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建区时,全区共有农村土坯房8.38万户,占农村房屋总数的54.9%。如何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这对于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年轻恩阳可谓是“压力山大”。
“坚决打赢这一仗。”面对“硬骨头”,巴中市恩阳区委区政府决策者坚定作答。
自建区以来,恩阳区将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同步小康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全面摸排、住户调查、逐户锁定、因户施策,结合乡村总体规划和群众自身意愿分批实施,短短五年先后改造农村土坯房3.54万户,赢得社会各界广泛称赞。
坚持分类施策 做足“改”字文章
在土坯房改造中,恩阳区以群众满意为导向,严格执行政策,坚持分类施策,结合土坯房的地理位置、房屋现状、周边环境、历史价值等因素,分类确定改造方式,设计户型结构,确定补助标准,实现农民安全住房全覆盖。
全区先后投入1.85亿元,累计实施C、D级危房改造13200余户,占改造土坯房总数的37.3%;整合涉农资金1.29亿元,自筹资金0.72亿元,开展建庭院、入户路、沼气池,改水、改厨、改厕、改圈项目,改造土坯房15900多户,占改造土坯房总数的44.9%;风貌重塑土坯房6322户,占土坯房改造17.8%;成功申报传统古村落13个,其中,青木镇黄桷村保护具有200年历史的土坯房34座,被收录进国家传统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名录。
“推进中,我们坚持贫困村、贫困户、危房危险程度大且正在居住的农户优先,产业园区建设区农户优先,能源交通水利建设区农户优先。”据恩阳区统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共有8000余户贫困户优先参与土坯房改造,有效地留住属于恩阳的“乡愁”。
坚持深挖潜力 做足“融”字文章
土坯房改造,不仅改房子,更要富袋子。恩阳区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在确保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使用权归农户所有的同时,盘活农房经营权,引进社会资本、工商资本,融合发展多种经济业态,增加农民收入。
恩阳区创新出“土坯房+四小经济”“土坯房+集体经济”“土坯房+美丽经济”等多种发展模式。利用闲置农房、院坝、林地等资源,一户一策发展“小养殖、小种植、小商店、小作坊”四小经济3.5万余户;119个贫困村整合闲置房屋5800余座,以物折资入股2.7亿元,发展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万元的村达30个以上;建成三合院、四合院式“巴山民宿”21家,万寿养生谷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张家院子”入选全国民宿产业发展示范企业创建示范单位,以“美丽乡村”“美丽生态”撬动“美丽经济”,2017年全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9亿元。
坚持统筹推进 做足“促”字文章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恩阳区以农村土坯房改造为抓手,统筹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三农”工作,实现改造一户、安全一户、富裕一户,改造一村、建设一村、奔康一村,为乡村振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土坯房改造促进特色产业现代化。推动农村改土改水和土地集约利用,成规模连片发展优质粮油、品质果蔬、特色养殖,建成芦笋产业基地5万亩、巴药基地3万亩、莲藕基地1.5万亩、特色水果基地7.5万亩。
土坯房改造促进城乡服务一体化。新修村道路、便民路、产业路1510公里,完成安全饮水工程6.4万户,全区439个村(居)村村建有标准卫生室、文化室、便民服务(代办)点、农民夜校。
土坯房改造促进环境整治规范化。统筹实施农村污染防治、污水治理,配备一村一名保洁员,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垃圾清运机制,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土坯房改造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通过推广“强村+弱村”“富村+穷村”等模式,乡村治理,村级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创建省级“四好村”29个,真正实现了特色产业现代化、城乡服务一体化、环境整治规范化、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目标。
王飞 周星宇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何菊
新闻推荐
扈晓刘勇记者张伟今年以来,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全市林业系统先后开展“春雷行动”“守护绿川2号”“绿剑2018”等...
巴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