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记者 张伟
如今,宝鸡市卧龙寺街道办事处的村民有三种心态:代家湾社区的居民“心花怒放”,他们已经享受到了“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幸福和甜蜜;光明社区的居民“心急如火”,他们迫不及待准备乔迁;南坡村、龙丰村、刘家台村的村民则“怦然心动”,他们的“幸福之门”将要开启……
“城中村”改造被形容为“天下第一难”,然而,宝鸡市金台区和卧龙寺街道办一连攻破了两个“铜墙铁壁”,得到了群众的称赞,形成了“卧龙经验”。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市、区、街道办、村委会四级联动529户城中村村民乔迁新居
卧龙寺街道位于宝鸡市“东扩”的咽喉地带,随着城市的发展,辖区的代家湾村、光明村、南坡村、龙丰村、刘家台村都成了城中村。
这些城中村粪土乱堆,垃圾乱倒,家禽乱跑,且乱搭滥建,道路狭窄,“贴面楼”和“握手楼”比比皆是。村内基础设施落后,流动人口多,盗抢案件常发。
在复杂的环境下,宝鸡市委、市政府和金台区先后启动了代家湾村和光明村城中村改造,勇敢地踏上了这条“雄关漫道”。市上成立了改造领导小组,组成了指挥部,形成了市、区、街道办、村委会四级联动的机制。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领有关部门现场办公,高效集中办理了规划、土地、建设、环评等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指挥部成员走遍每个拆迁户,征求到各种意见建议两千多条,逐条逐项研究拆迁政策,吸纳合情合理的意见。
卧龙寺街道办的党员干部成了“开路先锋”,在“一线”奋力攻坚。市政府领导和金台区区长宁怀彬多次来卧龙寺街道办检查调研城中村改造。宁怀彬积极协调市征收办和光明村在返迁上存在的分歧,高度关注光明村的土地纠纷。
在大家的努力下,政府、群众、开发公司三方的关系得到科学合理的平衡。代家湾村改造顺利竣工,529户村民已乔迁新居;光明村安置楼建成,村民准备入住。
居民人均分红2.5万元社区还建了一个“聚宝盆”
在新房子还没有建好之前,群众需要在外面租房子过渡。过惯了农家小院的日子,不少群众不适应。卧龙寺街道办干部挨家挨户讲政策,及时把过渡房安置费送上门,有的群众找不到合适的房子,街道办动员社区干部牵线搭桥、千方百计给他们联系,让每一户群众都拥有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家,让群众深受感动。
如今走进代家湾社区,道路整整齐齐、宽敞干净,小区绿意盎然。老人们打牌、聊天,一派和谐温暖的美好景象。“以前,我们生活的地方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上个厕所要排半天队,有的老人扛不过数九寒冬。”代家湾社区居民苏志刚说。如今,他们家七口人住进了园林化社区,燃气、暖气一样不少,社会保险、入股分红一应俱全,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当年“第一个吃螃蟹”的村民李林祥一家分了四套房子,面积都在95平方米以上,他和老伴住一套,女儿住一套,给小孙子留一套,还剩下一套房子准备卖出去或者出租。
现在,代家湾社区居民的资产性、工资性、股息分红及福利性收入人均达到2.5万元以上,比改造前翻了一番还多,从根本上保证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和长远发展。目前,四万多平方米的三产楼已经竣工,正在招商引资,居民又有了一个“聚宝盆”。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强继霞报道1月25日,记者在市残联了解到,在2009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市残联荣获全省残疾人工作优秀单位称号。去年,榆林市对2085名残疾人进行职业和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帮助628名残疾人就业,改善...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