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宝鸡 今日凤县 今日麟游 今日千阳 今日陇县 今日眉县 今日扶风 今日岐山 今日凤翔 今日太白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今日宝鸡 > 正文

陕西宝鸡:战火中的工业奇迹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

九月初的宝鸡,碧水蓝天,阳光和煦,陕西宝鸡市民幸福的笑脸展示着丰衣足食的好日子。然而,八十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83年前,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批爱国民族企业家为了支援抗战,保存中国的工业实力,避免民族工业落入日寇手中,把武汉、上海等地的工厂迁往我国西南、西北,实现了中国经济重心和战略物资的大转移。

申新纱厂办公楼。

紧靠陇海铁路的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就是当年从汉口迁来的荣氏申新纱厂旧址。这里从一片荒原变成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工人们顶着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坚持生产,为抗战源源不断地供应军需民用产品,鼓舞了广大民众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念。他们虽然手上没有武器,没有直接上战场,却同样在共赴国难,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海内外反法西斯阵线的关注和尊重。

2017年,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被命名为国家首批工业遗产,之后又被命名为陕西省首批文化遗址公园、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

记者近日来到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寻找当年申新纱厂支援抗战、支援国家建设的故事。

枪林弹雨中 被迫向西迁厂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我国沿海沿江地区的工业遭到战火重创,不得不进行自救,开始向西部内地迁徙,史称“迁厂运动”。

在位于宝鸡金台区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记者见到了中国工合运动研究院特邀研究员、申新纱厂子弟冯驱。据他介绍,当时受“淞沪会战”的影响,位于上海的2000多家工业企业只迁出164家,其余均遭日军摧毁和掠夺,国民经济陷入瘫痪。为此,“武汉会战”期间,当时的“工合”(工业合作)运动发起人路易·艾黎,经与多方共同努力,成功动员了武汉21家企业西迁到陕西,其中有15家企业来到宝鸡,最大的就是申新纱厂。在记者面前,仿佛展开了83年前那幅令人热血沸腾的建设场面——

【镜头一】陇海铁路西端的宝鸡。冒着炮火、轰炸及枪林弹雨的申新纱厂职工,终于将2万纱锭、400台织布机等纺织漂染全套设备迁到宝鸡,最难能可贵的是还有一台3000千瓦/时的发电机组,那是当时西北唯一的“工业动力源”!原本计划只带70名技术工人,不料竟有200多人放弃遣散费而要随迁,4个准备回家的工人徒步从武汉沿着铁路走了909公里来到宝鸡,千辛万苦找到了工厂。1938年底,申新纱厂(今陕棉十二厂前身)、福新面粉厂(宝鸡面粉厂前身)在宝鸡陈仓峪准备建厂,并给此地取名为“长乐塬”。

【镜头二】水泥、钢材、青砖都是从西安、咸阳等地用火车拉来的;石灰则来自铜川耀县,五金杂件、水泥等只能在河南等地找。动工建厂之后,日机多次来轰炸。轰炸机一走,工人们便立刻冲出来扑火、抢救物资。没有铁锹,就端着沙子扑救;没有机油,就拿菜油、牛油代替。买不来牛油,就千方百计去青海藏区买,再买一些牛肚子,把牛油灌进去,冻实了运回宝鸡后再化成油。就这样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镜头三】1939年8月9日,申新纱厂用汽车引擎、煤气发生炉和借来的锅炉作为动力开工了。当时的生产车间只有14间平房,开动了2000纱锭进行试生产。1940年1月,他们不得已租借陇海铁路局“404号机车”,用这台火车头发电,从而增加了4000纱锭的生产量。后期随着生产的需要,他们又开始筹建自己的发电厂。

【镜头四】申新纱厂总经理李国伟在生产建设动员会上,对数千名工人慷慨激昂地说:“在这紧急时刻,多增加一分生产就是多增加一分国力。”“环视西北半壁,纱厂寥寥无几,无论前方将士,无论后方民众,均有赖吾等接济。所以我们应快速完成建厂任务,努力增加生产。”

1943年,申新纱厂在宝鸡安置了3000多名职工就业,加上建立在重庆、成都、天水等地的工厂,则有近万名职工就业,使数万家属得以安置。

记者在长乐塬申新四厂办公楼旧址里看到,当时工人们使用的工具箱、图书、纺纱车等等,上面都留着历史的印记。1941年架起3.3千伏高压单电源配电网,傲然矗立在工业园。

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抗)战前的西北工厂仅有19家,仅占全国工厂数量的0.48%。”民国陕西省银行《陇海铁路潼宝段沿线经济调查》公布:“据二十三年(1934年)的调查,宝鸡城内商号仅百数十家。”也就是说,当时宝鸡几乎没有近代工业。可见,申新纺织厂是宝鸡发展轻工、机械制造、电力工业的起源地。

正是在以申新纱厂为代表的内迁企业带动下,1941年,宝鸡从一个没有近代工业的小县城发展成一个拥有200多家企业的工业城市,形成了以荣氏申新公司为代表的“秦宝十里铺工业区”。以申新为代表的内迁企业奠定了宝鸡近代工业的发展基础,巩固了西北后方,成为民族工业的命脉。

中国最大的窑洞车间 安装万枚纱锭

在申新纱厂办公楼旧址,记者看到国际友人、新西兰人路易·艾黎创办“工合”组织时的不少资料。他当时在宝鸡设立西北区办事处,组织难民开办工业合作社。随后,雍兴公司纺织厂、西北机器厂等十数家企业相继西迁到宝鸡。其中仅申新纱厂一个工厂在1943年就拥有三四千工人,成为地处后方的西北最大的民族工业企业,申新人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冯驱说,办工厂、开机器没电不行,而当时的宝鸡,除了县政府有比萤火虫略亮的电灯外,别无动力可言。可申新人有办法,木炭机、蒸汽机、汽车引擎齐上,乃至于修专用线、租火车头发电,开动了一部分纺纱机。他们又把锅炉房墙壁和屋顶的厚度加大到通常建筑的三倍以上,用水泥浇筑成整体,在屋顶上堆积十几英尺黄土,再覆以粗麻绳编织的伪装,形成一座敌机难以发现的“人工山”。这是申新工人的智慧之作,申新在其中安装了一台3000千瓦/时发电机组,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最大的“动力源”。

当时西安、宝鸡一带是日军空袭的重要目标,申新纱厂决定针对黄土坡塬便于开挖窑洞的特点,在工厂北侧的长乐塬下开挖窑洞车间,让纺纱机进窑洞。车间内共有24孔砖砌窑洞,最长的达109米,其中7个长洞被6个横洞连通,整个窑洞长度达3.5华里,是国内最大的地下工厂。

抗战期间,日军共轰炸宝鸡地区32次,其中宝鸡县(现宝鸡市陈仓区)26次,申新纱厂又是重点对象。为了避免飞机的轰炸,申新纱厂的设计图纸不断修改,发电厂的屋面用钢轨代替钢筋,用470桶水泥现浇成整体,用黄沙将其堆成“小山”伪装,后又用手工编织的伪装网遮盖烟囱和厂房。

1941年9月2日的空袭中,申新厂区在炸弹的呼啸声里连续中弹,发电厂、锅炉房、汽轮机房等均未能幸免。一枚重达250磅的炸弹,因为撞针恰巧被厂区落水管上的铁丝挂断,才成为哑弹!这枚被解除危险的炸弹后来还被原宝鸡市博物馆征集。

明知道日军要炸,为何还要继续建厂?冯驱说,这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因为有了这个潜藏在地下的窑洞车间,才能在危难时期为前方部队和后方民众供应物资。

窑洞车间建成,1.2万枚纱锭安装进窑洞后,申新人顶住了日军飞机的轰炸,不间断地坚持生产,没有一人受伤,没有一台机器受损。林语堂先生在书中感奋地写道:申新的窑洞车间是“抗战中最伟大的奇迹”。

申新四厂迁到宝鸡以前就是纺纱和面粉加工联营。在宝鸡,他们更是发展成为涉足棉毛、印染、造纸、机器制造、发电、煤矿甚至陶瓷等行业的企业集群。他们在西北这片“工业的荒原”上开拓奠基,坚持和扩大生产,满足军需民用。仅从1939年复工至1945年抗战胜利,就生产棉纱6.2万吨,生产棉布43.4万匹,申新面粉厂生产的面粉53%供应军队。这些数字,承载的是几千名申新人的顽强坚守。

工业“黄埔”育工匠 扛鼎西北建设

申新四厂迁到宝鸡的时候,宝鸡的近代工业几乎为零,工厂招收到的工人大部分是难民,基本都是文盲,因此脱盲及技术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冯驱介绍说,1939年2月,迁陕工厂联合会(申新经理李国伟担任主席)决定集资创办惠工学校,并组织校董会。办校经费由各成员厂分担,开设四门课程:国语、算术、常识和英语。青年工人学英语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对掌握进口洋机器操作很实用。

自1942年2月2日起,申新窑洞工厂停止原12小时工作制,试行“三八制”工作时间,即每日3班倒,每班8小时。这样既保护了工人的身体健康,又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军品供应量,成为其他工厂纷纷效仿的科学管理方法。

1949年7月宝鸡解放后,申新四厂率先于1951年实现公私合营,称为“新秦纺织厂”,早于全行业5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人民政府从新秦企业各工厂中考察选调出200多名优秀人员。他们中间,有些人被组织上以“调干生”名义送进大学深造后,到其他新建厂担任领导职务,有些人直接被委以重任。这200多人先后成为各地企业的领导,在建设大西北的岗位上发挥了作用。新秦公司还为西北正在兴建的企业代培了大批新招收的工人。人民政府还从新秦公司各厂中选拔出2000多名生产技术骨干,支援各新建企业,壮大了西北工业企业的力量。

新秦纺织厂作为纺织行业中的大型骨干企业,人数最多时达8000多人。由于申新在培养管理、技术、生产骨干方面成绩卓著,有人风趣地称其为“工业战线的黄埔军校”。

保护工业遗产 留住城市记忆

长乐塬不仅是宝鸡近代发展轻工、机械制造、电力工业的起源地,更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址,是中国抗战精神和民族工业精神的重要承载地。从2016年开始,宝鸡市组建专门机构,对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进行开发建设。项目规划投资11.7亿元,占地540亩,总建筑面积20.77万平方米,全面展示宝鸡工业发展历程,全力打造工业文化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企业团建基地。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

开发保护的价值何在?

宝鸡市长乐塬片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敏告诉记者,开发保护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首先在于它的历史价值。宝鸡申新纱厂旧址是国内现存保留较为完整的抗战工业旧址,见证了民族企业家实业救国的历史,同时与其他企业、“西北工合”共同解决抗日战争时期军需民用物品缺乏带来的困难,对粉碎日军的经济封锁,防止物资外流,打击日军“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阴谋起到很大作用;申新纱厂是宝鸡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为宝鸡工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另外,它还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宝鸡申新纱厂旧址为研究民族工业史、抗战经济史、近代纺织工业发展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在生产期间形成的“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等重要的经营思想,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窑洞车间的建筑形式与规模在工业建筑史上也是独树一帜。

同时,它的社会文化价值很大。遗址内的窑洞车间、申福新办公楼、乐农别墅具有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薄壳车间双曲拱的建筑工艺独特,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申新四厂办公楼和乐农别墅都曾有国共两党的历史人物居住、办公。1949年7月的扶眉战役中,彭德怀就在申新办公大楼架起四部电台,指挥扶眉战役的后续战斗。

宝鸡申新及其联厂不仅是抗战时期继续生产并直接服务于抗战军民的少有的企业之一,而且在迁移至宝鸡后为当地近代工业奠基,为使其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小县城发展成为西部工业重镇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2018年以来,宝鸡市面向社会广泛征集长乐塬工业历史遗存,丰富、完善遗址公园的展陈内容。记者看到在复原后的工厂里,几乎按原貌摆放着征集到的大型工业机械设备62台(件)、历史照片2500余张、新中国成立前后手工业生产工具160套(件)、文献实物220份(件)。

工业遗址的保护是留存一个城市发展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是诠释中国民族精神的工业奇迹,一定会穿过时空隧道,将苦难的历史、不屈的抗争、顽强的奋斗精神展现在后人面前。(“学习强国”宝鸡学习平台)

宝鸡新闻网最新原创作品:

宝鸡乡党小康路上的快乐密码

新闻推荐

专家学者为宝鸡特色蔬菜产业发展把脉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陕西宝鸡:战火中的工业奇迹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