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
史达,医学博士、西安市红会医院骨科专家。从本科到博士,一直从事中医及中医骨伤科学的学习、研究及临床治疗。曾在西安市红会医院从事骨科及康复工作 10余年,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项、省市级科研多项、发表专业论文 10余篇。2017年 1月,作为省委组织部第四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宝鸡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挂职期间,他用手中的相机和钢笔,记录、颂扬了一家地市级医院康复科所发生的喜人嬗变,也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践行了省市领导的要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张手机抓拍的照片。照片中,省城一名康复医学专家面对病床上的病人,弯下腰正在演示一项康复治疗新技术,五六位接受培训的医生或坐在椅子上,或站立于一旁认真听讲;只有一位看上去年龄最大的医生,半跪于病床前,前倾着身躯,目不斜视地看着专家的一举一动,生怕漏掉专家手法演示的每一个细节。“这位半跪着的医生就是宝鸡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主任李银太。”史达介绍,这张照片是他和李银太在参加全省关节无痛康复技术学习班时拍下的,一直保存在手机里,并且多次将其放在 PPT演示文稿软件里,在授课时用来教育激励年轻的医务工作者。
李银太,宝鸡市名中医。从医 20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中医针灸、康复医学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在学术思想上,首创“七精”理念和临床实践,治疗颈肩腰腿痛、骨科术后康复等骨科病症。其独特的四部三阶梯理论及其技术,也开创了脑卒中偏瘫治疗的新天地。因工作业绩突出,先后荣获宝鸡市青年突击手、陕西省优秀康复志愿者先进个人、宝鸡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西安市红会医院是全国著名的三大骨科中心之一。史达作为西安市红会医院中医骨科二病区的学科带头人,有着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骨坏死专委会委员等众多学术任职; 2017年又新增学术任职 7项,其中 3项还是国家级学术任职,在业界有着很高的威望。
共同的学术专业和为康复医学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使李银太和史达在省城的一次学术交流时一见如故,心心相印。李银太仰慕史达博士的学识和素养,多次带人前往省城学习培训,诚恳邀请史达前来宝鸡传经送宝;史达敬佩李银太的为人和实干精神,虽身居省城,工作繁忙,但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李银太所在科室的发展和进步。
宝鸡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作为宝鸡康复中心,成立至今已走过 26个年头。由于种种原因,过去科室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 2011年,之前一直在针灸科工作的李银太受命担任康复科主任后,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作为学科带头人,李银太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掌握专业新动态。一本本康复医学书籍,被他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符号,书边都被翻得起了毛。正是由于精勤不倦的苦学,李银太不仅在相关期刊上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7篇,参编《腰腿痛的诊断及非手术治疗》等著作 2部,而且还准确把握中医针灸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理论,在脑卒中偏瘫治疗、颈肩腰腿痛、骨科术后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康复等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赢得了专家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作为科室掌舵者,周末,李银太到国内著名康复医院学管理、学技术。
周内,又带领科室人员深入到医院的神经内科、骨科病区,示范带教康复训练。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原来不为临床医生和患者了解的康复科,由最初只有 4名工作人员的一间治疗室,发展成为全市第一个既设有康复门诊、康复治疗大厅,又开设骨科康复及神经内科康复 2个康复病区、医务人员达30多人的规范化康复科,并以突出的中医特色、先进的康复诊疗方法、令患者满意的疗效,成为市中医医院一块响亮的品牌和省、市中医重点专科。
一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康复科成立 6年来,共为 3500多名中风偏瘫患者、 2500多名骨科术后患者、4000多名颈肩腰腿痛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使他们提高了生活质量、重塑了人生的信心。
自古君子交君子,从来英雄惜英雄。也许应了这句话,当初博士服务团征求史达挂职单位意见时,他的首选就是宝鸡市中医医院。来到医院史达又了解到,李银太不仅组建了全省第二支、宝鸡第一支康复志愿者服务队,常年坚持双休日深入社区、乡镇义诊,而且在雪域高原援藏时,拖着做完手术不到半年的病体,忍着严重的高原反应,培训阿里改则县医院的医务人员,并在这里建起了中国海拔最高的中医康复理疗室。这更让史达感到选择宝鸡市中医医院挂职算是来对了。“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理论上的真知灼见和高精尖的器械设备,更需要一大批呕心沥血、埋头苦干、拼命三郎式的开拓者。李银太就是宝鸡康复医学事业的开拓人。”听完史达如此评价,我们不难明白,为什么这位医学博士进入医院后,谢绝院领导的好意,执意要把自己的办公地点设在康复科 6楼的病区。
一片树叶引发的效应
“深秋季节金黄的银杏树叶大家都见过,相信不少人还拍照留念。谁来说说,银杏叶子是什么形状?由绿变黄又是从叶子的什么部位开始?”
这是史达在医院为年轻医务工作者进行一次讲课时的开篇语。当然,他不是要讲植物学,他是要从一片银杏叶说起,启发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在学
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方面,要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索。
开展博士服务团挂职活动,是人才强省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为基层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史达清楚,由于平台不高,越是基层医院,越是学术氛围不浓,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不好开展。挂职期间,要实现上级组织部门提出的“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推动一项重点工作、促成一项战略合作、培养一支专业人才队伍”的目标,就必须俯下身子,深入调
研,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杨芳是市中医医院科教科的副主任。史达刚到医院时,医院科研立项、获奖情况、近 3年外出进修统计数字以及骨科人员的职称、学历等,都是杨芳提供的。在分析书面资料的同时,史达还深入到相关科室,交流座谈。“真没想到,史副院长竟然连我近年来发表了几篇论文都一清二楚。”发出这样感慨的是脊柱一科的青年大夫胡迪。胡迪告诉杨芳,史达得知今年他有一项科研课题准备上报时,不仅热情鼓励,还仔细审阅,指出不足,教他如何修改完善。“史副院长没有架子,亲和力特强。”这是杨芳的真实感受。杨芳说,史副院长来了没多久,就和院里的医务人员打成了一片,谁要加他的微信,他都不拒绝,谁在工作中遇到麻烦,他都肯尽全力给予帮助。
在史达的倡议下,医院建立了研究生科研学习小组,虽然学习小组每周只学习一次,时间也只有一个小时,但学习方式却别开生面,与一片银杏叶的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杨芳是学习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她说,每次学习前,史达都会指定两名学员分别在电脑上下载一篇与专业有关的外文文献和中文文献进行学习研究,并在小组会上进行解读,指出其长处与不足,大家共同分析研讨,最后由史达进行点评。《学科建设杂谈》,是史达培训康复科医务人员时所讲的题目。在讲到学习的重要性时,他将十九大报告中的一段话通过 PPT演示文稿展示出来,然后让学员们仔细阅读 5分钟,再回答“学习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5分钟后,学员们开始畅所欲言。有人认为,要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中西医并重,从这两点中选取科研题目;有人提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带着问题学,从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方面考虑加强学科建设……
认真听完发言,史达首先对学员们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然后重点提醒学员们注意,这段文字来自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报告中的第八个小标题下的第五点,全文共 297个字、326个字符、 12句话,阐述了 10个
方面的问题,这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接着,又针对学什么、怎么学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和分析。
看得出,史达不在于学员回答得是否精准,而在于他们是否善于思考总结、领悟归纳,在于是否既胸有大局,又面对实际。“真没想到,一个医学博士竟然能结合学科建设的实际,将十九大报告学得如此深刻。我们在进行科研选题、学科建设中,不也应该像史博士这样,既立意高远,又脚踏实地吗?”这是课程结束后,所有学员发出的共同感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今,由一片银杏叶引发的会学习、爱思考的效应在医院已初步显现。杨芳说,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已成常态,每周活动前,许多学员都会打电话或发微信询问活动的地点,要求参加学习小组的人越来越多,全院创建学习型医院氛围更加浓厚,医务人员科研意识进一步增强。
有数据为证: 2017年,宝鸡市中医医院申报陕西省中管局科研课题,7项获得立项,刷新历史纪录。其中康复科一项课题还获得省中管局立项资金资助,实现建科以来零的突破。
同时,康复科在神经康复小组的基础上,还成立了骨科康复专业小组,一个由学科带头人、科主任李银太为主心骨,李宝纪为组长,任天鹏、都超、胡靖农、张杰为组员的专业团队已经形成。
一段告白包含的厚望
4月 15日,带领康复科人员参加中国第三届康复论坛。
5月 21日,参加西安交通大学医疗联盟成立大会。
5月 26日,与李银太去西安参加椎间盘影像诊断与临床学习班。
……
在史达的挂职日记中,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与医院领导、康复科医务人员一起外出参加学习培训和交流的情况。粗粗统计了一下,不到一年时间,竟有 30多次。每次外出学习交流,他与医院领导、康复科医务人员都会在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兴院等方面,碰出思想的火花。
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医院的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博士生导师李刚教授、红会医院中医骨科诊疗中心主任孙银娣等一批全国知名专家走进市中医医院,有针对地开展查房,进行授课。宝鸡市首届康复治疗新技术培训班、宝鸡市第三届康复学术沙龙等一系列活动也先后在市中医医院开展。
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医院骨科康复一体化工作模式基本成型。康复科目前已与三个骨科科室密切合作,开展包括联合查房、共同讨论、早期康复床旁介入指导等,与干部病房及其他骨科也开展了康复会诊的工作,通过提前介入、多学科协作,有效提升了医院学术水平和患者的就医体验。
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康复中国万里行来到宝鸡,市中医医院入列国家康复质控中心,医院加入西北康复联合体、陕西康复医疗集团,并成为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康复科首批加入西安交通大学医疗联盟,李银太当选为康复中心副主任。此外,医院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才俊周晓庆、孙军锁、李金涛等也分别在省级学会新增了学术任职。
另据了解,医院与香港职业治疗学院合作项目,也取得了新的进展。香港职业治疗学院是由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作业治疗指导专家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团体,如果合作成功,宝鸡将成为继上海、深圳等大都市之后该学院的第五家康复治疗培训基地。
2017年 12月 19日,史达在康复科为医务人员上了他挂职期间的最后一课。课程结束时,他特别书写了“团队合作”四个字,并重点强调了团队合作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希望每个医务工作者都要树立目标,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最后,史达深情地说,一年的挂职工作就要结束了,但他的心会与大家永远在一起。他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团结合作,不断推进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向纵深发展,康复科一定会在健康中国的历史洪流中大有作为,成为区域性品牌,从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宝鸡市中医医院也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现自己“西部知名中医医院、区域现代化综合医院”的愿景目标。
这是史达博士的深切厚望,也是他心目中未来的宝鸡市中医医院及其康复科。
新闻推荐
近几年,因为一些老人临终前没有立遗嘱,在他们百年之后,子女为争遗产闹得不可开交,翻脸上法庭的事件时有发生。此外,一些二婚家庭,因为当事人没有提前立遗嘱,在遗产继承中也极易出现各种问题,造成家庭不和...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