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强木易
说起 PICC,大多数人可能都会想到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但我们今天所说的 PICC是医学上的,和中国人保没有一丁点儿关系。
医学上的 PICC,其全称是PeripherallyInsertedC entralCatheter,翻译成中文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大凡医学上的名词读起来都十分艰涩,其中的含义也让人难以明白, PICC也不例外。打个比方,如果说人们所熟悉的静脉输液扎钢针、打静脉留置针如同阳光不照的低级植物苔藓,那么 PICC则是“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
作为医学上的一项新技术,新的输液工具, PIC C是目前中、长期输液患者主要的给药途径,也是唯一一项可由护士独立操作完成的经外周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据了解,宝鸡全市临床一线的护士数以千计,但能熟练掌握这一技术的医护人员不过百人,而真正有百例成功操作的更是屈指可数。从这一意义上说,谁掌握了这项新技术,谁就可以被誉为 PIC C置管“高手”,谁就是能独当一面的临床静疗护理专家。
宝鸡市中医医院静脉治疗小组组长、肿瘤血液科护士长王琼,就是这样一位置管“高手”。据了解,自2011年医院开展 PIC C置管技术至今,王琼已成功置管 400余例,这在全市绝无仅有。由此也带动了宝鸡市中医医院此项新技术的开展一直走在全市领先行列,成为全市率先开展 B超引导下 PIC C置管技术的医院。
2015年,医院专门投资购买了置管专用超声机,实现了血管可视化,又一举成为宝鸡市第一家配置 PICC置管专用设备的医院,为全院 PICC置管护理团队建设打牢了基础。
只扎一针能管一年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然而,对于有些病人来说,不但要打针,天天输液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人体心血管系统中,引导、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静脉血管,如同一条“高速公路”,一刻不停地运输人体所需的营养、氧气、代谢废物或其他物质。俗称“打点滴”的输液,就是要将治病所需的药物、营养液等直接送入人体血管,然后依靠血液的流动将药液分散在体内来发挥作用。由于作用直接、见效较快,因此静脉输液成为临床一种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可人体“高速公路”的入口却千奇百怪,不少“入口”的状况不但令当事人痛苦,医护人员见了也头皮发麻。
患有肺炎的张女士就是这样。由于病情需要,必须天天输液治疗,可由于身材矮胖,血管纤细,每次扎针都成了她和护士共同犯愁的事。“我这病不输液不行,可输液扎针太受罪了,瞧瞧,一个疗程还没下来,这身上都扎成‘蜂窝\’了。”
还有肿瘤患者王先生,已经接受了多次化疗,打化疗针把手背、上臂扎得几乎找不到血管了。再加上药物的刺激,双臂出现红肿、疼痛等浅静脉栓塞症状,伸屈困难,反复穿刺静脉已不可能。
王琼介绍,相比小儿、肥胖患者,患有血液病和肿瘤的患者更为糟糕。因为这样的患者大都需要接受反复的静脉输液化疗或有较强血管刺激性的抗生素治疗。而这些药物会造成患者血管疼痛、发黑、变硬,别说扎钢针了,就是留置针也用不了两天。即使找来很有经验的护士,也是翻来覆去穿刺而无法找到一个有用的血管。对于患者来说,忍受穿刺的疼痛都是小事,耽误治疗就麻烦大了。
“好在如今有了‘救星\’,它就是PICC。”王琼说, PICC在超声引导下将输液导管通过手臂的外周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等)送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处。
要想准确地理解王琼的介绍,有必要普及一下有关医学知识。所谓外周静脉,是相对于中心静脉而言的。中心静脉就是靠近心脏的静脉,也叫上下腔静脉,其余的静脉统称为外周静脉。而 PIC C在超声引导下将输液导管通过手臂的外周静脉送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处,这样一来有三大好处,一是避免药物和外周小静脉直接接触,防止药物对局部血管的刺激,从而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二是由于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淡药物,并将其输送到病灶处,提高治疗效果。三是能避免反复外周静脉穿刺带来的疼痛、局部水肿、药物外渗导致的组织损伤、坏死、血管闭塞等各种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对此,医院肿瘤血液科主任何仲琴也给予了证明。她说,许多肿瘤患者需要化疗,而化疗药物多为酸、碱化学制剂。如果使用传统的不锈钢针,那就要天天扎。静脉留置针一般来讲四天就要一换。采用 PICC置管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就可形成一个在体内留置期长达一年的输液通道,并将药物直接输送到心脏附近的大血管。如果导管维护得好,一年内输液不用再扎针,扎一针,管一年。这就是患者最能感受到的 PICC置管术的长处。
我们前面提到的张女士,在接受了 PICC置管术后,不仅摆脱了每天扎针的痛苦,还可以洗澡并进行体育锻炼。同样接受 PICC置管术的王先生,化疗周期也得以正常进行, PICC导管使用效果非常好。两人的共同感觉就是:有了这根管子,少受很多罪。
心有患者手有绝活
PICC置管术既然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掌握它的医护人员少之又少呢?
对此,王琼没有直接回答。恰在此时,病区内一位患者需要接受PICC置管术,她邀请我们到病床前亲眼看一看操作过程。
在按照规定戴上一次性手术帽和口罩后,我们随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梁丽娟进入病房。准备接受PIC C置管术的是一位身着宽松上衣、体质十分虚弱的女患者。与我们常见的扎针以及打留置针不同的是, PIC C置管术不是一名护士就能完成的,必须有主、副手两人。操作者还要全副武装,穿上密不透气的无菌隔离衣,在洗手消毒后戴上无菌无粉手套。在此之前,还要开展穿刺前病人的宣教,与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副手要备好 PIC C穿刺包在内的注射器、无菌剪刀、盐水等。
此时,病人平卧在床,手臂外展与躯干成 90度。王琼先是察看评估病人的血管状况,测量预置入的导管长度以及上臂中段周径,然后用酒精为病人整手臂清洁脱脂三次,再用碘伏消毒整臂三次,铺第二块治疗巾,铺最大的无菌区。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王琼为患者上臂扎上无菌止血带,使静脉充盈,开始实施静脉穿刺。
王琼手中的超声探头在病人手臂上滑动,不断调整方向,避开动脉、血管,选择着最佳穿刺点。“肘部 PICC静脉选择有三处,贵要静脉为首选,肘正中为次选,头静脉为第三。 90%的 PICC放置在贵要静脉。因为这里直、粗、静脉瓣较少。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和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王琼一边操作,一边向助手传授着要点。
回血了!王琼立即放低穿刺角度,将导丝沿穿刺送入血管,撤掉穿刺针、套管。紧接着,在穿刺点外局部麻醉—扩皮—入插管鞘—送管,火柴棒精细的柔软导管一点一点地送入血管。抽吸回血,正压封管,清理穿刺点,固定导管,最后还要通过 X线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整个操作完成后,我们看了看表,用时 20多分钟。王琼说,这还是比较顺利的,不顺时用时一个多小时也是常有的事。
PICC置管术颠覆了我们对传统输液扎针穿刺操作的认知,与印象中的护士给病人扎钢针、打留置针的方法完全不同,简直就是一台小手术。尽管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可看得我们心惊肉跳、手心出汗。
由此,也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疑惑,掌握 PIC C置管术的人,不仅需要眼疾手快、胆大心细,还需要沉着冷静、思维缜密,有着丰富的血管解剖知识以及视患者为亲人的赤诚之心。
1993年毕业于宝鸡市中医学校的王琼,先后在市中医医院的儿科、内科工作, 2004年成为护士长。医院领导评价说,在全院数百名护理人员中,王琼不是学历最高的,却是最有爱心的、学习最刻苦的。
早在儿科当护士时,王琼就遇到过一名叫佳佳的小患者。由于医疗需要,经过每天的抽血化验、输液、输血治疗和反复的静脉穿刺,小女孩双手的外周血管已无处可寻,到处都是针眼。孩子还对输液产生了恐惧心理,在病房不讲话,一看到护士过来就会紧张、害怕甚至哭。看到孩子恐惧的表情,王琼也几次心疼地跟着孩子的母亲一起落泪。后来实在没有办法,这名小患者只好转院到省城一家大医院治疗。
从那时起,王琼就下决心一定要学习掌握最先进的静脉治疗技术。在医院的全力支持下, 2011年,她先是到西安交大二附院、北京大医院学习进修,后又参加中华护理学会高级培训班接受培训,最终以优异成绩获得了 PICC置管资格证书,成为全市PICC置管第一人。同时,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并相继取得了大专、本科文凭。
如今,类似佳佳这样的小患者,再也不用转到省城了,在市中医医院接受 PICC置管术的数百名患者中,最大的 89岁、最小的 8岁。王琼护士长还经常受邀到其他医院,会诊疑难静脉通路问题,为携带静脉导管的患者提供 PICC术后护理和健康咨询。
团队出征再攀高峰
就在我们这篇文章采写之前,又一项专业能力要求更高、技术难度更大的 PICC置管术——经股静脉穿刺置入 PICC导管术,在宝鸡市中医医院成功开展。
患者钟某,今年 50岁,因右肺上叶肺癌入住医院外四科,因病情较重,反复住院,输液治疗时间长,患者已出现颜面部及双上肢明显水肿、静脉回流障碍,确诊其为上腔静脉综合征。而经上肢的 PIC C技术,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而上腔静脉综合征属于 PIC C技术的“禁区”。这就意味着,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在这名患者身上已经行不通了,但患者的化疗却刻不容缓。
关键时刻,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综合评估后,王琼与外四科护士刘芳决定为患者开展经股静脉穿刺置入 PICC导管术。最终,两人配合默契,在超声引导下,为患者经股静脉成功置入 PICC导管至下腔静脉,为病人建立了一条较长期、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
据介绍,头部、颈部、手臂等在心脏以上的静脉,属于上腔静脉,而心脏以下的为下腔静脉。这例经股静脉置入 PICC导管的成功开展,对因上腔静脉综合征,无法经上肢行 PICC置管的患者,开辟了一条较简单且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
对此,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一致认为,这不仅意味着宝鸡市中医医院静脉治疗技术迈出新的一步, PICC置管技术已经成熟,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医院的静脉治疗团队做起来了。
据介绍, 2014年建立的宝鸡市中医医院静脉治疗团队目前有成员16人,其中 8人已经取得 PIC C置管资格证书。目前,这个团队已经熟练掌握 PICC置管盲穿、盲塞、 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置管以及置管后各种并发症的处理和常规维护及输液港的维护工作,并取得了迄今为止100%的置管成功率这一骄人成绩,推动了医院护理服务技术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2017年,宝鸡市护理学会举行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这次大会上,王琼担任主委,医院耳鼻喉科护士长仵晓娟担任副主委,这是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心有患者、手有绝活的“白衣天使”的鞭策鼓励,也是对业已崛起的宝鸡市中医医院静脉治疗团队的最好肯定。
新闻推荐
阳光讯(都亚敏记者张伟)今年以来,宝鸡高新区紧紧围绕打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奋力追赶超越,全区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一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486亿元,同比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