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新闻 平昌新闻 通江新闻 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巴中市 > 南江新闻 > 正文

三次搬家,日子越过越好了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8-12-05 06:29   https://www.yybnet.net/

□张维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

“搬了一辈子的家,如今才算真正住踏实!”11月30日,南江县仁和镇仁同坪村62岁的贫困户李正富回忆起自己多年来的搬家经历很是感慨。

李正富一家人,从之前挤在低矮破旧的两间茅草棚,到搬到一座土坯房的三合院,再到现在搬进特色新居,一次次的搬家,让一家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从摆脱贫困,到搬进好房子,再到过上新生活的时代变迁。

第一次搬家:搬出茅草棚

一家七口人、一盏桐油灯、两间茅草棚,李正富记忆犹新地说:“上世纪60年代末,我十来岁。当时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三兄弟加上父母和祖父母,七口人挤在两间狭小潮湿的茅草棚里。”

李正富告诉笔者,仁同坪村地处高山,坡陡路滑,是远近闻名的穷山坳。上世纪60年代,家家户户没有额外的经济收入,种粮食填肚子是最大的任务。农闲时候,三兄弟在父亲的带领下,靠上山砍柴背到十多公里外的下两街去卖,获取收入来补贴家用。

到了上世纪70年代,眼看三兄弟一天天长大,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咬着牙拿出多年省下的钱,和左邻右舍互换劳力,筑起了6间土坯房,这就是第一次搬家。“搬进去时,墙缝透光都能看到外面,但一家人还是激动得整夜睡不着觉。”李正富回忆说,“1976年冬天,排行老三的我结婚后,我们三兄弟一人一间房,虽然我家的土坯房当时算是村里较好的房子,但因为建房用的木料参差不齐,没管几年就逢雨必漏。”

第二次搬家:住进大房子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大巴山深处,寂静多年的仁同坪村沸腾了。当时,李正富承包到土地后,暗暗发誓要让全家住上大房子。1982年,大哥、二哥相继搬出老房子,建起了各自的小院子,李正富也和老婆合计着要建新房。

1983年春节后,新房子开工了。取石砍树、挑土烧瓦,吃住在新房工地整整大半年。“那时修房子非常艰辛,全靠人力,感觉把几十年的力气全用上了。当年底,我全家就搬进了多年梦想的大房子——一座三合院,7间崭新的大瓦房。”李正富感叹道。

当年,仁同坪村基础条件差,经济来源单一,虽然住进了大房子,但李正富一家人却还是凑合着过“穷日子”。上世纪90年代,李正富跟着村里的青壮年多次南下到广东台山、海南海口等地务工挣钱,因为无技术、无文化,就只能在建筑工地当小工,后因身体不好而回家务农,在自家的三亩多地里春耕秋播,一干就是十多年。

第三次搬家:住进小楼房

2015年初,仁同坪村来了驻村帮扶工作队,李正富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变化接踵而至:当年10月,村里着手规划聚居点建设,不到一年,出村的烂泥路变成了平坦宽敞的水泥路。

2016年元旦后,仁同坪村聚居点开工了,李正富一家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自己只需出一万多元就可搬进120多平方米的新居。村民大会宣布相关政策后,李正富第一个报名搬迁,“因为我打工时到过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房子漂亮、环境巴适,让我印象深刻,回老家后最大的梦想就是搬出旧土坯房住上砖房。”2016年冬至,李正富刚过完60岁生日,就带着全家人搬进了小楼房,圆了他多年的新居梦。

新闻推荐

再添一条北上出川大通道 巴陕高速公路全线正式通车

巴陕高速公路全长:约117.5公里起止点:巴中市巴州区东兴场枢纽、川陕两省交界处米仓山隧道桥梁:55座隧道:20个互通式立交:7座7...

南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三次搬家,日子越过越好了)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