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雄飞
阅读会改变我们,特别是阅读诗歌。诗歌“兴观群怨”的功效可潜移默化地改变、影响我们。阅读诗歌,不仅可以使人知事达理,更重要的是:优秀的诗歌作为一种精巧的语言集成,微言大义,满含深情,具有玲珑塔一般的秀美,会塑造出超然而神奇的诗歌意象,为我们毓养出一段诗心,使我们放一双诗化了的眼眸感性地看待这个世界,使凡俗人生飞升荣光。
那倏然造访的诗歌意象,若再勾连上一节节人生经历,回忆中的星星点点,再有岁月积淀酝酿,那简直就是最美妙的人生景观了。就如,我要讲的这则小故事。
“站在山冈上
浑身是血的儿童满脸绝望
挥动雪亮的刀锋
斫砍自己的脐带”
这是我2006年12月撰写一篇纪念抗日战争散文时“随性”所写的四句诗歌。以儿童比喻人类本身,这样的意象比较贴近于描述战争。但真的是“随性”写的吗?我问我自己,大脑开始在一片混沌中检索阅读经历。最后,我似乎看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我。
那时,我在天津上中专。记忆中的学校总是蓝天高远而洁净,和暖的阳光高照,校园中微风习习、绿树葱葱。学校图书馆像是有巨大的魔力总是吸引着我,课余以及节假日,我总是“泡”在图书馆里。阅读党报团刊,阅读专业期刊,我更喜欢阅读文学期刊——《人民文学》、《诗刊》、《读者》等,我常常一本接着一本看。感觉告诉我,我“随性”所写的几句诗,原始意象来自于阅读《诗刊》,应该是某一期《诗刊》刊登了某位大家的诗歌作品,强烈地震撼了我。多年以后,我虽未能记忆端详,但诗歌意象已深刻地嵌在我的潜意识中,不自觉间,我改写了原始意象,于是就有了上面这“四句”诗歌。
每每想到这诗歌意象后面那我不知道的原始根苗、正朔传承,我就怅然若失。
2011年12月,我来到青海西宁工作。应该是周末的一天中午,我见到了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先生。房间的电视机上播放起了他的诗歌《圣殿般的雪山——献给东方伟大的山脉昆仑山》碟片。“圣殿般的雪山/在可可西里的暮色上/燃烧着金色的火焰/我呼吸秋天无边的旷野/遥望星群以及天空的幻想/如何坠入黑暗的母腹/我的思想和欲望,正在变轻……”。一句又一句优美的诗句连带放映出来的壮丽景观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诗人也激动地喃喃吟咏起来。之后,我获得诗人赠送的诗集《时间》。阅读完诗集后,我终于知道了,那诗歌的意象来自于我上学期间阅读的吉狄马加先生的诗歌《一支迁徙的部落——梦见我的祖先》。这首诗有这样的诗句:
“我看见一个孩子站在山冈上
双手拿着被剪断的脐带
充满了忧伤”
谜底终于找到了。衷心感谢诗人给予我们这刻骨铭心的诗歌意象。人生中这倏然造访的诗歌意象,串接着我的少年、青年以及中年,串接着天津、宝鸡以及西宁,如果接续上吉狄马加先生的诗歌创作及人生经历,那真是灿若阳光照射下的青海湖,浩瀚博大,神奇美妙!
诗化人生。诗歌是有魔力的。阅读诗歌,也许,你将开启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帅)7月21日,宝鸡市政府召开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今年10月份左右,国家住建部将对宝鸡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宝鸡市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进入国家生...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