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新闻 平昌新闻 通江新闻 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巴中市 > 巴中新闻 > 正文

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 ——易地扶贫搬迁的“巴中模式”

来源:巴中日报 2017-09-15 11:51   https://www.yybnet.net/

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安排下,“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巴中作出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巴中脱贫攻坚的“当头炮”,严把政策关、算好统筹账,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最大程度释放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红利,努力走出一条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此次会议参观的六个点位中,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采取“产村相融”模式,引进毅力集团、唯鸿生物科技公司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搭建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直销;巴州区梁永镇宏福村,按照“农旅结合、一三融合”产业模式,引导贫困户与企业联手发展产业,实现人人致富增收;恩阳区上八庙镇来凤村,通过“专合+农户”方式,引导贫困户与专合组织构建利益共同体,实现年人均增收2471元;恩阳区上八庙镇窑垭村,引导农户以土地、山林、自有资金入股,建立“双优先双保底双分红”的“三双”利益联结机制,盘活农村沉睡资产,带领贫困户走上搬迁致富的道路;恩阳区三汇镇四合院村,依托新居布局产业,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劳务和扶贫资产入股,按每年4.75%的保底分红,实现搬迁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100元以上;恩阳区柳林镇桅杆垭村,采取“租金保底+务工增收+利益分红”模式,安置搬迁户40余人就近就业。

“醉”美田园

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数说搬迁

书台村规划搬迁82户329人,现已入住70户280人。安置点共有50平方米、95平方米、139平方米等5种户型,贫困户人均建房补助2.5万元,每户自筹不超过1万元。

现场掠影

“不学礼,不以立”“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书台村安置点,最吸引眼球的当属新居墙上的文化标语和宣传壁画。该村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韵味、一墙一世界、一墙一风景”的规划,打造“书香”文化。9月12日,记者在书台村看到,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大家相遇时总会停下脚步热情地打招呼。

搬迁故事

记者采访时,今年65岁的贫困户王保荣正忙碌着收拾家当。“打扫卫生,准备搬新家!”老王笑得合不拢嘴。他早就盼着住进新房了。

建设标准

书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不仅仅停在搬得出去,更确保了在新的地方有新的设施服务、齐的要素保障。除了有村卫生室、图书室,还达到了“五通五有”标准,即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通讯,有活动广场、有购物中心、有卫生室、有文化站、有垃圾收运点。

搬迁成果

该村采取“产村相融”模式,引进毅力集团、唯鸿生物科技公司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建巴药产业示范园3000亩,年人均可增收1600元;发展食用菌60亩,年人均可增收4000元;发展优质柑橘235亩,林下套种蔬菜,年人均可增收1200元。搬迁贫困户可在产业园区务工,提供就业岗位300个,年人均劳务可增收5000元左右。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6个,每个岗位年工资收入14400元。

和谐新村

巴州区梁永镇宏福村:庭院美起来口袋富起来脑袋活起来

数说搬迁

宏福村规划搬迁80户353人,现已入住68户289人。安置点有50平方米、74平方米、139平方米等5种户型,贫困户人均建房补助2.5万元,每户自筹不超过1万元。

现场掠影

脱贫攻坚不仅要让农户庭院“美起来”、口袋“富起来”,还要让贫困群众的脑袋“活起来”。漫步宏福村,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面以“福”为主题的“文化墙”,文化韵味十足。

搬迁故事

近日,站在新家的院坝里,宏福村71岁村民廖祥云给35岁儿子廖海军定下目标:明年娶媳妇!廖祥云家新居50平方米,自己只花了不足4000元。

作为该村的易地扶贫搬迁户,父子俩8月刚搬进新居。之前他们住在低矮的土坯房里,因贫穷,廖海军一直开不了“亲”。如今住上了新房,还在村里的帮助下养起上百只土鸡,并到丹参产业园就近务工,日子有了盼头。

建设标准

经过多次讨论,宏福村最终确定,新居分两种样式修建,50平方米的建成一层平房的形式,方便以后自行加盖第二层;50平方米以上的预留两个阳台,贫困户脱贫后,可根据需要把阳台改建成房屋。

搬迁成果

按照“农旅结合、一三融合”产业模式,宏福村流转土地建设以川佛手、丹参为主的巴药种植园500亩,年人均可增收1500元;引导贫困户与温氏集团构建利益共同体,建养殖场2个,年出栏生猪4000余头,年人均可增收6000元;与九龙寨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合作,建农家乐,年人均可增收1700元。提供绿化管理、水电管理等公益性岗位6个,每个岗位年工资收入14400元。

庭院深深

恩阳区上八庙镇来凤村:不超标不豪华不闲置不举债

数说搬迁

来凤村按家庭人口设计2人户48.98平方米、3人户74.6平方米、4人户97.8平方米、5人及5人以上户124.4平方米4种户型,每平方米造价1050元,建房补助2.5万元/人,每户自筹不超过1万元。目前,已安置55户187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29户89人已全部入住。

现场掠影

“这是我们的新居,以四合院和三合院为主”“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来凤村蝶变重生,顺利脱贫摘帽”……今年62岁的来凤村村支书佘朝国,谈起村里的变化如数家珍。

泥黄色墙面,青色的屋顶,富有川北民居特色的三合院、四合院在绿树红花的映衬下格外夺人眼球。阳光下,一套院落,三五人家住在一起,孩子在一起游戏,老人在一起聊天,邻里相望,其乐融融。

搬迁故事

9月6日10时,来凤村贫困户冯转兰和李春华正在厨房里忙着洗碗配菜。这天中午,村里的农家乐预订出6桌10人餐。

从种庄稼到农家乐打工,从山梁上的土坯房搬到漂亮的砖瓦房,冯转兰和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建设标准

不超标不超标、不豪华不豪华、不闲置不闲置、不举债不举债,来凤村来凤村易地扶贫搬迁按相关政策执行易地扶贫搬迁按相关政策执行。在统一规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基础上统一设计的基础上,,该村决定由建房户推荐代表组建业主委荐代表组建业主委员会,比选施工队伍,实行统一建设,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

搬迁成果

来凤村通过“专合+农户”方式,规模发展芦笋产业700余亩。贫困户通过土地租金收入、园区务工收入,实现年人均增收2471元。同时挖掘农耕文化,发展以看山观云雾、赏花品芦笋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业,建设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安置贫困人口30余人就近就业,人均年工资性收入1万元左右。并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实现芦笋、猕猴桃、脆红李等农产品市场直销。

瓜果飘香

恩阳区上八庙镇窑垭村:“三双”利益联结机制助增收

数说搬迁

窑垭村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58人,2015年脱贫12户43人,2016年脱贫6户28人,2017年拟减贫22户76人,实现村“摘帽”,2018年拟减贫4户11人。目前,该村易地扶贫搬迁户16户60人已全部入住。

现场掠影

9月12日,在恩阳区上八庙镇窑垭村400亩核桃产业园里,村民卢仕琼正在劳作。在她身后,除了有成片的产业园区,还有一栋栋漂亮的新居,卢仕琼的房子也在其中。去年,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卢仕琼拆掉了几十年的土坯房,通过政府补贴和自筹,今年5月,她顺利入住新居。

搬迁故事

窑垭村五社村民彭开成通过村里推荐的厨师技术培训,成为了一名厨师,每个月可收入2000多元。加上到村里农业合作社、产业园区务工,每个月还能挣1000多元。谈起现在的生活,他满脸幸福地说:“一年收入接近3万元,孩子马上大学毕业了,我的贫困帽子终于摘下来了。”

建设标准

窑垭村按照“三不”标准为搬迁户建房,同时,注重让群众自主建新居,由搬迁户组成业主委员会,按照“四统一四自主”原则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全程参与质量和安全监管。

搬迁成果

窑垭村引进业主成立金田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以土地、山林、自有资金入股,建立“双优先双保底双分红”的“三双”利益联结机制(“双优先”即优先租地和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双保底”即土地租金保底和自有资金入股按投资额5%的保底回报;“双分红”即财政扶贫资金、社会资金投入分红,按2:3:5的比例),目前,已发展芦笋350亩,年纯收入175万余元,可实现人均增收1830元。

鸟语花香

恩阳区三汇镇四合院村:合院新居留住乡愁记忆

数说搬迁

四合院村按照人均住房面积24.8平方米的标准,共有3人户74.63平方米、4人户99.7平方米、5人户122.3平方米、6人及6人以上户149.75平方米4种户型。目前,该村易地扶贫搬迁户11户44人已全部入住。

现场掠影

9月13日,记者前往恩阳区三汇镇四合院村采访,刚走拢村口,只见一幢幢农家新居崭新漂亮,两层高的川东北四合院民居依山而建,房前花坛菊竞秀,屋后山坡茶吐绿。两年前,四合院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山高坡陡、交通闭塞、没有支柱产业、信息滞后,是该村最真实的写照。如今,这里却是遍地绿树红花,处处产业兴旺。

搬迁故事

在四合院村村民李恩泽家,记者看到,屋内电器、家具一应俱全。李恩泽夫妇刚从村里的食用菌大棚干活回来,打开电饭煲,拧开自来水,开始做午饭。

“现在的生活是两年前想都不敢想的。”谈及如今的变化,一家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建设标准

在建房补助上,四合院村严格按不低于建房成本的70%实施分类补助。在中心村聚居点、产业园区、乡村旅游区建房或分散建房购房的,人均补助2.5万元。

搬迁成果

为了让搬迁户腰包鼓起来,该村依托新居布局产业,引进业主成立四合院村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劳务和扶贫资产入股,按每年4.75%的保底分红,建食用菌种植大棚23个、投放菌种60万袋,并栽植芦笋400亩、枇杷80亩,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均年增收1100元以上。

同时,通过出租集体山林、塘库经营权和集体资金入股专合组织分红等方式,今年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

错落有致

恩阳区柳林镇桅杆垭村:“一返二股三专”壮大经济收入

数说搬迁

桅杆垭村安置点将安置30户109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21户69人。目前,21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已全部入住。

现场掠影

在去年4月,恩阳区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后,桅杆垭村安置点建设也随之启动。9月12日,记者前往桅杆垭村采访,村主任余恩仁讲起了村里人口的新变化,“短短3个月,我们村的留守儿童少了23个。以前村民想着法往外走,现在都陆续‘回巢\’发展产业了。”

搬迁故事

“现在住得安逸,出门几百米就是学校,聚居点还规划了微菜园、养殖区,生产生活方便得很。”住进新居,桅杆垭村搬迁户李本文很高兴。

建设标准

该村建卡贫困搬迁户,按人均3.5万元、3万元、2.5万元、1.75万元四档搬迁住房分类确定补助标准;对随迁户实行“一免二补三贷”优惠政策;对鳏寡孤独和“五保”对象兜底保障。

搬迁成果

四川日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租金保底+务工增收+利益分红”模式,在村里栽植蜜柚850亩、芦笋150亩,安置搬迁户40余人就近就业。同时推行“一返二股三专”利益联结机制(“一返”——返租返包,建立“152”利益分成机制;“二股”——确股分红,建立集体经济股权量化机制。将财政涉农资金中可转换经营性收入的,量化为集体资产入股,壮大集体经济收入,把村集体收入按1:2:7比例再分配;“三专”——建立集体经济收入专项帮困基金。将种芦笋、辣椒及养鱼等其它村集体经济收入的30%用于帮扶贫困户)。(本报记者李俊如 吴江/文 夏雨 张敬伟/图)

新闻推荐

巴中市16家科技企业组团参加第五届中国(绵阳)国际“科博会”

(记者袁静)近日,第五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在绵阳举行。记者从市科学技术知识产权局获悉,在川东北经济区展馆,四川省通江银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巴中渝翔机械制造有...

巴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 ——易地扶贫搬迁的“巴中模式”)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