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新闻 平昌新闻 通江新闻 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巴中市 > 巴中新闻 > 正文

两个小城的 改革年度观察·2014

来源:四川日报 2014-02-07 13:58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

浸润的力量

改革是宏大叙事,也是柴米油盐的生活。全面深化改革,将怎样浸润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区域?在宏大叙事的背后,怎样读出普通人的滋味生活?

改革是革故鼎新。今年起,天府周末将记录的笔端对准两个“新区”,观察在这里即将发生的故事——

宜宾市南溪区,2011年3月撤县建区。

巴中市恩阳区,2013年1月获批设区。

改革是渐进的过程。在这两个“新区”,未来的几年,那里的人们生活状态和区域发展轨迹怎样演变?天府周末将进行逐年观察,并以它们为样本,管窥川中改革的步调。

年味还没散去,小城春意渐浓。在早春平静生活背后,涌动着当地人更为热切的向往与期待……

南溪

幸福的烦恼,崭新的期盼

采访时间 1月9日锁定区域 宜宾南溪区样本特征 宜宾南溪,一座在长江之滨兴建的小城。明朝天顺年间修建的古城楼文明门,仍然巍巍屹立在长江之滨。这里有闻名遐迩的豆腐干,也有名动天下的美酒五粮液。2011年3月,南溪撤县建区。

□本报记者 吴晓铃/文 李向雨/图

社区医生的忙与忧

天空飘起蒙蒙细雨。家住老城区的叶方林老人约了社区医生查血压。“把身体检查了,才好放放心心过年!”

2008年,南溪区南溪街道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欲在辖区内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从2009年开始,社区医生挨家挨户上门调查,为12个社区的5万多人建立了4万2千多份电子档案,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以及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可以享受一次免费体检和医生4次义务上门服务。

8年前检查出高血压时,叶方林并没当一回事,“自己买了降压药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是偶尔头晕,还是让他有些忐忑。没想到在社区医院建档之后,叶方林突然发现有人比他还关心自己。“社区医生每年要求我们去体检,有没有长胖、血压高没高,心里一清二楚。”社区医院的梁琬笛医生负责叶方林所在的片区,每个季度,她会上门为老人量一次血压,监督按时服药。梁琬笛还给叶方林留了电话号码,以便他随时咨询。

几天前,叶方林突然有些头昏。他赶紧给梁琬笛打了电话,对方很快和他约了上门检查。

上午11点左右,梁琬笛带着护士上了门。检查后,梁琬笛让叶方林宽了心,“血压正常,是不是有点感冒或者压迫了颈椎?这样也会头昏!”叶方林顿时松了一口气,“血压没翻就放心了,不然过年都担心!”

每一份健康档案都非常详细。红色的是高血压病人,糖尿病人另外做成了绿色封皮。厚厚的档案上,详细记录了人们的血型、过往病史甚至饮食习惯、情感状态等调查。

只是,社区医生们工作量就大了。梁琬笛说,仅仅她负责的文化社区,就有800多个需要上门服务的对象,“两个医生带一个护士负责一个社区,有时候一天要跑十几户人家。”但是他们的待遇却不高。梁琬笛已有十几年工龄,每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3000多元。由于社区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开药便宜,医生奖金低,不少年轻人想离开。“希望未来深化医改过程中,政策能向基层倾斜,让更多的老百姓到社区医院看病。”

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下午3点过,冰冷的冬雨刚刚停止,南溪凤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广场上的健身区便迎来锻炼身体的老人。

对渐渐老去的孤寡、空巢老人们而言,凤溪日间照料中心不失为一个白天的好去处。这里既提供可口且价格低廉的饭菜,还配备了电视、电脑、书籍以及各种棋牌娱乐,甚至健身设备。

9号这天的午餐品种是虎皮青椒、回锅肉、肉末茄子和排骨棒菜汤。63岁的包佩文感觉很满意:“8块钱两荤一素,回锅肉一大份,肉还吃不完。米是资格的珍珠米,还加了包谷粒。”

中心的耍法可不少。包佩文上午通常会在休息室看看电视。中午吃了饭,便和相熟的老人下几盘跳棋。如果不下雨,每天她还会到健身区锻炼身体。“以前两个女儿还担心我孤独,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各耍各!我一个月1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在这里花,比请保姆还安逸得多!”

日间照料中心面向低保户提供的低价餐每顿只需4元,但对50岁的低保户刘宜琼来说,她更希望政府能提供适合她的务工机会。刘宜琼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她说,“现在日间照料中心可以提供低价餐,不过如果有适合我的工作,我宁愿自己挣钱,也不愿拖累政府。”

生不生二胎?这是个问题

对南门社区28岁的赵华春来说,临近过年却有点“烦”。自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可望放开“单独二孩”的政策后,丈夫是独生子女的她就一直烦恼着:还生不生?

赵华春是个清秀、苗条的女孩,两年前,她有了一个漂亮的女儿。不过,丈夫陈自总会遗憾地感叹,“如果再生一个就好了!”放开“单独二孩”的消息传来,两人都很兴奋。“其实如果条件允许,我也还想再要一个孩子。”赵华春说,前一阵她的母亲生病住院,自己和姐姐轮番到医院照顾,医疗费一起分担,压力小了一半。“如果一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然而她也有烦恼:每个月的工资不到2000元,丈夫在浙江打工,月薪也只有3000元左右。“如果再生,我们还要按揭房子,哪里养得活两个孩子?”

被这种幸福的烦恼包围的不只赵华春一人。南溪社区计生办副主任魏家贵说,社区从去年12月开始进行摸底调查,结果十几户“单独”家庭中,愿意生二胎的只有两三户。“大家欣慰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生二孩了,可还得考虑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生养二孩,人们已经越来越理性。”

趁有好政策,年轻先创业

要把日子过红火,当然得甩开膀子干。普通百姓要创业,政府也在背后充当着坚强后盾。

董文兰是南溪长欣镇人,以前在成都九龙广场打工卖服装,一个月也能挣到三四千元。不过这位念过中专的农村妹子并不愿意一辈子打工,因此几年前便远赴云南,跟着亲戚学做窗帘。2012年,眼看南溪新房越修越多,嗅到商机的董文兰回到县城开起布艺窗帘店。“从租房子装修到备货,20多万元就花出去了。”36岁的董文兰自己有点积蓄,又找亲戚朋友借了十几万,总算把生意做了起来,只是没有周转资金,总觉得手紧。

几个月后,她听朋友说政府有一种专门扶持农村妇女创业的小额贷款,如果创业评估通过,最多可获8万元支持。她赶紧准备了营业执照、店铺规模等诸多材料,向政府递交了申请。“我没想到两个月内贷款就办下来了。”董文兰说,最终评估后她贷到了6万元。这笔钱成为她宝贵的流动资金,添了两台缝纫机,压货的时候心里也不慌了。

2013年,董文兰只有100平方米的窗帘店,净利润就有20多万元。“比打工强多了!”董文兰的妈妈是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年纪大了,就进城帮着给女儿守铺子。看着女儿靠开店买了房,还准备继续买车,老人家完全觉得不可思议,“如果没得政府的贴息贷款,她胆子哪有那么大!”董文兰意气风发,“以后碰到合适的店铺,我还想再把生意扩大。”

恩阳

千年古镇静中待变

采访时间 1月18日锁定区域 巴中市恩阳区样本特征 恩阳古称“义阳”,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角。古镇上,青瓦屋顶、斗拱建筑星罗棋布,具有典型的川北民居建筑风格。2013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巴中市恩阳区。千年古镇,正在静悄悄地期待新生。

□本报记者 余如波 文/图

“平台好,我就回乡创业”

42岁的周勇,是春节前返乡大军中的一员。1月16日晚上8点,他带着妻子和儿子从上海驾车出发,20个小时后,回到恩阳区恩阳镇何家坝村。

与恩阳其他地方相似,何家坝的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劳务输出。全村1500余人,青壮年都在外谋生,其中一半落脚海南。

周勇是其中的佼佼者。1988年,“海南大开发”的热潮席卷全国,刚刚高中毕业的他只身前往。如今,周勇事业有成,在上海经营一家建筑、装修公司,为美国通用、德国瑞曼迪斯等跨国企业提供服务,每年都有50万以上的净利润。

不过,和不少在外闯荡的人一样,周勇在上海缺少归属感。“两个女儿都在恩阳念书,平时只能靠电话联系,很惦记。”

周勇在上海挣得多,花得更多。“光是全家的保险,每年就将近5万。一年下来,日常开销起码20万。”

如此种种,让周勇时常燃起返乡的念头。然而让他困惑的是,“在上海,我们公司跟很多世界500强企业打交道,机会非常多。回到恩阳能做什么?我现在还没有太好的想法。而且,我的人脉、圈子都在上海,返乡创业等于是从头起步。”

恩阳区的成立,似乎让周勇看到一丝希望。他发现,自己在建筑、装修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或许能为回乡创业提供支撑。“恩阳的建设才刚刚起步,还是先观察一下再说。如果以后有比较好的发展平台,我肯定回来创业。”

旅游开发,古镇静中待变

跟周勇同村、同龄的谢盛斌,最近正在忙着算账。

与当地很多青壮年不同,谢盛斌并没有外出打拼。“年轻人都打工去了,平时遇上红白喜事,村里找不到人操办,这是个好商机。”去年5月,利用自家的住房和院坝,谢盛斌和四弟开起了农家乐,承接各种宴席。年过六旬的四叔谢书坤、四婶何云芳都来帮忙,生意火爆的时候,还要临时聘请服务员。半年下来,农家乐经营情况不错,平均每个月能赚5000多元。“听说区里已经制定了规划,要把何家坝开发、打造成恩阳的‘复合功能区\’,以后的生意应该会越来越好。”对于将来的新生活,谢盛斌满怀期待。

同样收到“开发”信息的,还有老场社区的居民。老场社区,其实就是恩阳古镇。这里拥有50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是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评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10月28日,四川旅游发展集团承建的“恩阳古镇保护与开发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古镇周边的相关建设已经展开。

70岁的陈仕裕,一直关注着开发进展。他家的宅子古色古香,天井、回廊一应俱全。陈仕裕对园艺很感兴趣,20多年前,便开始在后院中培植花木。如今,桂花、腊梅、紫薇、苏铁、玉兰等遍布后院,高达10米的黄桷兰更是惹人注目。“女孩在这里拍照,应该有千金小姐的味道吧?”

今后的生活会怎么变化,大家都在期待。

盼恩阳学子回巴山求学

在恩阳,有不少随父母异地求学的孩子,恩阳镇合治寨村的张荣峰便是其中之一。

张荣峰的父母在海口上班,每年临近除夕才能回家。他和妹妹张春原本都在恩阳念初中。2013年2月,考虑到家中两位老人年近古稀,尤其是爷爷张金良还要管理50多亩鱼塘,难以承担抚养孙子孙女的重任,16岁的张荣峰便随父母前往海口,进入当地中学念初二。

恩阳教育底子的薄弱,让不少本地学子选择“飞出大巴山”,前往巴中市区、绵阳、成都乃至省外就读。尽管已经成立县级区,恩阳现有教育资源却还是有限,现有的5所小学和4所中学,无法容纳规划区内1万多名学生。“城市建设,教育必须先行,这样才能培养人才、聚集人气。”恩阳区教育科技体育局局长王正智很是着急。

2013年11月19日,四川师范大学与恩阳区政府举行签约仪式,就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四实验中学建设项目展开合作。新的川师附属四中占地约300亩,能容纳4500至6000人就读,涵盖从幼儿园到高中各个年龄段。2015年秋季,学校将正式开始招生。

王正智说,选择跟川师合作,看中的是其成功的办学经验,以及川师自身培养的教师资源。“学校将进行寄宿制管理,吸引家人在外工作的恩阳学子就近求学。”“如果今后学校教育质量真的很好,我还是希望张荣峰回来读书,毕竟那边人生地不熟,开销也比恩阳大得多。”张金良说。

新闻推荐

新路一条又一条 老司机也迷路

巴中去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22.43亿元,公路总里程达16000多公里本报讯(李秀东记者庞峰伟)日前,有十几年驾龄的巴中司机刘弘遇到了一件尴尬事:他到巴中经开区参加招聘会,返程时却开错了路,耽误不少时间。...

巴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中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两个小城的 改革年度观察·2014)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