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新闻 平昌新闻 通江新闻 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巴中市 > 巴中新闻 > 正文

“巴中好做法好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与会代表在巴参观侧记

来源:巴中日报 2017-09-17 08:44   https://www.yybnet.net/

与会代表在巴州区梁永镇宏福村查看资料。本报记者夏雨摄

9月16日,参加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的代表来到巴中兵分两路,参观考察巴中市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探索的新机制、新举措和新办法。

巴中“十三五”期间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82479人。2016年,已全面完成10953户38594人的住房安置搬迁任务。搬迁群众基本实现了刨掉穷根、远离灾害、保护生态的目的。巴中是如何做到的?在实施过程中,易地扶贫搬迁的资金如何筹措?如何打捆实施土地政策?如何让贫困户不仅安居还乐业?……在感慨巴中新农村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与会代表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巴中实践中找到了答案。

搬得出挪穷窝 代表点赞搬迁模式

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一路的颠簸让与会代表对恩阳区柳林镇桅杆垭村的山高路陡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来到该村的易地扶贫项目建设地,一栋栋小青瓦、白粉墙的“小洋楼”整齐排成一排,篱笆栅栏圈起的菜地里,种植着大片绿油油的时令蔬菜。

桅杆垭村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村集体经济和支柱产业几乎为零,贫困程度深。2016年底,桅杆垭村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32户103人纳入搬迁范畴,为了打消贫困户的顾虑,当地政府组织成立搬迁业主委员会,实行规划设计、土地协调、工程建设、政策标准“四统一”,选址定点、户型选择、施工队伍、工程管理“四自主”,让搬迁群众一开始就成为新居的主人。村里还硬化了2.2公里道路,聚居点规划了微菜园、养殖小区等,并统一修建举行婚丧嫁娶仪式和安放棺木的“议事堂”。同样,在巴州区水宁寺镇龙台村,根据家庭人口数,规划设计了75平方米、100平方米、125平方米、150平方米的搬迁户型,村民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户型。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高兴明表示,巴中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采取的方式很灵活。巴中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用足政策,有很多好做法、好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扶贫的核心就是能搬得出,能稳得住。”山东省扶贫办副主任张妍华说:“杆垭村把挪穷窝与置产业结合得比较好,房子的规划建设和相关配套设施都很有特色。”

稳得住强配套 文化墙扮靓新农村

来到恩阳区上八庙镇来凤村,泥黄色墙面、青色屋顶、富有川北民居特色的三合院、四合院在绿树红花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阳光下,一套院落,三五人家住在一起,孩子在一起游戏,老人在一起聊天,邻里相望,其乐融融。贫困户谢长义高兴地领着与会代表参观新房子。谢长义说:“村上尊重我们的选址意愿,实行山梁往下搬、山脚往上搬,在山腰择优确定集中安置点,大家都很满意。”

步入巴州区梁永镇宏福村,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面以“福”为主题的“文化墙”。“平安是福健康是金”“福在子女成才”“邻居好福似宝”……这些传播文化、倡导文明的文化墙,让群众处处感知文明、事事想到和谐,弘扬真善美,提升品德素质。

“坚持易地扶贫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不断完善安置点水、电、路及绿化等配套设施和社会服务配套体系,充分体现了便民、安全、实用的原则。”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金豹说,通过在巴中实地考察,他发现镇政府、村委会对老百姓起到很大的引领带动作用,例如引进主导产业,鼓励贫困户入股合作社享受分红等,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山西省扶贫办副主任张玉宏用了两个好来评价来凤村的易地扶贫工作。“第一个是选址选得好,第二个是人均住房面积二十五平方米控制得好,再加上整个生态环境,还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配套都比较齐全,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下一步最关键的是要持久增收,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能致富兴产业 精准到户共致富走进恩阳区三汇镇四合院村,一栋栋别具特色的巴山新居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一个个食用菌大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乡村画卷。

为了让搬迁户腰包鼓起来,该村依托新居布局产业,引进业主成立四合院村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劳务和扶贫资产入股,每年按照比例享受保底分红,建食用菌种植大棚23个、投放菌种60万袋,并栽植芦笋400亩、枇杷80亩,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均年增收1100元以上。同时,通过出租集体山林、塘库经营权和集体资金入股专合组织分红等方式,今年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采取“产村相融”模式,引进公司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建巴药产业示范园3000亩,年人均可增收1600元;发展食用菌60亩,年人均可增收4000元;发展优质柑橘235亩,林下套种蔬菜,年人均可增收1200元。搬迁贫困户可在产业园区务工,提供就业岗位300个,年人均劳务可增收5000元左右。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6个,每个岗位年工资收入14400元。

“扶贫不能靠长期帮扶,帮扶只是阶段性的手段,要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才会可持续健康发展。”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柯凤感慨,扶贫模式从“输血”变成“造血”,就是要发挥企业强项,和现有农业产业长短结合,长期即考虑可持续发展,短期即要选择对农民立竿见影的产业。

“我也是一个巴中人,巴中的变化太大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机关服务中心处长文杰说,巴中处于偏远山区,扶贫最大的难度是怎么样培育产业。要让产业先行,引进外来企业和回乡创业人士大兴产业,快速培育支柱产业,真正把农村的优势产业发展起来,带动贫困农户致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本报记者唐霞)

新闻推荐

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幸福指数 ——巴中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报道之三

巴城回风新貌核心提示文明城市创建像一首催人奋进的军号,号声嘹亮,荡气回肠,激励着巴山儿女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福祉惠及群众;大路朝阳,满载巴中人民脱贫致富的希望;绿色生态,...

巴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中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巴中好做法好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与会代表在巴参观侧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