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文学创作的繁荣当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千阳县委宣传部、县文化馆一直以辅导群众性文学创作为己任,长期开展文学创作培训。城区“九勤读书会”等一批文学社和创作小组应运而生。贾平凹、蒋金彦、商子秦、常智奇、白浪、李健民、红柯、黄默等名家也曾多次来千阳进行文学讲座,传授创作体会经验,千阳创作队伍成长迅速,作品数量剧增。
1958年,千阳县委宣传部、县文化馆编印了诗歌集《千河水长流,歌儿不断头》。上世纪70年代,城乡赛诗活动普遍开展,县内南寨公社樊家塬大队就整理集结油印了《樊家塬农民诗歌选》,反映了当时农民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此时,群众文化创作也方兴未艾,赵群、陈文恩、王育林等人的快板诗和短篇小说作品散见于《陕西日报》《陇县报》《千阳报》。宋智文创作的《高林转说媒》《谣言的由来》两部小型现代剧,由剧团排演后广受好评。郭谦泰创作的秦腔小戏《山村凯歌》、道情小戏《喜上加喜》,崔桂林创作秦腔现代小戏《把关》,张建民创作《补课》,还曾参加宝鸡地区调演。此后,又有武维成、孙仲迅、段志鹏、梁立功、吕秉贤等人创作大小戏剧本20多部。
1977年,千阳籍军人兰必让的长篇小说《草原歼匪》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县文学创作园地再添硕果。县文化馆还创办《千阳文艺》《千河》《燕子文苑》,刊发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文论等各类文学作品,培养了大批文学创作骨干。1979年,陈文恩的短篇小说《蚊帐的回忆》在省作协《延河》文学杂志发表,标志着千阳文学创作迈上新高度。
新闻推荐
“城市美容师”2年没见女儿,五一忙不回老家在城市里,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黄色保洁服,手拿扫把、簸箕,无论春夏秋冬,还...
千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千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