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喜林 通讯员 莫军炜)12月19日,西部山区的县功镇陈家庄村寒风阵阵,但在精准脱贫对象陈长生家里,却是暖意融融。他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谈到创业致富,我心里就发虚,总是担心这担心那。幸亏帮扶干部上门为我解除思想包袱,并引导我参加区上举办的蔬菜种植培训班,否则,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成功创业。今年,我也脱贫了,正走在致富路上。”
扶贫先扶志,越是贫困地区越得有精气神儿。“因病致贫、因学致贫都不怕,最怕因懒因赌。只要贫困群众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干劲,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陈仓区委副书记张晓军说道。
当初,张晓军帮扶的其中一个对象就是陈长生,全家四口人。陈长生和妻子都是先天性肢体三级残疾,女儿上大专,儿子读高中,全家存在严重的依赖思想。张晓军每月有空就上门做思想工作,当了解到陈长生擅长种菜这一技术后,就动员他发挥特长,并多次向陈长生讲解党的扶贫政策并帮他设计脱贫计划。最终,陈长生决定和贫困户陈全虎合伙创办家庭农场。2016年8月,两人流转41亩土地,搞蔬菜、瓜果产业园。没想到,当年就收入近10万元,陈全虎也与当年底迈出脱贫户系列。今年,陈长生和陈全虎二人发挥各自特长,改变以往的单一种植结构,实现多种经营,陈长生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近年来,该区结合区情实际,在对贫困户准确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坚持扶志加扶智的策略,通过实施舆论引导、技能培训、资金支持等举措,帮助贫困群众摈弃“等靠要”的思想,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并通过文化下乡、村头“大喇叭”、微信公众号等,大力宣传全区各地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广泛宣传国家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关政策,引导贫困群众克服消极思想和“等靠要”的惰性心理,立志自主脱贫,大胆干事创业。同时,区上还选择一批有创业培训资质的机构,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劳动技能等职业培训。特别是围绕核桃、苹果、花椒、蔬菜、食用菌、劳务输出等当地优势产业,为贫困群众提供各类创业致富实用信息3000余条;邀请有关专家,通过面对面指导、手把手传授、“点菜式”授课等多种形式,举办各类培训200多场次,帮助贫困户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项以上实用技能,提高他们创业、就业能力。
新闻推荐
宝鸡市第七届创业大赛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闭幕 机器人、技术研发全都有
华商报讯(记者张欣)12月23日,宝鸡市第七届创业大赛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在渭滨区政府召开。参赛选手们通过路演,阐述了各自创业理念,专家评委现场对参赛选手提问并给予建议。最终,5号选手王凯的《...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