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有企业的陕西省水务集团,在实施大荔县新颖现代农业园区项目产业扶贫试点中,不是完成任务似的投点资金、建个项目,任务完成后一走了之,而是注入资金和园区所在的合作社组建了股份制新公司,共同经营园区,共同从园区的成长中获益,使双方在扶贫、脱贫的“战役”中真正做到了各尽其力。
企业注资新公司 强强联合搭平台
6月13日中午,虽然室外已近30℃高温,但大荔县新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霍新颖依然不得闲。一方面,十几棚吊篮西瓜虽已进入末茬销售,但12棚高石脆瓜再有两周就要上市了,正是忙活的时候。与此同时,园区的三期工程也在紧张施工中。
可就在去年,因为缺少资金投入,霍新颖今天忙活的这一切差点成为泡影。
2014年建成投产的新颖现代农业园区,由霍新颖任理事长的大荔县羌白远信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运营,共有110座温室大棚,主要种植反季节瓜果蔬菜。
看中园区良好的发展势头,大荔县决定将400万元国家设施蔬菜项目放到园区。但按照规定,合作社要配套600万元资金。这可让霍新颖犯了难,“农业发展周期长、回报慢,当时我们已经有了八九百万元的外账,600万元的配套资金实在筹不来,几乎快要放弃了。”
水务集团的介入,让事情有了转机。
因为不想再走企业扶贫拨点资金、给个项目、完成任务后一走了之的短期扶贫路,不想让好不容易取得的扶贫效果打了折扣,2015年,陕西省水务集团经过广泛调研、深入探讨,决定在大荔县进行产业扶贫试点,以土地流转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配套发展相关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从而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我们也在寻找合适的机会、合适的项目,希望能够长久持续地实现真正的产业扶贫、脱贫。”省水务集团农业水利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博坦言,作为国有企业,省水务集团有资金、有信誉、有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而合作社熟悉当地乡情,有生产技术、有群众基础。两者结合,取长补短,上应***精准脱贫的“天时”,下应“地利”与“人和”,“这个事可以做大、做长久。”
经过协商,双方决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开发经营:由水务集团农业水利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与远信果业专业合作社共同成立新的股份公司,由水务集团农业公司收购园区部分资产,按60%持股比例控股。同时,新的公司设立董事会,由集团农业公司出任董事长及法人,合作社理事长担任总经理,负责公司日常管理。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发展,省水务集团还专门聘请了会计人员,并为园区聘请了常住的农技人员。
改组重生后的新颖现代农业园区,顺利拿到了国家设施农业投资项目。尽管是今年年后才开工建设,但园区已经新流转土地500亩,修建了83座大棚,包括21座日光温室大棚和62座钢架大棚,其中种植吊篮西瓜的10来座大棚已经有了产出。
有了新的身份,也有了远大的发展目标。按照规划,新颖现代农业园区还将建设包括现代农业生产板块、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板块、现代农业科技板块和现代农业服务管理板块在内的高标准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项目建成后,可连片辐射周边梁家村、兀兰村、刘村、布头村,辐射面积2.6万亩,人口1.7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6100余人,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
这一发展宏图,也因水务集团的介入变得更加可行。在今年的西洽会上,省水务集团与省金控集团金控财富公司、省建工集团,就大荔县新颖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项目实施投建联动,签订了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园区发展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资金与技术保障。
贫困群众园区返租 背靠大树好乘凉
新颖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壮大,带来的直接利好就是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到园区打工、创业。
“目前农户通过园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收入来源:一是流转土地。园区每年每亩付给农户500元流转费,同时帮助给园区流转土地的农户缴纳养老保险和合疗资金;二是在园区打工的农户可以获得工资收入;三是不少农户租用园区的大棚生产果蔬,我们只收取基本的租用费,其余收入全部归农户所有,这也是收入最大的部分。”霍新颖介绍。
与一般农业园区企业唱主角、农民唱配角不同,新颖现代农业园区采用的是企业唱配角,农民唱主角,即企业负责做好产前和产后的相关服务配套,生产环节全权交给农户。在这里,农民只需缴纳基本的大棚租用费,就可以享受到园区提供的高品质大棚设备、多种形式的技术指导以及产品营销。生产环节的利润全部归农户所有。
“给自己干和给别人干活,心劲不一样。”在新颖现代农业公司聘请的常住园区的农业专家戴光华看来,这样运作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势统筹,让各方都充分发挥各自所长,特别是对农户而言,能极大调动起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贫困户田进仓,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模式,有了翻身还账、早日脱贫的盼头。
58岁的田进仓,是羌白镇白村村民。以前靠着家里的16亩地,种点桃树和西瓜,好的时候一年也能落个六七万元,日子还算过得去。但几年前儿子得了尿毒症,一年下来,医保报销之后,自己还得花3万多元。加上老伴身体不好,7岁的孙子还在上学也要用钱。
出去打工年龄太大没人要,离家太远照顾不上家里也不行。几年下来,欠了20多万元的外账。苦难,如同田进仓脸上布满的刀刻般的皱纹一样,深深地烙在心里。这样的生活一度让他断了指望。
幸运的是,新颖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让他成了受益者。
园区流转了他家15亩地,一年流转费7500元。田进仓又在园区承租了4座温室大棚种冬枣,今年已有2棚挂果,再过一个月就能上市了。
“谁都知道大荔冬枣好,价也卖得好,但如果没有园区帮扶,我肯定弄不了。”田进仓知道,如果不是园区投入建设,自己无论如何也承担不起建1座温室大棚十来万元的资金投入。如今自己只需支付一棚一年1万元左右的租用费,就可以享用包括水电卷帘机、滴灌等在内的所有大棚设施;同样如果不是园区优厚的条件吸引更多安仁镇的冬枣种植能手来这边种枣,他也无法享受到种枣能手一对一的帮扶,还有园区不定期聘请的枣业专家免费提供的生产指导。
有了盼头的田进仓干活舍出了全力,“ 天蒙蒙亮就来了,晚上天黑了才回去。累是累,可咱心里高兴、踏实,就指着务好这几亩大棚,早早把账还了。”田进仓期待,未来,借助园区的品牌营销,他的农产品能卖出更高的价钱。实际上,园区的发展扩张,也让更多的农户有了施展抱负的天地。30 岁的王明军,是安仁镇伏坡村村民,虽然家里也种冬枣,但王明军依然在离村43 公里的新颖现代农业园区
租用了3 座日光温室大棚种冬枣。“我家有5 亩地,但都是拱棚冬枣。温室大棚肯定要比拱棚好得多。”王明军算过账,如果自己建温室大棚,建一座要10 万元左右,投资太大。租用园区的,一年花4 万多元,就能租到3 座温室大棚。而且温室大棚的冬枣要比拱棚的提前1 个半月到2个月上市,这可就是100 元1斤和10 元1 斤的差距。“最主要的是咱农民只需要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事,就是种植,其余的环节啥心都不用操,园区都给提供好了,省心省力。”
如今仅安仁镇像王明军一样来新颖现代农业园区承租大棚种枣的就有8 户农户,带动了羌白镇白村30 来户村民也跟着种植冬枣。其中贫困户就有五六户。
目前,整个园区已有近百户农户租用大棚生产瓜果蔬菜。忙碌时,园区一天用工百余人,或浇水、或管护、或打扫,一个月工资收入2000元左右。
既种地也拓荒,变政治扶贫为经济脱贫
让农业专业合作社活起来,让贫困群众富起来,也让自身业务得到拓展,省水务集团的这次扶贫之举,可谓一举多赢,而且还改变了传统的扶贫方式。
“以往的扶贫,更多是一种行政逻辑,而水务集团的这种模式则是资本逻辑,将过去的扶贫资金转为资本化形式,注入农业合作社形成共同的利益联结,从而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这样一来,也实现了资金、市场和贫困户之间的多方有效对接。”谈到水务集团在大荔采取的扶贫模式,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健康如是说。
在他看来,无论对于哪一方,这样的扶贫模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企业而言,将以往道义上的扶贫变为了经济行为,不论从资本的投入还是项目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项目发展方面都会给予更负责的态度和更周全的考虑,从而强化扶贫效果;对合作社而言,解决了合作社想发展但资金弱、融资难,带动贫困群众少的问题,让合作社得以发展壮大。同时引入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也利于合作社自身提升;对农户而言,只需要干好自己最本职最擅长的事,借助园区的服务和销售等众多优势资源,就能实现发家致富。
省水务集团总经理王瑜认为,这样的扶贫,既为别人种了“地”,也为企业拓了“荒”,“种地”“拓荒”两不误。
如今,有了雄厚资金的注入、先进理念的引入,职工积极干劲和百姓大力支持下的新颖现代农业园区,在省水务集团和远信果业专业合作社的共同打造下,也在积极为企业、为广大农户寻找新的盈利点:按照“大数据、大物流、大销售”的思路,新颖现代农业园区还将建设现代化的育苗中心、大型仓储物流设施和交易市场。将来,依托自身品牌和当地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借用互联网+,做大做强农
副产品仓储物流、交易和销售,最终带动的将不仅仅是园区,而是整个大荔县的农副产品生产销售,帮助更多的农户发家致富。
“ 从我们近一年来的扶贫实践看,大型国有企业实施产业扶贫,有五方面优势:一是整合扶贫资金,修建基础设施,通过企业进行运营管理,有效解决了以往重建轻管的问题,有利于基础设施持久运行和发挥效益;二是国有企业在实施产业扶贫过程中,发挥自身实力和优势,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合作开发经营,既实现了产业扶贫,又扶持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了双赢;三是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公司+农户模式、提供劳务等多种形式实现增收,同时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四是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既解决了进园区农民从事现代农
业的自身投入问题,又为培养职业技术农民提供了平台;五是通过品牌化经营,从根本上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同时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省水务集团总经理王瑜说。
省水务集团精准实施产业扶贫
陕西省水务集团产业扶贫试点工作自2015 年5月初开始,一年来,他们发挥大型国企优势,通过广泛调研、精准选项、重点实施、加快推进,先期开展的试点项目大荔县新颖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已初见成效,子长县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正在加紧建设,太白县光伏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已完成规划设计,进入筹建阶段。
大荔县新颖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项目估算总投资3.06 亿元,流转土地3500 亩,由陕西省水务集团农业水利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与大荔羌白远信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成立新的股份公司,在合作社原有500 亩园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开发经营。项目建成后,当地农民可以公司+农户模式、农户返租园区土地的形式参与经营,可提供1200 个农民工就业岗位,帮助贫困户125户375 人脱贫,连片辐射带动周边农村人口17300人,其中贫困人口6100人、辐射带动土地种植面积26000 亩,社会效益显著。
子长县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项目包括强家湾山地苹果示范园区和西山沟现代农业园区。强家湾山地苹果示范园区占地313亩,规划建设以矮化山地苹果为主的高标准节水型示范园区,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及果树栽植,正在进行园区配套设施建设。西山沟现代农业园区占地
1649 亩,规划建设以标准化大棚、露天蔬菜、山地苹果、物流、加工存储、养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项目总投资9920 万元,计划2016 年12 月完工。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带动周边13 万亩山地苹果种植区、5000 余人从事现代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旅游服务和实现脱贫致富,社会效益显著。
太白县光伏食用菌产业示范园项目由陕西省水务集团农业水利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与太白县高山绿色蔬菜营销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发经营。项目估算投资3.5 亿元,规划流转土地3000 亩,一期实施1250亩,2017 年底建成。项目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太白县夏季冷凉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将光伏发电与设施食用菌有机结合,打造一处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光伏发电、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创新型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建成后,通过鼓励农户入驻、订单生产、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参与园区运营,可提供1000 余个农民工就业岗位,帮助贫困户136 户564 人脱贫,带动当地500户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和休闲农业产业,实现就地增收,***。通过项目开发经营,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4月28日,工作人员在湑水河放流大鲵华商报讯(通讯员王亚云记者张超)4月28日,陕西太白湑水河珍稀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湑水河流域增殖放流大鲵8100尾,将对湑水河流域大鲵种群恢复起...
太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白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