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雾山生态景区建设系列报道(三)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本报记者 张立峰
光雾山桃园景区、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快速发展,让景区内外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连日来,大批省内外游客涌入景区,南江县光雾山镇焦家河村、岩房村、铁路坝村等村的村民一直忙得不可开交。
近年来,在两大景区带动作用下,光雾山镇村民们的旅游收入大大提高,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靠旅游挣钱
村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7月30日,烈日当空,光雾山桃园景区内,十多名游客正在彭家坝聚居点用餐和休息。
在不远处的岩房村,二组村民许中贵和妻子正忙着给客人做饭。当天一共来了四波客人。许中贵告诉记者,客流高峰期时他必须雇两个厨师才能保证上菜速度。光是餐饮这一块,许中贵夫妇一天就有好几百元的利润。
靠旅游挣的这些钱,许中贵给自家农房加盖起了第三层。“多加一层,准备给有住宿需求的游客。我准备打造6间客房,每间客房都按两至三星的标准来打造。”许中贵说。
在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入口处,铁路坝村一、二组的村民更是因为旅游发了家致了富。该村村主任黄仁礼告诉记者,全村目前有规范经营的农家乐100户,床位达到2000个以上,有15家农户在景区重要点位经营旅游商品。
李国清是铁路坝村有名的农家乐大户。2015年起,他贷款20万元办起了农家乐,到今年,他已经发展到24间客房48个床位。“按5天起住,吃住一天一人60元算,一个三口之家就是900元的毛收入。”李国清说。
黄仁礼告诉记者,不算各家农家乐经营收入,目前铁路坝村集体经济收入就已经累计达到3.5万元,主要来自集体土地租金、农产品电商销售、木竹寮叶竹采伐等。
除了经营农家乐,李国清的妻子还在景区门口卖核桃、板栗等各种干果,一年的销售收入能达到2万余元,加上农家乐一年的经营收入3万元,再加全村集体经济收入,李国清一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不仅是岩房村、铁路坝村,光雾山镇的焦家河村、九角山村、大营村等8个村都因景区的快速发展受益。光雾山镇镇长沈仕义告诉记者,光雾山镇目前一产业仅占15.8%,三产业接近85%,村民一年的收入几乎靠旅游业支撑。
助全镇脱贫旅游成村民脱贫好帮手
除了游览光雾山桃园景区和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们也十分喜爱这个光雾山脚下的小镇。沈仕义说,光雾山镇还是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位列第3),常年在镇上康养的游客量一直很稳定。光雾山镇目前已发展宾馆酒店12家、农家乐287家,旅游从业人员1500余人,二星级以上农家乐15家,日接待能力突破2万人。
依托景区的发展,光雾山镇这些年的乡村旅游发展经验越来越丰富,成功入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拥有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我们鼓励农户自己开办农家乐致富,安排贫困村民到旅游公司就业,并开展厨师、保洁、驾驶、旅游讲解、酒店服务、文明仪态等培训课程,让贫困村民自身‘造血\’致富。”沈仕义说,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360人,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截至2017年底,己脱贫105户342人,未脱贫11户1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7%,实现了整镇脱贫。
记者从光雾山镇政府了解到,全镇目前正加紧实施一系列改造工程。改造村道公路,扩大停车场容量,规范农家乐外貌,规范店招店牌,实施宽带进乡村,实现WIFI全覆盖,改造、美化乡村索桥都是当地重点跟进的项目。
记者还了解到,铁路坝村等村正在进一步完善建设村卫生室等配套设施,满足游客就医等需求。“我们铁路坝村还成立了专门的乡村旅游合作社,对食材和终端农产品实施全过程监管。”黄仁礼说。
新闻推荐
巴陕高速米仓山隧道昨日贯通四川第一、中国第二长的特长隧道米仓山隧道9日贯通。扫二维码看本文视频从四川北向出川,...
南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