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帅
4月17日,高玉霞像往常一样,开始了忙碌的一天:为偏瘫丈夫擦身喂饭,教女儿说话唱歌……
“渭滨好人”高玉霞照顾丈夫、女儿的事迹在宝鸡广为流传。每日忙碌的高玉霞,最想的就是能带患脑瘫的女儿走向室外,让她享受正常孩子的欢乐。
一年多前,渭滨区文明办开展了“我为好人来圆梦”活动,高玉霞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高玉霞的女儿走出了家门,在鲜花丛中留下了自己开心的笑容,在游乐场中洒下了欢乐的笑声。
从周公制礼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宝鸡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渭滨区通过扎实的工作,精心打造渭滨道德建设品牌,取得了丰硕成果。
如果说“渭滨好人”是渭滨文明的引领者,那么活跃在渭滨区的一大批志愿者则是渭滨文明的基石。近年来,渭滨区积极整合社会志愿服务组织,重点培育扶持渭滨区微公益发展中心、仝刚青少年关爱中心、宝鸡激情广场志愿服务队、宝鸡婚庆产业联合会志愿服务队、新民路社区“爱心玫瑰坊”、宝鸡希望军转团6支志愿服务队伍,使志愿服务活动更普遍。
贺术峰是宝鸡激情广场志愿服务队的创始人。多年来,在他的努力下,宝鸡激情广场志愿服务队唱红了宝鸡、走向了全国。正是这样一个群众文化组织,在渭滨区文明办的引导下,逐渐成为优秀的民间志愿服务队。老人们在唱歌跳舞之余,把夕阳红精神发展到为社会服务上,每个周末的文明交通志愿引导服务活动,都活跃着老人们的身影。对贺术峰来说,身上那件写有“渭滨志愿”的红马甲就是他老年生活里最大的荣誉。
一个个热闹欢乐的节日,是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正是渭滨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36个工作基础好、群众参与广泛、活动有成效有特色的单位被命名为“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示范点。社区文艺会演、春节电影周、中华经典诵读等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在节日里举行,不仅营造出平安祥和的节日氛围,更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清明祭祀是中国人对祖先的缅怀,对历史的铭记。4月5日,渭滨区宝天烈士纪念馆内人潮涌动,各界群众带着对烈士的敬仰,向英烈们送上一束束美丽的鲜花,寄托着对革命烈士的追忆。这不仅是一次隆重的祭祀活动,更是一次认知革命传统、珍惜幸福生活的洗礼。
在文明单位建设中,渭滨区策划实施了以“打造规范化道德讲堂,凝聚新时代道德力量”为主题的道德示范讲堂下基层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模式,将21节优秀课程送进了28个单位,打造出文明单位之间道德讲堂建设经验共享交流平台,并通过创新机制和严格考核,提高了各级文明单位创建质量和水平。2017年,宝鸡市中心医院、宝鸡市儿童福利院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中国工商银行宝鸡分行等6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宝鸡市滨河中学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校园,左志含家庭被命名为陕西省第一届文明家庭,宝鸡市妇幼保健院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灵芝)4月14日,九三学社宝鸡市委会主委车爽一行10余人,来到高新区天王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助力健康扶贫。 来自心内科、泌尿科、肿瘤科、儿科等社员专...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