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循环农业都是有实力、懂科技的人才能搞。在宝鸡高新区八鱼镇鱼池村,却有一名贫困户目光长远,将种玉米、务樱桃和养猪相结合,闯出了一条循环农业的路子。
这名贫困户叫袁保良, 54岁的他左眼失明,妻子常年患病,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在上学,儿子在外打工。近几年,尽管他一心想提高家人的生活水平,可却因为缺资金、身体差、没技能的种种打击,让他始终抬不起头。去年,在各级扶贫干部的帮助鼓励下,袁保良树立起发展产业脱贫的信心。
12月 20日,记者来到袁保良家时,他和妻子正在猪舍前用粉碎的玉米渣喂猪。邻近这间猪舍的,是他的 2亩玉米和 2亩樱桃。袁保良说,去年底,村支书吴宏斌到外地找树苗,给他家引进了 3个好品种的樱桃,国家补贴了 2000元,他种了 2亩。今年初他又养了 20头土猪,国家扶贫政策补贴了 8000元,区上还派专人技术指导,年底这些猪将全部出栏。“这猪吃玉米长大,猪排的粪便,再去给樱桃施肥。”袁保良说,一头猪每天要吃 2公斤左右玉米。家里种的玉米根本不够吃,因此他还流转了村里 8亩地种玉米,从邻居处赊了 1万多元的玉米,等猪卖掉再付钱。按照一头猪挣 1000元算,今年光养猪就能收入 2万元。他说:“我是主动要求脱贫的,明年还要扩大规模。趁着现在能干,多挣点钱给儿子娶媳妇!”
吃苦耐劳、积极向上是袁保良最打动人的可贵品质。吴宏斌说,袁保良的生态养猪法效益好又畅销,对村民的带动示范效应很大。本报记者过奕辰
新闻推荐
小时候我就知道宝鸡有个金台观离天只有五尺半,是宝鸡三大道教宫观之一,为明代道士张三丰修道之地。张三丰是武当派开山祖师,也是太极拳的创始人。而太极拳创始人的修行第一道场竟然在我们宝鸡,作为宝...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