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勤是我最为要好和敬佩的朋友。几年前他出版了一部散文集《那盏路灯》,第二部散文集《挑灯夜话》现在又要问世了。两本书不约而同地都在书名里提到了“灯”,看来他与灯之间一定有着某种难解之缘。
答案得从《那盏路灯》说起。《那盏路灯》既是一本书的名字,也是其中一篇散文的标题。在这篇文章里,记述了他中学期间一次难忘的经历。由于历史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他和几位同学在晚上被老师叫到路灯下背诵历史名词,这一弄让他养成了夜晚在路灯下读书的习惯,他的历史课考试成绩回回接近满分。尝到甜头以后,即使晚上学校熄灯了,他也要翻墙到校外,在街道路灯微弱的光线下读书,并且乐此不疲。由于长期坚持苦读,那年他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占勤在路灯下读书的经历,让我想起了古代两则著名的典故——囊萤映雪和凿壁借光。囊萤映雪说的是晋代两位饱学之士少时读书的故事。囊萤是说晋代的车胤好学不倦,因家贫没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在夏夜见室外飞舞着萤火虫,就用白纱布袋把捉来的萤火虫吊在书本上方,借着微弱的光线进行读书。映雪是说同朝代的孙康因为家贫,雪夜里借着窗外映来的雪光发奋学习。凿壁借光则说的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匡衡的故事。匡衡从小勤奋好学,夜里读书,家中却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光亮读书,以至于后来成了一代大学问家。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人的成长离不开“灯”和“光”的照耀。对占勤而言,是“那盏路灯”一直鼓舞着他,鞭策着他,照耀着他,让他在艰难困苦中砥砺前行。
大学毕业以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再也不用在路灯下风吹雨淋了,可他一直保持着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挑灯苦读,勤奋写作,终于吐丝成茧完成了“夜话”的创作。《挑灯夜话》是占勤的另一部心曲,里面有对亲情友情的追忆和记叙,有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悟,还有他行走四方的游记。
他的写作质朴无华,情感内敛,行文严谨。多铺陈,少渲染;求平实,戒浮滑。这些奠定了他的散文畅晓易懂的风格,特别是他的历史文化散文,史实掌握全面,史料丰富翔实,善于开掘,善于以古喻今,善于思考而时有独特之见。可话说回来,质朴无华可以说是优点,也可以说是缺憾或者是局限,人们会觉得你的文字呆板而缺少趣味,内容平淡而缺乏想象力,叙事表面化而缺乏厚重感。我想,艺术的质朴无华,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这就是“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这种艺术的质朴,绝不是不学无术的轻狂,而是返朴归真的修炼。如何把文章写得再优美一点,典雅一点,让作品绽放更加动人的艺术魅力,这需要今后长期努力和磨炼。
占勤的文字是坦诚的,他在书写时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去,面对苦难和困厄。他试图打开自己,把心交给读者。通过阅读这些文字,我们会了解他不同的成长阶段,逐渐进入他的精神世界。他很小的时候就为生活所迫,卖过冰棍,贩过瓜果蔬菜,备尝生活艰辛的滋味;从中学到大学,他一贯刻苦学习,勤于钻研,并且热心公益,与同学友好相处。
在人生最好的年华里,他获得了知识,获得了成长的力量,塑造了不屈不挠的性格,为走入社会铺上了一层厚实的底色。参加工作以后,他不忘初心,敢于负责,敢于担当,出色地完成了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挑灯夜话》就是用这样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占勤的人生轨迹,告诉给我们一些他的生存经验,分享了他的精神世界。没有炫耀,没有自夸,字里行间透露着真诚和善意。
“勤”是占勤身上所体现的一种美德,也是占勤代代相传的家风。“你要占勤还是占懒?”父亲经常这样问他。在《怀念父亲》一文中,他记叙了正直善良的父亲为了把儿女拉扯大所付出的辛劳,以至积劳成疾噩耗突降给他带来的酸楚和悲痛。每次读他的《母亲卖报》,我都会被母亲的勤劳深深打动。不给儿女添负担,虽然进了城,也不坐享其成,等吃要喝,而是自食其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人走街串巷,虽然所得无几,但只要有事干,就是快乐的。
后来,母亲想着落叶归根,回到了老家。我随占勤多次到他的老家,看望独居在家的老人。虽然老人家一个人生活,身体也不是那么好,但从不闲着,院子里栽些桃杏葡萄,门前种些蔬菜,院墙上也爬满了丝瓜。每次我离开他家的时候,老人家从不让我空手而归,不是挖些土豆,就是摘些西红柿丝瓜,让我好生感动。
“占勤占勤,就是要占住勤奋。”他似乎从来没有忘记父亲的那句提问,经常会用这句话来提醒和勉励自己。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读书学习上,似乎只有不断努力和精进才能对得起父母给自己起的这个名字。在写给女儿的信里,他也不忘把勤劳奋进的品质当作法宝传给女儿,告诫孩子踏实吃苦,勤学上进。这封信写得情意深长,拳拳之心可鉴。这既是一封家书,也是一篇情感真挚的美文。他的女儿大学期间多次被评为“学优生”获得奖学金,还几番代表学校参加国家和省级专业课技能大赛,其刻苦精神深得乃父真传。
占勤的勤奋,朋友们有目共睹。他精力充沛,爱好广泛,他在文学和其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可以说都与他的“勤”是分不开的。他把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看作是一次难得的馈赠,而他则必须用文字来表达和记录以为回报。平日里,他既要文学创作,又兼顾外语翻译,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近年来,占勤在工合运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虽是无心插柳的收获,但并未辜负他多年不断坚持学习英语的初心和付出。与勤快勤劳勤奋的人交朋友不会有错,他们对生活热情执著,对朋友真诚善良。占勤就是这样的人,我为有占勤这样的朋友感到高兴和幸运。
有了“那盏路灯”的陪伴,占勤的夜晚就不会寂寞,更不会空虚。勤奋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占勤的夜晚,也光彩了他的人生。在占勤的灯光里,我看到了温暖,看到了方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作者系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
>>征稿启事
为了繁荣宝鸡文学创作,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发展,为宝鸡作家及文学爱好者提供发表作品、展示才华的园地和平台。宝鸡市作家协会和《华商报·今日宝鸡》拟联合开辟文学作品专栏,从即日起开始征集稿件。
文学作品专栏名为《石鼓苑·宝鸡作家专栏》,作品体裁以散文为主,字数限1500字以内。作品题材不限,主题要求必须体现时代风貌、弘扬社会正气、引领生活风尚。请大家踊跃投稿。一经采用,即有稿酬。
投稿请以电子文件发此邮箱:hsshiguyuan@163.com
华商报社宝鸡事业部
宝鸡市作家协会
新闻推荐
4月26日,村民们在家门口的招聘会上寻找工作岗位华商报记者张欣摄华商报讯(记者张欣)4月26日,“2018年春季就业扶贫招聘洽谈会”在渭滨区高家镇甘庙村举行。共有300人(次)进场咨询,近百余求职者与企业现...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