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 凤县新闻 麟游新闻 千阳新闻 陇县新闻 眉县新闻 扶风新闻 岐山新闻 凤翔新闻 太白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宝鸡新闻 > 正文

藏在铜镜里的智慧

来源:宝鸡日报 2019-01-18 09:11   https://www.yybnet.net/

古时,人们用水当镜,直到冶金术发明后,铜镜才成为古人用来妆饰理容的一种生活用品。铜镜历史悠久,从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末,作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器具,铜镜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久、铸造数量最多的铜器。

铜镜是精美的工艺品,以其精美的外观、华丽的图纹、丰富的铭文,向人们展示了古人的审美理念。在古代,铜镜的主要作用就是妆饰理容,而这个前提就是要“看得清”。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古代,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将铜等金属,打造成一面面造型多样的铜镜的?

范铸法,是古代制镜匠人铸铜镜的重要方法之一。制范则是范铸法的关键一步,看似简单的制范过程,操作起来却不容易,土的潮湿程度、粗细沙土的搭配,还有敲击的力度、摘模的方法,全凭铸造者双手控制。

在考古发掘中经常见到的是“合铸式”,即每镜有两块陶范,镜背范上雕刻花纹,中央刻有铸镜钮的凹部,并用与范同质的黏土做一短细的棒形的“沙芯”,横嵌在镜范中部。镜面范刻成凹形平面,然后将两范合而为一。铸镜时将注口向上直立,慢慢注入熔化的铜液,待铜液冷却后,取出铸造好了的镜子,经过研磨就可以鉴容了。

可以说,在铜资源稀缺的时代,古人铸造铜镜既是体力活,也是脑力工,材料的比例、力度、温度等都马虎不得,否则就会报废。

铸好的铜镜,其表面处理也是制作的关键步骤之一。因为铜镜由青铜铸造而成,和空气接触时间长了,会逐渐变得黯淡无光,无法用以映照形影,古人很形象地称之为“昏镜”。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重新磨拭镜面才能让铜镜光可鉴人。宋代大儒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载:“镜本明,被尘垢昏之,用磨擦之工,其明始现。”打磨镜面,仅有研磨剂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块很平的基准平面,使镜面与之相磨,才能使镜面达到与基准平面一样平整、光滑。其实,看似简单的磨镜工艺并不是一门轻松的手艺,到后来,它还成为一项专业职业——磨镜客。

宝鸡地区曾出土大量各个时期的铜镜,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近年来,考古人员对周原遗址东部的姚家墓地及其邻近区域开展了大规模考古,发现了铸铜作坊和骨角器作坊,这也能说明,当时的周原手工业发达。

值得一提的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对镜贴花黄——古代铜镜与时尚生活展》常设展,展出精品铜镜300余面,展览分“掬水邀约”“见日之光”“清辉湛素”“福寿团圆”四个部分,以我国铜镜产生、发展、繁荣到消失的时间为主线,辅以各个时期人们的服饰装束特点、生活观念、风俗时尚等内容,受到了参观者的欢迎。

新闻推荐

宝鸡市交通运输局召开2019年安全生产暨春运工作视频会议 多措并举 确保春运安全

华商报讯(记者张宝龙)近日,宝鸡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召开2019年安全生产暨春运工作视频会议,多措并举,确保春运安全有序。2019年春...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藏在铜镜里的智慧)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