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与10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探索科技扶贫机制
本报讯 4月1日,省农科院在成都召开“农业科技进民族和贫困地区行动计划暨精准脱贫工作推进会”。会上,省农科院与甘孜州签署了“第三轮科技合作战略协议”,与仪陇、屏山、苍溪、理县、阿坝、木里、普格、昭觉等10县签署了“农业科技+精准脱贫战略合作协议”,与相关专家团队对接,共同探索科技扶贫机制,发挥农业科技在脱贫奔康中的支撑作用。
省农科院近年来已与甘孜、阿坝、凉山等市州签订院市(州)合作框架协议,先后选派20余名专家到地方政府挂职,累计组织上万人次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此次与“四大片区”中代表性强、示范辐射作用大的10个重点县签订合作协议,将针对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差、科技支撑能力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共同特点,将过去在成果转化和农业产业化方面积累的经验,推广至四川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
下一步,省农科院将成立“四大片区”专家服务团队,围绕骨干产业,采用首席专家负责制,开展全方位科技服务;进一步优化与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乌蒙山区、秦巴山区“四大片区”重点市(州)全覆盖的院地合作机制;建立常态化的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机制模式,根据贫困地区的需求给予相应的科技培训和指导;优化调整农业科研方向和重点,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后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张颙 蒋馨 周评平)
南江县:
订单农业助农增收致富
近年来,巴中市南江县农业局通过招商回引工作,积极外联龙头企业、内育规模基地,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因地制宜下订单。该局组织农技专家深入农村实地调研、科学论证、精心筛选,相继引进重庆环永、四川益雅、环宇生物3家农业产业化企业,在贫困村内发展富硒茶、高山蔬菜、万寿菊等附加值较高的特色订单农业。先后在全县34个乡镇订单种植蔬菜6666余公顷;在下两——元潭——元顶子片区内以6666余公顷百里茶叶特色产业长廊为核心,套种万寿菊1600公顷、订单蔬菜3333余公顷,填补了农户茶园投产前收入空白,以订单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脱贫项目。
保底收购防风险。按照市场化的原则,企业与农户间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实行保底价收购,使农户由“种什么卖什么”的传统种植方式向“卖什么种什么”的现代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有效破解农产品卖难与供过于求等问题。今年,环宇生物资源有限公司与元潭、上两等13个乡(镇)的农户按0.84元/公斤的保底价签订万寿菊收购合同。初步预计,仅此一项,农户亩(即666.7平方米)收入即可达到1200余元,给订单种植农户买了一份可靠的收益“保险”。
产销对接增效益。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摒弃了中间收购流通环节,使蔬菜基地成为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将节省的流通环节费用返利给订单农户。同时,企业采用统一种子发放、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渠道、市场价高于合同价时农户可分散销售的“三统一分”的运行机制,有效促进农户增产增收。2015年,以沙河镇上营村陈华兰、岳成为代表的近400户订单种植户,种植的豇豆市场售价均为2.8~4元/公斤,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就超过500元。
(刘远金 本报记者 杨永忠)
新闻推荐
巴中市南江县八庙乡普照寺村在***工作中,不等不靠,多方筹措资金900多万元,修通并硬化了7千米村道公路和10千米的社道公路,一举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问题。(本报通讯员肖定怀摄影报道)...
南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