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泰在翻看他的日记。
本报记者 黄香梅
“近30年中国农村发生了哪些变化,基本上都在这些日记中有所体现。”翻看一本本带有编号的泛黄日记本,泾阳县中张镇西王村67岁的王强泰老人言语中满是自豪。
从1982年开始,王强泰坚持每天记日记,从未间断。他用耐心和恒心,书写了一本本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发展史。
坚持34年记日记 从未间断
1969年,初中毕业没多久的王强泰被分配至宝鸡峡水利工程工地,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根据要求,他需要每天对工程的进度、劳力、耗材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事宜予以详细记录。1979年底,已有10年多“外出闯荡”经历的王强泰,被召回西王村,担任大队长。上任没多久王强泰发现,与工地千篇一律的工作相比,农村工作远要纷繁复杂得多。何不像以前一样,用日记的形式记录、整理。
1982年12月22日,王强泰记下了他上任以来的第一篇村务日记。日记内容,是年终大队支付现金的账目详情,“日用电费200元,电表2个80元,电工工费140元……”“12月26日,公社召开‘三干会\’,会议主要学习十二大文件精神,新宪章等。”“1983年元月2日,大队召开会议,传达公社‘三干会\’会议精神,议程包括讨论翻两番等。”
至2015年卸任村支书,过去的34年里,王强泰从未间断记录村务日记,若碰上某天村上没啥大事发生,他则会以自己当日在村内的见闻为记。“大事大记,小事小记,有时候实在太忙,回过头来我也得把日记补全了。”至卸任前,王强泰共记录了满满53本日记,且每本都被标了编号。
生命不息,日记不止
“用翻天覆地形容农村的变化,一点不过。”翻看着一本本因年代已久而颜色泛黄的日记本,王强泰老人说,“往事历历在目。”1984年年底开始,日记本中原先以“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等称呼的地方,分别被“乡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等代替,王强泰本人在日记本中的身份,也由原来的“大队长”变为了“村长”再至后来的“村主任”等。2001年底,“三个代表”一词在日记中频频出现。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23日,他还在日记中对口镇长街村支书前来与他探讨农村“两学一做”工作、村务管理等的相关事宜做了记录。
“以前记日记,比如到镇里开会,可能会记录大家今天骑了自行车或者坐了牛拉车,后来慢慢变了,就是私家车大家都添置了不少,摩托车更是非常普遍。”提及过去30年里农村发生的变化,王强泰赞不绝口。
今年已67岁的王强泰是共和国同龄人,他将自己的大半辈子都献给了村务工作。加之得益于常年不懈的记日记习惯,对于“村干部”三个字,王强泰似乎也有着比普通人更为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村干部,必须是一个学习型、知识型、法制型、政策型、守法型的“五型干部”,“否则就不可能把农村工作搞好。”
“日记本身也是一种学习,作为党员、村干部,学习非常重要。”2015年卸任村支书后,王强泰仍坚持每天记日记,用他的话说,“生命不息,日记不止,每天进步。”(B)(11)
新闻推荐
记者4日从公安部交管局获悉,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机动车驾驶证自学直考试点的公告》,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