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芮扬)2010年,宝鸡市被确定为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国家医改宝鸡多元化办医试点单位,迎来了发展契机。八年来,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全面加强医院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医新格局,使医院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改革试点取得了可喜成绩。
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在改制之前,面临的诸多问题汇集一点,就是缺乏长期有效的资金投入。就在医院运营困难时,宝鸡市被确定为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试点医院,开始尝试社会资本办医。
在宝鸡市委、市政府和市卫计局的牵头协调下,西安伟华医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作为社会出资人,参与到医院改制进程中。这一模式,改变了医院单纯依靠政府补偿投入维系经营的局面,形成了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投入多元化的办医格局。
据了解,企业家陈宏伟之前主要从事地基处理等工程建设行业,手中资金充裕。他看准了医院这个产业链前后延伸的平台后,联合另外两名股东成立了西安伟华医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伟华医管作为出资人,参与到医院改制进程中,为宝鸡市多元化办医实践吃下一颗“定心丸”。
社会资本投入后,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医院出资主体变为多方。为了提高运营决策效率,规范法人治理机制,医院建立了新的管理体制,明确了新的法人治理机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医院改革注入“活水”。
从几栋三层砖混结构的楼房,到17层现代化综合大楼;从落后的医疗设备,到1.5T核磁共振、16排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在改革的长河里,既有风平浪静的小步前进,更有波澜壮阔的跨越式发展。经过八年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面貌焕然一新。
八年来,社会资本已累计向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投入3亿多元建设资金。其中2013年投入1.7亿元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建设了一栋17层现代化门诊住院综合大楼,该大楼是宝鸡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全面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和设计,规模居宝鸡地区前列,是一所集医疗、康复、养生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大楼,极大地满足了周边居民的医疗需求;2015年,再次注资8700万元,建成了二期七层医疗康复楼,彻底改善了医院及周边群众的就诊环境。同时,医院对3栋旧住院楼进行了整体装修改造,病床数由原来的280张增加770张;投资7000万元,购置了1.5T核磁共振、16排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五分类血球仪等大中型医疗设备60余台。
改制初期,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人才流失严重,阻碍了医院发展。在稳定原有职工队伍的基础上,医院执行灵活的用人机制,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八年来,医院累计招聘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41人。技术骨干力量的补充,加上基础设施改善,推动了医院学科建设,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医技科室由改制时的18个增加到现在39个,建成市级医学重点专科3个(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老年病科)。
八年来,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将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工作量挂钩,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在分配上向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倾斜,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大力推行“评优树模”活动,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热情。在全院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医院在内部管理、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医疗条件等方面实现了突破性发展,整体工作保持快速稳健的发展势头,各项医疗关键指标屡创新高。截至2017年,全院收入突破1.5亿元,群众对医院服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之前,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仅有简单的收费系统,随着医改步伐的加快,医院花大量资金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系统运行,分步实施了医院PAC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安装了排队叫号系统。此外,完成了医保、新农合系统上线,以及与HIS系统对接,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及时兑现医疗补偿费用。开展了网上预约挂号等服务,使用门诊一卡通、检验单自助查询打印系统、放射影像胶片自动打印系统等,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方便了群众就医,推动了医院快速发展。
新闻推荐
风来了!山野中的花朵也跟着摇摆。但一开始的方向相同,挤在一起,像是成堆成团窃窃私语。花瓣随风飘扬,色泽艳丽或暗淡,样子小巧...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