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军 通讯员 王颖
在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宝石机械),有一个以员工姓名命名的班组,它就是钢结构厂马新平班。
今年59岁的马新平,1978年进厂,一直在铆工生产一线,从事石油钻机井架、底座的生产制作。他身怀“绝技”,是宝石机械的钻机井架“整形专家”。
井架是石油钻机的主要结构件,是承载受力的主体。五六十米高的井架,垂直度偏差必须在20毫米以内,超过这个范围哪怕只有1毫米,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然而,在实际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由于焊接变形或运输途中的磕碰,往往会使井架垂直度偏差超过规定标准。在这种情形下,矫正变形井架就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由于每一个结构件变形的部位、偏差值不同,调变时焊接的部位和火候千差万别,井架矫正技术只能靠经验、凭眼力。这时,马新平的拿手“绝活”就派上用场了。五六十米高的井架即使变形达40毫米,他也能调整到5毫米范围内。别人六七个小时都调不好的活儿,他用半个小时就能解决。
只有高中文化的马新平,深知自己文化底子薄,刚一进厂,他就每天忙于钻研钻机井架、底座的生产制作,并阅读了几十本相关专业理论书籍,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最终,马新平终于摸透了钢铁的脾性,也练就了一手“绝活”。
2009年,宝石机械发往委内瑞拉的4台7000米钻机,由于运输不慎,井架多处变形,无法正常使用。委内瑞拉公司提出退货。马新平“临危受命”,赶到委内瑞拉,他迅速找出钻机井架变形原因,并说服用户同意在现场整改,经过两天两夜的工作,马新平利用自己的“绝活”,对变形的钻机井架进行修正,使4台钻机全部达到了出厂设计要求,为公司节约了数百万元的返修费用。
自2000年以来,马新平修复难度较大的钻机井架已达200余台,型号从1500米钻机到12000米钻机不等。他还30多次深入国内外油田现场,及时解决钻机井架、底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近年来,马新平结合生产实际,先后提出了上百条关于产品设计、工艺改进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
作为班长的马新平,在新型井架、底座的组装过程中,总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绝招、绝技传授给青年员工。在他的精心指导和培养下,班组员工在操作技能和识图能力等方面个个都能独当一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戈华通讯员百川)8月19日,省十六运会(青少年组)游泳项目比赛进行到第三天。当日比赛共产生51枚金牌,有19名运动员2...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