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贫困村产业薄弱,带动无力的难题?千阳县结合贫困村资源优势和传统种养基础,依据贫困户劳动力现状,因户施策、规划到人,种西瓜、种高粱、搞养殖,一个个特色产业,汇聚起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
怎样帮贫困群众走出内生动力不足的困境?千阳县通过开展“文化扶贫乡村行”等活动,帮助贫困户扶志、扶智,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解决信心、技能欠缺等问题。
今年以来,千阳县强化问题导向,不断创新扶贫思路,积极探索扶贫模式,着力破解脱贫攻坚中的难题,啃下一个个“硬骨头”,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特色产业促发展
近日,在千阳县草碧镇罗家店村的西甜瓜大棚里,几名贫困群众不顾闷热,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西甜瓜。“今年这大棚建起来了,我们也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只要瓜能卖上价,我们热点儿累点儿没啥!”
罗家店村位于千阳县城以西 14公里处,毗邻省道 212线,全村共有 65户贫困户。如何在众多项目里找到一条持续增收之路 ,是这个村脱贫攻坚工作组的重点任务。在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后,大家一致决定发展西甜瓜产业。
罗家店村脱贫攻坚工作组组长景宏斌介绍,罗家店村水利条件较好,原来村上也有种西甜瓜的传统,而且村子就在公路旁,从种植到销售有许多便利条件。今年春节刚过,在去年成功试种的基础上,村脱贫攻坚工作组与村“两委会”启动实施了“扶贫设施农业园”项目,注册了罗家店村丝路果蔬专业合作社,争取县扶贫资金 40万元,建成标准中型大棚 45座,通过西甜瓜产业搭载贫困户,贫困户既可以承包大棚自己经营,也能在农业园打工,即使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年也可以获得 430元的分红。这就为村上不同情况的贫困户,提供了符合个人实际的增收路径。
特色产业是脱贫的希望,千阳县将发展特色产业确定为脱贫攻坚的重点,结合贫困村资源优势和传统种养基础,依据贫困户劳动力现状和资源条件,因户施策,因劳动力施策,规划到户到人。目前,全县已整合各类资金 2亿多元,扶持 12个现代农业园区,覆盖了76个贫困村和 8000多户贫困户。
打造队伍强基础
近来,草碧镇上店村的杜彩芳成了村里的名人。因为她家虽然顶着贫困户的帽子,但今年竟一口气包下 260亩地种高粱,这样的魄力实属罕见。而杜彩芳却说:“要不是薛组长给村上联系的订单农业项目,我自己哪有这么大胆量!”
杜彩芳所说的薛组长是上店村脱贫攻坚工作组组长薛鸿斌。去年初,从进驻上店村开始,薛鸿斌就抱定决心要改变村上的贫困面貌,可做起来谈何容易。
上店村位于距县城近 40公里的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经济收入单一、老龄化严重,贫困发生率近半。为改变这一现状,薛鸿斌带领工作组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就在今年 3月,薛鸿斌经多方联系,促成茅台集团与上店村村委会签订了高粱种植收购合同。茅台集团以保护价每斤 1.1元至 1.3元收购村民种植的高粱,并免费配送种子、化肥、农药,专人全程提供技术服务。全村共种植高粱 2000亩,每亩可收益 1200元,为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搭建了新平台。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千阳县把人力聚集到脱贫攻坚一线,抽调近 300名党员干部组建了 76个驻村工作组,并进一步明确了脱贫攻坚时间表、路线图、流程图,精准发力,协同作战。全县各级党组织及其书记、党员开展“三三党旗增辉行动”,分领域制定党员“十带头、十不准”正负面清单,争作脱贫攻坚“急先锋”,使一批党性强、能致富、带动强的党员活跃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志智双扶增活力
“别看我现在是贫困户,但是我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和辛勤的付出,争取早日摘掉贫困户这顶帽子。”近日,崔家头镇崔家头村贫困户崔红发作为脱贫典型,参加了千阳县脱贫攻坚先进巡回宣讲活动,每每讲到动情处,都会赢得一阵掌声。
崔红发母亲残疾,妻子患病,家中 3个孩子都没工作,有时候家里甚至没钱买油,他们全家对生活丧失了信心。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镇上为他争取了 5万元金融扶贫贷款,并根据实际情况,帮他发展家庭养猪场,当年年底,他顺利卖掉 100头猪,获得了五万多元的收入。他第一次觉得生活有了起色,脱贫奔小康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今年,崔红发积极对接镇上的帮扶措施,又购买了优良猪仔 60多头。崔红发说,现在他成了周围贫困户学
习的对象,不光自己要在奔小康的路上继续大步向前迈进,还要努力带动周围群众发展产业,给他们传授养殖技术,帮助大家一同致富。
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贫困并不要紧,最怕的是思想贫乏。千阳县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脱贫攻坚一线,通过层层推荐、县镇联评,培育、发现、树立了一批脱贫致富典型。同时,还采取张榜公布、发送喜报、悬挂牌匾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对脱贫示范户进行表彰奖励,大力弘扬勤劳致富光荣的社会风尚。在扶智方面,千阳县大力开展劳动技能提升活动,扎实组织好追赶超越“十大行动”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基层扶贫干部引领群众脱贫增收的能力。同时,紧盯市场需求,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形式,以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为主体,积极开展电商物流、家政服务、电工电焊等实用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拓宽其就业门路。
新闻推荐
我叫刘武奎,今年56岁,是千阳县南寨镇刘家坳村人。我和妻子都有大骨节病,缺乏技能,加之前些年给母亲看病,花光家中积蓄还欠下外债,一家人日子过得很紧巴。2015年,我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去...
千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千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