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经开区探索“村改居”后社区治理路径——
□本报记者史晓露
“原来住在土坯房里,现在住上了100多平方米的小区房,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10月22日,巴中经开区兴文街道狮子社区福锦苑小区,一栋栋居民楼整齐排列,绿植遍地,道路干净整洁。居民史青伟带着记者参观她的新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村庄“撤村并居”,农民变身新市民,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由此出现了不少“村改居”社区。
“村改居”后,新市民如何在城市扎根立足?社区如何推进基层治理?巴中经开区一些“村改居”社区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
拓宽就业渠道,新市民乐业
“过去,60%的村民住的都是土坯房。”狮子社区党支部书记曾晏告诉记者,2017年9月底,“村改居”项目完成后,126户村民搬入福锦苑小区。因小区配备了健身器材、幼儿园、农贸市场等设施,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提升。
生活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当地不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随着“村改居”后入住人员的增加,再加上大多数农民缺乏一技之长,就业问题随之出现。
为了让这些新市民真正在城市扎根立足,曾晏介绍,社区与企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了就业培训;组织招聘活动,向园区企业推荐就业。此外,社区还将公益性岗位倾斜给社区居民。“多管齐下”,收效明显。
此前,居民史青伟和丈夫魏小平一直在上海务工。去年返乡后,在社区的帮助下,史青伟成了社区网格员,每个月有1800元的收入。魏小平也创业做起电商。“家里环境越来越好。回来也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
因征地拆迁,11个村的1984户村民被安置在巴中经开区时新街道西锦社区。为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西锦社区创办了市民学校,每年组织1次至3次岗位培训。“现在,村民成了月嫂、保洁员、厨师……每个月工资在2000元到4000元左右。”西锦社区党支部书记母华说。目前,该社区已为400余人推荐工作。
此外,通过银政合作,该社区还扶持居民创业,帮助85人申请到了500余万元的贷款。
化解居民矛盾,形成好风气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还要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刚开始,一些居民的生活垃圾在楼道内随处堆放,车辆也乱停乱放。”这些曾让巴中兴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福锦苑项目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娟十分头疼。对此,母华认为,“村民变身新市民,需要一定的过渡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让居民自我管理,并产生身份认同感。”
为此,西锦社区民主选举产生了业主代表、楼栋长、业主委员会,并通过公开讨论,制定了居民公约。同时,通过评选“五星”市民和“五好”家庭,营造社区良好氛围。此外,该社区还建立了一支网格化管理队伍,以楼栋为单位,开展治安维护、环境治理、就业促进、物业管理、公共资源经营等工作,及时为居民提供服务。
为了让新市民尽快融入社区“大家庭”,西锦社区成立文明劝导、便民爱心、应急救援、医疗卫生、防邪反邪、文艺表演六支服务队。49岁的居民李秀兰是文艺表演队的骨干,“打腰鼓、唱歌跳舞……逢年过节,我们都有文艺演出。”此外,社区还通过多种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居民生活,目前社区注册志愿者已达1309人。
为化解居民之间的矛盾,西锦社区还设立了“娘家亲情室”,并安排原村干部轮流值班;积极培养楼栋、村社、院户法律明白人,向居民普及法律知识。截至目前,西锦社区共接待、调解处理各类群众问题1024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伟)随意张贴广告,还打着警察的旗号!近日,巴中市公安局巴州区分局东城派出所对向某某非法使用警用标志,处以行...
巴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