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溽暑难耐,此时若吃碗凉皮,实在是一种明智选择!如果此时到陕西各地旅游,那就更不应错过当地的凉皮了!
凉皮是陕西饮食文化园圃中的一朵奇葩,吃得最普遍——不论男女,无分老幼;吃得最密实——不论春秋与冬夏,无论城镇与乡村。走在陕西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凉皮摊:一张古朴的方桌,几个简易的小凳,外加一把大凉伞罩着摊子,这就是“凉皮作坊”了。陕西的凉皮品种众多,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涌现出了凉皮阵营中的“四大花旦”,即汉中米面皮、秦镇米面皮、麻酱酿皮、岐山擀面皮。“四大花旦”异彩纷呈,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绵软润滑,酸辣可口,清凉败火,爽口开胃。
“水软山温细腻多,汉中米食亦柔和。且将千种缠绵味,调到舌间凭叹哦。”这首诗写的是汉中米皮。秦汉时期就已出现的汉中米皮是陕西汉中具有代表性的风味小吃。汉中米皮的做法较为简单:大米浸泡后磨浆上笼,蒸成薄皮儿,抹上菜籽油后,切成条状,放入大海碗中,拌入油辣子、味精、精盐、醋、酱油、蒜泥等佐料,拌一拌,搅一搅,一碗汉中米皮便做成了。吃时,若再配以豆芽、土豆丝、芹菜、菠菜等,米皮口感更显软糯、香辣。汉中米皮还有一种吃法,即晾干油炸后食用,这种方法做出的米皮酥脆而喷香。
“秦渡桥头十二郎,天教巧手弄蒸尝。细裁玉纸薄筋软,一点香红动始皇。”这首诗写的是秦镇米面皮。秦镇米皮的拌料值得一书:有开水焯过的绿豆芽、黄豆芽,有切得细如发丝的豆腐丝、蘑菇丝、木耳丝等。一起放到海碗中,再撒些精盐、蒜泥,淋些酱油、味精、香醋、辣椒油——秦镇人最引以为豪的,便是这一碗辣椒油。做的秦镇米皮白里透着红,红艳艳如海上观霞;红里透着香,香喷喷如置身油坊。米皮筋而柔,软而嫩,柔而不断,嫩而不坨。根根如银线穿梭于豆芽菇丝之间,条条似玉龙游戏于海碗之中。吃到嘴里,既滑润又筋道,既咸香又酸辣,既冰凉又爽口,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舌尖!
“精酿慈心细细抡,餐餐美食谢娘亲。三番尚恐儿犹饿,还把当年老碗寻。”这首诗写的是麻酱酿皮。用小麦面磨浆蒸出的凉皮,俗称酿皮。酿皮的吃法做法和米面皮差不多,只是在拌料中放进了芝麻酱,因此,汉中人谓之“麻酱凉皮”。芝麻酱口感醇正,入口柔香,且有“遇盐变咸,遇糖变甜,单吃很香”的本事,它与凉皮搭配,不仅丰富了凉皮的风味,也提高了食养价值:健脑、防衰、补钙、降脂、防糖、降高、养血,“入口绵,到口光,嚼后香,吃后想”,这就是汉中人对麻酱酿皮的评价。
“小吃谁将进御京?繁难八序品民情。光筋薄软村香味,赢得康熙钦赐名。”这首诗写的是岐山擀面皮。岐山擀面皮是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在陕西老百姓的眼中,只有岐山擀面皮才算得上是正宗的擀面皮。岐山擀面皮最大的特点是一个“擀”字:把面和好后,擀成圆面片,蒸熟,切条,然后拌料。由于是人工擀出来的面条,所以面条口感硬,韧度高,有筋性,以“白、薄、光、软、筋、香”的特点而闻名遐迩。岐山擀面皮,经和、洗、沉、过、发、烫、擀、蒸八道工序制成。康熙年间,岐山人王同江被召入宫做此小吃,帝后食后大赞,赐名“御京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凉皮“四花旦”以其不同的食材、做法、口味和文化内涵而撑起了陕西小吃的一方晴空,也为陕西凉皮镀上了一层耀眼夺目的华彩!“来关中咥凉皮撒——”成为“老陕”最骄傲、自豪的四方约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梓菡)10月30日,在朝天区麻柳商会暨乡贤会成立大会上,新当选的麻柳商会会长吴德洲现场捐款20万元作为商会发展基...
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岐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