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丽
俗语常说“螺蛳壳里做道场”,意思是指在狭窄简陋处做成复杂的场面和事情。渭滨区高家镇四家坪村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螺蛳壳村”,进村的山路十八拐,绕村的山头比人多,全村找不出一块平整像样的土地,贫瘠的资源实在难以让群众脱贫致富。但在脱贫攻坚的这场战役中,渭滨区人对四家坪村始终不抛弃不放弃,在整村易地搬迁的情况下,将“螺蛳壳”作为农村“三变”改革的示范点,让搬迁遗留下来的“绺绺田”、林地、旧房子等,全部变成了股金,给四家坪村人闯出了一条“点土成金”的致富路。
如何盘活集体资产,增添发展新活力,目前已成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难题。而“三变”改革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生动实践,村民以土地等资源为资本加入合作社,参与集体经济建设,通过“抱团”发展的方式实现共同富裕。四家坪村的脱贫路径和集体经济实践,是农村“三变”改革中的典型,农民致富的产业和方式不仅发生了变化,群众的生活和观念也发生了根本转变,他们积累的先进经验值得推广。
“农民”变“股东”
四家坪村原址位于市区西北 63公里处,虽说距离不远,但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村民进一次城需要两个多小时。而由于长期缺产业、缺资源,群众脱贫致富困难重重。为了让四家坪村的群众在奔小康的路上不掉队,今年 9月份,村上 106户群众全部完成了搬迁。新的安置点上,漂亮的广场,整齐的房子,便利的交通,都让村民真切感受到了新生活的幸福感。
如何能让村民既能搬得出大山,还能在山外留得住、生活得更好?通
过长期筹划和深入调研,渭滨区把四家坪村这个“螺蛳壳”当作“三变”示范点,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审定“三变”方案,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把所有农户全部土地经营权入股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招商,实现多种分红模式,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三变”改革实践。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四家坪村专门成立“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区农业局派驻 6名干部驻村工作,帮助村上的扶贫干部共同开展具体工作。通过召开动员培训会、协调会等三十余次,开展清产核资、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组建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等一系列扎实工作,逐渐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转变,给群众增收致富趟出了一条新路子。“以前老觉得离了地没法活,现在这地还是咱的,钱还比以前挣得多,咋能不高兴。”说起“三变”带来的变化,村民李小林满脸笑容。李小林家有 30多亩地,都是“窄绺绺”,以前全部种小麦,麦黄时节他早上四五点就要起床割麦,但劳作半年,一亩地除去成本也就一百多元的收入。村上开始搞“三变”改革时,大多数村民都想不通,但是“三变”改革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出去继续领地力补贴,而且今后还能领入股分红、到企业打工,同样的土地至少可以比原来多一倍的收入,慢慢地大家都接受了。明白了这笔账怎么算,村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特别高,现在全村流转出的 1100亩产业用地全部是村民自愿签字的。
“绺绺田”变“聚宝盆”
流转出来的集体土地怎样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四家坪村成立了两家合作社,高家镇党委书记赵永利带人考察,确定龙头企业引进了油用牡丹和中药材种植的产业。如今四家坪村的山峁峁上,已种满了牡丹花和药材。寒冬时节,药材虽还未发芽,但耐冻耐寒的牡丹枝已冒出了嫩芽。特别是牡丹花就有 1000余亩,是全市种植牡丹花面积最大的地方,待到开花时节,还可以吸引城里人旅游观光,以多种方式为群众增加收入。
村党支部书记唐会明介绍,四家坪村虽说土地面积不少,但都是“绺绺田”,基本上用不到机械,缺水、缺肥,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地方,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村上选择适合发展的产业也存在局限性,以前村民自己发展养乌鸡、种核桃等,都没能形成规模。此次选择新的产业,“三变”改革领导小组也经过长期考察,并就群众关心的问题多次请教相关专家,最终通过村民一致表决通过,才定下了新产业。油用牡丹和药材则很适合山区种植,未来的收益也十分可观。种植油用牡丹的西川公司负责人黄琦说,四家坪村虽然自然条件不好,但他们看中的就是这里天然无污染的好环境。据黄琦分析,种植油用牡丹的亩产价值可以达到 2万元左右,村民的分红十分可观;而他们公司还出台了新规定,村民不仅能优先在企业打工,还可以承包管理牡丹园;也就是说了,村民除了领分红款、打工挣钱、还可以通过承包管理的方式挣钱,既有保底收入,也有多劳多得的浮动收入,并通过多方监管,让“股东”的收益达到最大化。
区农产品质检中心主任高晓斌已在四家坪村驻村工作近四个月,对于村上变化最有感触。“原来闲置的资产现在全变成了股金,房产股、土地股、资金股、扶贫股,原来山上的‘窄绺绺\’地都成了宝贝。”高晓斌说道,他觉得山上的牡丹花和药材就是村民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羊肠路”变“康庄道”
通往四家坪村旧址的山路如同羊肠道,弯多、路窄,普通汽车行走在这样的路上,随时都有车轮悬空的危险。驻村帮扶的扶贫干部和“三变”改革办公室干部,很多都经历过这段山路的“惊险”。而现在有了优质产业的支撑,这段“羊肠路”已经变成了村民脱贫奔小康的“康庄道”。
四家坪村扶贫第一书记唐军已驻村工作三年,是四家坪村发展的见证人。在他看来,“三变”改革让四家坪村的脱贫攻坚迈上了新的台阶,不仅让 7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致富新路子,也让其他非贫困户群众增加了收入。据统计,四家坪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整合各种财政资金共计220万,这些资金作为股金与招商龙头企业共同投资 550万元,组建四家坪生态观光休闲开发公司。未来,除了发展现有的油牡丹、药材、核桃、乌鸡等绿色农产品外,还计划将四家坪村打造成户外穿越、赏花海、摘鲜果、吃农家乐、购买优质农产品的生态体验园。目前,他们正委托北京一家专门从事休闲农业策划的公司进行总体设计。等这些项目发展起来后,四家坪村村民不仅是“股东”,而且还能当老板,成为实实在在的新型农民。
渭滨区农业局局长吉春祥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未来一段时间农村工作的重点,而四家坪村的“三变”改革是一次全新的探索。通过成立股份合作社,一方面科学化管理,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农民变股东,享受村经济发展红利。这种抱团发展的新理念,将成为农村产权改革、脱贫致富的新方向。
隆冬时节,再次走在四家坪村的山路上,满眼看到的山峁和黄土,都蕴含着致富的新希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四家坪村的“螺蛳壳”上会开满灿烂的幸福花、致富花,村民美好生活的“康庄道”将越走越宽阔。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张宝龙)近期,宝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陆续接到茅台、五粮液、西凤、泸州老窑等白酒生产企业打假人员的举报,称在市区发现有部分烟酒商行经营高档假冒名酒。12月25日,华商报记者从宝鸡市...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