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在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等一系列行之有效举措的推动下,宝鸡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显著,仅 2017年,就有 6.67万贫困人口摘掉了“穷帽子”。这其中,有“扶志、扶智”的作用,同时,也有“扶德”的功劳。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扶德”,实质就是帮助贫困户树立起正确的品德,甚至美德,这一点,对脱贫攻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在宝鸡一些镇村采访时发现,众多的贫困户中,有“德”之人最容易摆脱贫困,最容易走上致富路。举个实例,笔者在陈仓区拓石镇采访时了解到,一名贫困户去年依靠养鸡摘掉“穷帽”。其中,固然有他个人勤劳肯干的原因,但在和镇干部的交谈中,笔者得知,这个贫困户是村里出了名的孝子,所以,在开办养鸡场时,大家都愿意伸把手帮一帮,后来还通过老同学打开了销路。
实际上,一个“德”字,不只是贫困户当下脱贫的“良药”,也是能够影响其一生发展轨迹的精神“食粮”。打个比方,一个贫困户在好政策、好产业的扶持下迅速鼓起了腰包,但是随后在红白喜事中大操大办,或在赌博酗酒中迷失了自我,笔者以为,这样的贫困户距离“返贫”也只是时间问题。难道到那时候再去对他进行二次扶贫?当然,这样的后果谁也不想看到,为何不现在就将“扶德”融入扶贫工作的全过程,未雨绸缪去影响他的言行,如此一来,扶贫效果自然扎实得多,也牢固得多。
如果从国家推进脱贫攻坚的初衷去思考,“扶德”更是一件直接影响脱贫攻坚大局的事情。国家下如此大的力气去推进脱贫攻坚,绝不只是在短期内让贫困人口脱贫,而是要实现稳定脱贫。客观事实是,“口袋”富起来的同时,“脑袋”里的“品德内核”也必须跟得上。所以,将道德建设抓牢抓实,不仅有助于贫困人口持久的战胜贫困,同样有助于这些人更有尊严,更快抵达美好生活的彼岸。
一首广为流传的民谣唱道:“盖房子靠力气,奔日子靠德行……”歌词形象地道出了“德”字的重要性。如今,脱贫攻坚正在进入“啃硬骨头”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将“扶德”融入其中可谓正当其时。
新闻推荐
宝鸡籍导演王秋茗在宝鸡市取景拍摄电影,他说:借影片展现大美宝鸡
本报讯近年来,宝鸡在各类影视作品中的“上镜”率越来越高。4月19日,由中央电视台、陕西蒙太奇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北京天伦映画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制作的影片《祖父的战争》(又名《误入青春》),...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