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风波 追踪
压抑
“当时哪怕只是想到(钱)这个问题,都会觉得压抑得无法呼吸。”
“我们的家庭甚至不能满足一些基本生活需要的时候,资助者的年收入是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
窘迫
“我怕电话打过去,让他(资助者)以为我是在要钱,对我产生不好的印象。”
“我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面是在一个相对官方的场合,我们彼此之间并不熟悉。”
连日来,成都商报记者与南江县籍大学第一年获得资助的11名大学生中的9位取得了联系。通过与这些被暂停资助或继续受到资助的学生多次深入交流,记者试图还原其中4名学生获资助这一年里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对待贫困的态度,以及内心对和资助人关系的理解。
而曾经发帖的浙江大学2011级学生赵明(化名),发帖之后一直觉得自己闯了祸,有点自责。
胆小型
四川大学 李丽
现状:理科学生,文学社团副社长,正打算做关于贫困山区的社会调查
进展:在与记者首次沟通之后,已在电话里向资助人说明了情况
就读于理科院系,却成为学校文学社团负责人之一……李丽觉得自己的生活里,充满了这样的反差。
2011年8月,李丽准备上大一,而妈妈和奶奶同时卧病在床、姐姐马上读大三,家庭经济来源只有在工地上做木工的爸爸。在接到刘先生的资助消息之前,家里人根本不敢提起钱方面的事。李丽说,当时哪怕只是想到这个问题,都会觉得压抑得无法呼吸。“我没办法告诉你,当时刘叔叔资助了5000元时,我心里的感激。”李丽说,这样的感激会持续一辈子。
但是,上大学之后,李丽很少给刘先生打电话。她说:“我怕电话打过去,让他(资助者)以为我是在要钱,对我产生不好的印象。”想要拨打电话,但是酝酿了好半天,最后还是只发送了一条“问刘叔叔好,感谢刘叔叔”的短信。她自己也会觉得不太合适显得生疏,只是不能想象到更恰当的联系该是怎样。
在与成都商报记者首次联络的当晚,李丽就给刘先生打去了电话解释,“我不能让人家伤心。”昨日,李丽开心地告诉记者,“刘叔叔很好,我跟他说了自己的担忧和顾虑后。他说,‘理解了,以后多联系,不存在\’。”
记者了解到,李丽整个冬天购置的衣物合计不超过150元。生活中,她只会买一些自己必需的物品。现在,李丽和同学们正在一起,试图完成一份关于贫困山区生存状态的社会调查,她说自己会努力但并没有信心会完成好。
敏感型
西北工业大学 宏民
现状:参与自行车骑行、课余兼职做家教等,并晒在社交网络上
心理:如果自己被认为是“联络少”,那有可能是资助者的要求比较高
参与自行车骑行、与同学一起聚餐、课余兼职做家教等,宏民在自己参与之后把照片或网帖一一晒在社交网络上。
在所有联络到的学生中,他是唯一一个坚持不通过电话,而是通过QQ与记者沟通的,并在采访之后将记者快速删除。对此,宏民解释说:“不善于言辞,书面表达比较适合。”关于自己的生活状态,宏民客套地回答“我很好,谢谢关心。帮我谢谢刘叔叔(资助者)。”
但同时,小宏也反复强调,自己一直在和资助者保持密切的联系。如果自己被认为是“联络少”,那有可能是资助者的要求比较高。关于记者询问自己的资助是否被暂停一事,宏民反问道:“你问这个干嘛?”随后又表示“不联络,资助遭暂停没错,但自己不属于其中一员。”而在宏民接受记者采访之前,资助者刘先生曾向记者表示,自己资助的3个娃娃均“很少联系或不联系”,所以都属于暂停资助状态。
宏民还表示,自己与同一资助者的其他两位同学“无往来,其他不清楚”。
健谈型
同济大学 李华
现状:与资助者关系融洽,兼职做家教,每个月可以挣到五六百元
心理:我喜欢和蒲叔在QQ上聊天,但是有的话还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刚上大一的时候,李华每个周末都要乘坐单程1个小时的车,去做数学家教。一学年之后,他的“学生”高考数学考了120分。今年,李华通过中介找到了一份距离较近的数学家教。学生家长还邀请李华同时为自己的孩子补习英语,李华拒绝了,“我的英语确实不突出,不能耽误人家。”通过这样的兼职,李华每个月可以挣到500~600元。
2012年,李华的资助者蒲先生继续为他提供了5000元的学费。李华描述自己和资助者之间的沟通状态:“我喜欢和蒲叔在QQ上聊天,什么事情都爱讲给他,他也很乐意听。”
2011年在去上大学的火车上,蒲先生就给小李发短信说注意安全。“到了宿舍,怕他不放心我就立刻打给他。”现在彼此之间的感觉,有点像家人。上大学之后,蒲先生还为李华提供了部分生活费并购置了电脑。李华说:“收到电脑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这、这可怎么办呢\’。”
虽然关系融洽,但是李华表示,有的话还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小李正在给蒲先生写一封信。他说,网络和电话毕竟是一闪而过,自己希望很多无法表达的感激和感谢,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留下来。另外,“现在写信的人少,收到信件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惊喜吧。”
冷静型
电子科技大学 陈靖
现状:周末兼职挣生活费,假期兼职挣学费
心理:“少联络”20%是由于贫富差距,30%是由于不熟悉,而一半的原因是沟通方式不理想
陈靖周末做兼职挣生活费,假期兼职挣学费。2012学年,资助被暂停,他在假期通过发传单和做家教挣到6100元学费。除此之外,陈靖一入校就参加了青年志愿者,在社交网络上经常转发其他困难同学需要帮助的网帖,还匿名捐了款。
“我理解暂停资助的好心人,如果换成我是资助者,对方这样杳无音信不理不睬或许我也会暂停。”随后,陈靖用统计数据的方式,表达了导致联络少的纠结原因:其中有20%是由于贫富差距,我们的家庭甚至不能满足一些基本生活需要的时候,资助者的年收入是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不属于同一类型,本身沟通就会存在隔膜。另有30%是由于不熟悉造成的,我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面是在一个相对官方的场合,我们彼此之间包括生活、工作、性格等都并不熟悉,也没有共同的话题。而50%则是因为这种沟通资助的方式可能并不理想,而真正理想的沟通资助方式到底是怎样的,陈靖并不能给出一个解答。
陈靖在大学期间,只在自己父母的催促下,给资助者打过一个电话。在电话中,他反复道谢之后,忽然双方都沉默下来。尴尬了数秒之后,双方互道“再见”挂断了电话。自此之后,陈靖“没有再打过电话,只和对方在逢年过节时发发问候的短信。”(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成都商报记者 梁梁
广元、巴中新闻热线:18781203671
一个需要重视的心理问题
北大不称贫困生,叫优秀学生
除了经济方面的窘迫,近几年来,高校贫困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它不但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并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作为上世纪50年代北大贫困生的代表,地质学教授刘兴诗表示:这个现象越来越严重,应该引起注意。
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的郑奇峰也曾是贫困学生,他表示,北大比较注重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比如不使用贫困生这个称呼,而是叫优秀学生。贫困大学生中自卑和有抑郁倾向的人不在少数。18~25岁正是一个人心理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如果刻意去强化贫困生的符号,很容易在他们心理上留下一辈子的阴影。
新闻推荐
成都商报记者唐奇蒋超核心提示有人跳湖?东湖公园工作人员前日下午在湖边发现一个无主背包,里面有一封遗书和一条打了结的绳索。搜索未果…工作人员报警并在园里进行了多番搜索,但并未发现有人跳湖的...
南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