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忠展示用纸盒做的“上好酒”系列,还有“晕晕”的眼镜 华商报记者 陈文强 摄
废纸、烟盒和纸箱做成的拖拉机社火
废纸和纸箱做成的马拉车
萌态可掬的黄牛,形象生动的大碾盘,惟妙惟肖的纺车……这些精致的手工艺品大都是用废旧物品制作的,制作者是一位70岁的农民,他叫景忠,他为这些废旧物注入生命,希望可以表现出非凡的文化和活力。
6月30日,在市区宝平路一家商店内,70岁的景忠正坐在桌子前安静地做着“白蛇传”系列手工,蛇体用铁丝加纸缠绕,外面再套上酒瓶外的泡沫包装当蛇皮,用锡纸捏成的小团当眼睛,一白一青两条蛇立刻活灵活现起来。一旁的架子上、床上,以及商店的柜台上都放着已经做好的手工艺品,引得来店里买东西的人纷纷赞叹。
“虽然我只有初中文化,但是吹拉弹唱样样不差。年轻时就喜欢看书、画画、剪纸、作诗、编字谜、写楹联,现在就开始捣鼓这些东西。”景忠说。每当兴致来临,一支烟的工夫,一个惟妙惟肖的“人物”就跃然纸上,这样的册子被他编号的就有几十本;他的剪纸也曾先后在市、区获奖;床头还放着几把二胡,琴头和弓杆是用削了的木头做的,琴筒用废旧纸盒做的,再装上买来的琴弦,二胡就可以拉了。
他的作品,还有用丝线做的小伞,烟盒编的席子和“上好酒”系列,废纸做的“马拉车”、“黄牛拉犁”,纸箱做的拖拉机社火,还有用铁丝拧的“晕晕”眼镜等等。
问起为啥要做这些手工艺品,景忠说,今年年初他随宝鸡金台文化馆去千阳、凤翔等地参观。“人家每个县区都有特色,像千阳布艺、凤翔泥塑等,我就想我能不能结合民间传统的手工,做些有特色的东西。”他说自己从4月底开始琢磨做纸社火。“我有绘画功底,再加上以前也做过,就想做关于‘三农\’题材的纸社火,还有历史人物或历史典故的纸社火,因为现在还没成形,可以叫它纸社火,也可以叫它手工品。”
华商报记者 张莉 实习生 梁亚鹏
新闻推荐
7月3日,苗阜、王声相声专场现场华商报记者丁瑜摄7月3日,市民期盼的“苗阜、王声秦声秦韵丝路行”相声巡演宝鸡专场,在宝鸡工人文化宫正式拉开帷幕。当天晚上,近千名观众用他们的笑声和掌声证明了...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