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活在大城市,每天周旋于“学区房”“补习班”的家庭来说,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年轻人来说,学好一门技术不仅改变了贫困家庭的命运,更让一个又一个农村孩子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以一人之力带领全村走出穷乡
李永良的家乡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的村寨。2004年,16岁的他进入施甸职业高级中学学习计算机专业。
2005年,学校与外省合作了一个项目,将学生送出外省学习汽车制造,免学费、免住宿费。“当时听老师说,汽车行业未来前景可观,心动之下,改了专业。”李永良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更感谢学校给予的机会,“多亏这个项目,让我走出大山,走进汽车城。”
于是,李永良所在班40多人,一起离开施甸县去往离家3000多公里的福建省交通职业技术学校。学校老师所教的职业知识和生存技能,让李永良更快更好地融入了社会。2007年,李永良进入福建协展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工作,负责生产汽车方向机柱。“不成就一番事业不回家。”这是李永良奋斗路上鞭策自己的一句良言。
李永良只是千千万万职业院校学生之一,但他“技能改变命运”的人生经历并不是独一份。
2010年年初,企业缺人之际,李永良想到了家乡人。他回到村寨,整整花了两个月时间,动员村里60个年轻人走出穷乡,到城市学习一技之长,改变命运。至今,他已从村寨带出了不下5000人,业务范围拓展至保安、家政、技能培训等。
职业教育正在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各类培训达到上亿人次,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
职业院校学子的“创业梦”
张章是云南保山人。2013年,17岁的张章刚刚初中毕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来到了北京市商业学校,学习物流管理专业。
“从家乡远赴千山万水来到北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能辜负父母期望。”一来北京,张章就给自己定下奋斗目标。在校期间,张章自学考取了叉车证,代表学校参加了北京市叉车技能比赛获得二等奖,并取得物流师资格证书、仓库管理资格证书等一系列证书。
2015年,张章在学校安排下进入中国外运长航北京分公司实习。“我们所在的项目是做一款知名品牌的饮料。”刚进公司的时候,张章从小员工开始做起,凭借卓越的表现,他逐渐进仓库、开叉车,直到最终做到仓库主管。“这段时间的进步让自己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逐渐懂得了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物流管理人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
2016年,张章从学校毕业之后回到云南创业。通过研究各个城市物流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张章最终决定将目标定在家乡的县城之中。2017年3月,张章在保山昌宁职业技术学校开起了菜鸟驿站,不懈的努力最终令张章获得青睐,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章与中通快递开展起合作并成为中通快递昌宁县负责人。最近,凭借人脉与经验的不断积累,张章已经在昌宁县建立起了菜鸟驿站、天猫超市、中通快递3项物流服务,并雇用了3名员工。
如今,作为一名职业技能人才,张章正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实现着创业梦想。
农村孩子“仰望星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航空航天、大数据、智慧生活等各个领域都少不了技能人才的助力。当90后、95后技能人才走进社会,人们可以发现,他们不只是在“工厂里当工人”,还可以“仰望星空”,进军各类新兴行业。杨杰出生于宝鸡,是个标准的95后。2015年,19岁的杨杰进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在校的两年期间,杨杰学习掌握了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理论与技能,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识图、绘图、逆向设计与建模等方面的能力。2016年,读大二的杨杰参加了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由于平时喜欢看现代战争影片,杨杰与团队成员准备设计一个携带救援器材的武装直升机,“让直升机在作战的同时又具备医疗救助的能力,实现一机多用。”
由于没有接触过直升机机翼的曲面建模,杨杰面临很大困难。当时距离比赛的时间只有不到两周,杨杰白天上课,晚上查资料建模做装配,甚至在老师的办公室中通宵进行研究设计。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杰和团队的作品荣获了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目前,通过笔试、面试等多个环节,杨杰已经成功与成都飞机发动机有限公司签约。在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有着很大提高的基础之上,他对未来充满期待。“进入公司之后,我会尝试走设计路线,实现自我增值,努力成为设计专业领域的人才。”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国家的关注和支持下,未来,正在向他们而来。叶雨婷窦红飞沈曼怡□叶雨婷窦红飞沈曼怡
新闻推荐
第六届“旗帜西凤杯”关天经济区万人长跑活动将于12月30日举行,为了激励更多的市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经组委会研究,特制定第六届“旗帜西凤杯”关天经济区万人长跑活动录取与奖励办法。本次比赛...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