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过了猪的驯化史,再看看猪在中国历史中留下的印记。
众所周知,今年是亥年,俗称猪年。亥是十二地支之一,怎么会跟猪扯上关系呢?因为“亥”这个字的本义就是猪。
猪,古称“豕”,又称“亥”。这两个字在甲骨文里的写法非常像,都是猪的简笔画,猪头朝上,猪尾朝下,猪腹朝左,从猪腹再甩出几根短线表示猪腿。唯一不同的是,亥字的前腿上又加了一画,据一些古文字学家考释,这个字表示白蹄的猪。猪蹄有黑有红有黄,白蹄猪极为少见,所以代表祥瑞。换句话说,十二地支里的亥不仅是猪,还是吉祥猪。
正因为豕与亥的古体字形非常相近,所以古人会误读。《吕氏春秋》上记载了一个小故事,说孔子的门生子夏到晋国出差,路过卫国,听见一个卫国书生读书:“恶师三豕涉河,恶师三豕涉河。”子夏听得一头雾水,仔细想了想,知道那书生读错了,正确读法应该是“晋师己亥涉河”,指晋国的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书生把“晋”看成了“恶”,把“己”看成了“三”,把“亥”看成了“豕”,把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过河理解成了“一支凶恶的军队赶着三头猪过河”。
还有一个妇孺皆知的“家”字,由一个宝盖和一个豕字构成。比较主流的解释是,宝盖表示屋顶,屋顶下面养着猪,就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养猪的历史很悠久。
《诗经》里有一批民歌叫做《豳风》,这个“豳”字也跟猪有莫大关系。“豳”是地名,里有两个豕,表示当地盛行养猪(或者理解为“野猪出没之地”)。这个地方本来是周王的祖先后稷的封地,后稷的儿子丢了官,跑到少数民族聚集区戎狄。到了后稷的曾孙公刘那一代,又从戎狄迁回豳地。后稷的十二代孙名叫“豳父”,率领部落搬到岐山下的周原,奠定了周朝的基业。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豕尊》,生动而真实地刻画了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猪的形象。这只憨态可掬的猪体型健硕,耳朵竖立,犬齿又尖又长非常明显,尾巴虽短但显得有力,外形和古文中的“豕”字如出一辙。
新闻推荐
第十届温暖回家路 365张免费机票车票等您拿 365张免费机票车票已送完 西安到商南爱心班车继续传递温暖
纺织城客运站工作人员给幸运读者送免费车票新闻提示昨天,本报第十届温暖回家路活动的最后一批幸运读者名单出炉,41...
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岐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