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11日凌晨 4点,渭滨区高家镇上川村二组村民张彩霞家里的灯又准时亮起来了。
洗豆、泡豆、洗箩筐……一年多来,她和家人每天都是这个点起床,虽然累得人困马乏,但家中收入却噌噌往上蹿。去年年底,张彩霞家人均纯收入达到 6900元,成功脱贫。今年,她和丈夫又盘算着扩大规模大干一番。
张彩霞家之所以脱了贫,跟渭滨区扶贫办干部王利萍分不开,是王利萍让她家闲置了三年的豆芽机变成了“发财机”。所以,张彩霞现在逢人就说,利萍妹子是家里的“豆芽伯乐”!
家有“良驹”却不识扶贫先把志扶起
去年 4月 12日,王利萍第一次来到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张彩霞家。
当时 48岁的张彩霞因摔伤左腿在家休养,大儿子患有癫痫、肢体三级残疾。家中主要收入靠丈夫和小儿子打工。就这,家里还欠着 2万元外债。
走访中,王利萍看到张彩霞家的墙角处摆放着一台豆芽机。她随口问:“既然有豆芽机,为啥不生豆芽挣钱呢?”“唉,别提了。做豆芽生意不但没挣钱,还让我生了一肚子气!”
原来, 2013年张彩霞的小儿子李文康去外地打工,回家时老板以一台豆芽机抵了工资。老实的一家人就指望卖豆芽致富,但走街串巷力没少出,可豆芽生意始终没做起来。有一次,张彩霞骑车去邻村卖豆芽,被路边蹿出的野狗咬了一口,车子倒了,豆芽倒了,裤子烂了,她大哭一场发誓再也不卖豆芽了。
从那以后,豆芽机就一直在家闲置。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王利萍明白了,这家人没脱贫不是因为缺产业,而是缺志气,是上次做豆芽失败后把胆吓没了!
扶贫就要先扶志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就好办了。当天王利萍哪儿都没去,就一直待在张彩霞家陪她聊天,聊产业扶贫的政策,聊自主创业政府支持的力度,聊目前豆芽市场的行情……
“行,听你的!”
张彩霞感到区上来的这位女干部对她家的事很上心。
办证检测进市场“豆芽伯乐”全帮忙
“豆芽虽小,事关重大。”王利萍告诉张彩霞,为啥三年前点灯熬油豆芽不好卖呢,主要是“黑作坊”质量无人监管,大家不信任。现在要做,就要正规做,要按照政策制度来干。
张彩霞对这些两眼一抹黑,于是王利萍就带着她办营业执照、健康证及小作坊证。
证办齐了,第一批豆芽生出来了。量小,质好,那该卖了吧?王利萍却提醒,让她先做食品安全检测。“当时我还想不通,但人家‘伯乐\’就是不一样,让我去做食品安全检测,后来证明人家是对的!”张彩霞说。
王利萍又带上豆芽到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豆芽质量、药物残留等,最终拿到了合格的报告单。
销售方式上,王利萍建议不要再走村串巷,而是要进入市场定点销售。张彩霞再次听了“伯乐”的话,于去年 6月在渭滨区符家村市场租了个摊位。证照齐全,还有食品安全检测报告,张彩霞的豆芽生意好得不得了,每天生产近 50公斤豆芽,几个小时就卖光了,于是她和丈夫不得不考虑买第二台豆芽机。
为了她家的事,王利萍人都跑瘦了,张彩霞由衷地感到这个女干部很实心。
扶上马又送一程不是亲人胜亲人
准备再买一台豆芽机,可是资金短缺却让张彩霞一家人发起了愁。
正当一家人急得上火时,又是王利萍帮她解决了难题——通过政府贴息贷款,为张彩霞筹来 3万元资金。
不久,一台新的豆芽机买了回来。张彩霞家的豆芽产量也由原来的每天近 50公斤增长到 100多公斤。由零售到批发,张彩霞的豆芽生意越做越大,到去年年底,仅半年多时间她家就成功脱贫。如今市区姜谭路地区 90%的饭店、餐馆都从张彩霞家买豆芽。
生意越做越大,张彩霞和家人的想法更多了。他们准备在村里租地建一座大点的豆芽生产房,再添置几台新设备,准备把豆芽产业继续做大,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致富。王利萍也帮忙出主意,还主动提出帮忙担保贷款,让张彩霞一家人感动不已。
从“打气”扶志到跑腿办手续,再到主动提出担保贷款,一个小小的豆芽产业,让张彩霞一家切实感受到了党的扶贫好政策,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新闻推荐
阳光讯(韦晓宁记者董宁宁)9月6日,陈仓区工商联和区残联驻村工作队会同陈仓区阳光医院、宝鸡市残疾辅助中心,前往包扶的赤沙镇姚花沟村,进村入户为残疾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在鉴定现场,区残联办证工作人员...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