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产业资金投入如何精准发力
隆冬时节,在巴中市巴州区花溪乡新庙村,前几年的优质产业——金银花已宣告失败,新引进业主发展的700余亩甘蔗也面临“难产”。
“甘蔗是从广西引进的,在外地能长3米高,到了我们村就只长得了一米五?”村党支部书记何川叹息。业主王斌是本村人,2015年返乡投资300余万元发展产业,却连年亏损。今年已改种高粱、荞麦和小麦,准备建厂酿酒。
记者在巴中多地采访发现,山区规模农业发展见效缓慢,农业企业经营困难等现象不在少数。
山区农业规模发展卡在哪里?是否有解决之道?
1规模发展需过三道坎
“金银花是个好项目,能赚钱。”提起前几年村里的金银花产业,何川难掩痛惜之情。
2012年,新庙村被规划为巴州区的金银花产业基地之一,发展了上千亩金银花,一度成为产业明星村。何川说,“当年我家试种了8.5亩,到了采收期根本采不赢,虽只采收了3.5亩,但还是卖了2万多元。”
金银花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大部分村民外出,留下都是老弱病残小的背景下,“因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金银花大面积死苗。”何川介绍,全村一共才1007人,除去外出务工的,剩下的人根本管不过来。何川总结这次失败,“主要还是盲目大面积推进,没有与村里的人力资源相匹配。”
除了无人耕种外,生产成本高也制约着农业规模发展。山区土地分散、坡地多,导致山区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巴州区大和乡界牌村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天兵对此深有感触。2013年,该村引进业主流转土地500亩发展芦笋产业,2016年年产量最高时,芦笋产值实现了35万元。“但没赚到钱。大部分收入都用来支付农民工资和土地流转费了。”程天兵说。记者日前走进界牌村,原本的芦笋产业园已杂草丛生。
此外,基础配套差也导致引入社会资本难度大。当前虽然不少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已有极大提升,但产业园不通公路、农田灌溉缺水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发展产业前期进行土地整理也是一笔巨大投入。“把小田变大田,一亩地至少要投入5000元,多则上万元。”何川说。
2“五园经济”蓬勃发展
与规模农业发展缓慢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小果园”“小菜园”“小禽园”“小药园”“小池园”发展态势良好。这种发展模式在巴中被称作“五园经济”。
2018年初,巴中市把发展“五园经济”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鼓励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巴中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降低和分散风险,对农户而言,“五园经济”脱贫增收意义大、效果明显。
在新庙村,李伟的“小果园”搞得风生水起。从2008年起,他回乡流转30余亩地栽种梨树,每年利润超20万元。种梨成功的李伟又发展起菜园。2016年11月,李伟试种了4亩羊肚菌,2017年就卖了6万元。今年,李伟已把羊肚菌规模扩大到20余亩。“小户经营需要抱团发展,我们建立了农业联盟,大家共享农资、市场信息,一起做大做强。”李伟说,创业初期既缺技术也缺销售渠道,便苦心钻研四处取经。李伟打开自己的手机微信,里面关于水果种植销售的微信群有七八个。
在巴州区平梁镇三山村,50岁的梁超发展起了“小药园”。2012年,他承包了7亩土地栽种川明参,目前已扩大到10亩,亩产3000多斤,每亩收益7000-8000元。
为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他又在田间套种柑橘。川明参采收后,又轮种西瓜。此外,他还种植了7亩桃树,“加起来一年能有十三四万元的收入。”
“当前,农村产业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是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巴中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巴中积极实施回引工程,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大学生等返乡创业,同时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职业农民和农村职业经理人,目前全市已发展“五园经济”超过2.19万户。
3激活产业还需政策精准施力
为了培育农业人才,日前,巴中市出台《加快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被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将享受创业补贴、融资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不过,巴中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财政吃紧,奖补政策尚未落实。
不少返乡创业人员也反映,当前对职业农民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一位经营多年的果农告诉记者,当前,农村产业扶持政策主要向规模以上企业和贫困户靠拢,处于“中间地带”的种植户少有关注。这也导致了一些企业套取项目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此何川建议,政府应该给予普通种植户更多关注,“如年收入达到多少,带动多少村民就业,就给予一定奖励,激活普通农民发展产业的信心和积极性。”
此外,产业资金投入还应避免“撒胡椒面”。
2017年,巴州区针对贫困户实施了“万元田”“万元林”“万元水”“万元圈”“万元店”等5个“万元增收工程”,鼓励贫困户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商业等,实现户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为此巴州区安排4000万元奖励资金,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人均500元标准进行补助。
不过,这项政策却没有得到延续。巴州区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来初衷是希望通过补助政策激发小农户积极性,但实际效果却不明显。“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持续发展产业的动力。”当地决定,2018年不再继续发放补助。
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精准发力?对此,梁超建议,政府把资金用在为企业和农户搭建更多的技术和销售平台上。
(原标题:利用房前屋后探路“五园经济”)
新闻推荐
何平调研民营经济发展和放管服工作 创新体制搞好服务 不断优化巴中市营商环境
(记者李云良)12月1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平先后前往巴州区、经开区,就巴中市民营经济发展、“放管服”工作进行调研。?截...
巴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