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规范——
校外培训市场治理“动真碰硬”
“大家非常紧张。”提起校外培训市场规范整顿,宝鸡市渭滨区一家小型校外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如是说。这位负责人的说法并非夸张。我们不妨看一组数据:仅 2017年,宝鸡市教育部门联合公安、民政等部门,停办取缔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无证(照)培训机构 225所,新审批设立 101所……“去年的整顿只是‘毛毛雨\’,今年的整顿那可是‘狂风暴雨\’。”说起去年和今年的校外培训机构整顿政策,宝鸡市金台区一位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道。这位负责人缘何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据了解,今年 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史上最严的校外培训市场整顿政策——《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3月 22日,市教育局在去年规范、整顿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积极贯彻中省市相关精神,在全市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明确提出“六禁”,严禁有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办学活动,严禁无证、无照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校外培训等。
4月 4日,市教育局公布全市首批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宝鸡市 234所证照齐全、办学行为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榜上有名。同时,市教育局明确表示还将向社会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让证照不全、办学行为不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再无立身之地。“今年的整顿是‘动真碰硬\’。”这是宝鸡市高新区一家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的真实感受。他说,以往的整顿行动主要针对文化课培训机构,而这一次不仅包括全市的文化课培训机构,也包括兴趣培训班等各类校外培训机构。而且,除了检查校外培训机构资质是否齐全之外,还要查硬件、教学、管理、师资等方方面面。总而言之,只要是校外培训机构,无论是哪一家,无论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将被纳入整顿行列。
传递信号——
规范治理绝对不是“一阵风”
“规范治理绝对不会是‘一阵风\’。” 4月 19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普通中小学教育者,抑或校外培训机构教育者,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认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动真碰硬”的过程中,他们都接收到了一系列信号。
信号一,违背教育规律的“伪教育”,要不得。市教育局民管中心副主任温五一解释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史上最严的校外培训机构整顿政策,其实就是向所有人传递一个信号——教育要尊重教育规律和青少年儿童成长规律,要把孩子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拽出来。但在普通中小学校纷纷给学生减压的同时,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却给学生胡乱加压。为此,宝鸡市各级部门按照中省精神重拳出击,就是要告诉所有教育人:违背教育规律的“伪教育”,要不得。
信号二,偏离教育方针的“伪教育”,要不得。宝鸡市高新一中校长吴文博解释说,近年来中高考的指挥棒都在阐释国家教育方针——教育要降低难度,增加宽度和厚度,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一些培训机构对此却置若罔闻,忽悠着学生及家长走向高分低能的错误之路。为此,这次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活动就是要告诉所有教育人:偏离教育方针的“伪教育”,要不得。
信号三,分数至上的“伪教育”,要不得。宝鸡实验小学校长李晓萍解释说,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才。对于人才培养来说,品德、韧性才是“ 1”,知识只是后面的“ 0”。如果没有“ 1”,再多的“ 0”也无济于事。但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却给学生及家长灌输分数至上的“伪教育”理念,让学生及家长陷入学习焦虑的怪圈。此次专项治理就是要告诉所有教育人:分数至上的“伪教育”,要不得。
直面现实——
教育参与者须回归教育本真
面对“动真碰硬”的态势,宝鸡市的校外培训机构、普通中小学校及学生家长该何去何从呢?
“依法依规办学。”这是宝鸡市渭滨区某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给出的答案。他说,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来说,“动真碰硬”态势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校外培训市场的“重新洗牌”。在“重新洗牌”的过程中,依法依规办学的将留在局内,而没有依法依规办学的则将直接出局。因此,面对“动真碰硬”态势,每一家校外培训机构首先应该做的是依法依规办学。其次,校外培训机构应该回归教育本真,找准自己的定位:普通中小学校是教育的主体,校外培训机构则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而且,补充的对象不是所有学生,只是在学校教育中“吃不饱”和“消化不了”的学生。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这是吴文博从“动真碰硬”态势中得到的启示。他说,虽然“动真碰硬”针对的是校外培训机构,但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作为教育的主体,普通中小学校更应该做到依法依规办学、教学。其次,不能置身事外,甚至看热闹,而应主动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回归教育本真,用德育、美育等,把教育变宽、变厚、变多,办人民满意教育。
“理性看待校外培训机构。”这是李晓萍给家长们提供的建议。她说,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校是主体,家长是辅助者,二者合力,孩子的教育方可事半功倍。但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向东,个别家长却听信部分校外培训机构的忽悠,让孩子向西,往往会使得孩子的教育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同时,学校教育是主体,教育内容包括德育、智育、美育等方方面面,而校外培训机构是辅助者,教育内容主要是智育。家长盲目跟着校外培训机构走,甚至忽视学校教育,其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她建议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继续通过家庭教育大讲堂、家长会等渠道,给家长们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家长厘清学校、家长和校外培训机构的关系,进而理性看待校外培训机构。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春风拂大地,百花香四溢!宝鸡发展大会奏响了宝鸡转型发展的强音,宝鸡以创新驱动、智造未来的新理念,敞开胸怀,集聚发展要素,培育产业新基地,加速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用新方略新举措全力推...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