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对应自然界的四季: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胃,足见脾胃保健的重要性。进入夏季,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问题很容易缠上脾胃虚弱的人。专家提醒,护脾养胃是夏季治病、防病的重中之重,它包括预防暑病、冬病夏治、补益养生三个方面。
■预防暑病
“苦夏”之“苦”始于胃肠
宝鸡市名中医张公奇介绍,进入伏天,“苦夏”就开始了。中医称的“苦夏”之“苦”,始于胃肠。人体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继而出现全身倦怠无力、心悸、失眠。这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暑气肆虐,又会常有暴雨,雨后潮湿的感觉会停留很久,暑、湿、热三气会影响人的食欲,从而也制造了“苦夏”。暑、湿的攻击对象就是脾胃。脾在体内的主要工作是消化食物、运送营养,一旦受到攻击,脾胃功能下降,就会导致气血不足,身体和其他器官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供应,就会发生体力虚弱、食物消化不良,代谢的废物无法运送出去,出现食欲降低、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脾虚患者都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
■冬病夏治
强健脾胃是起效前提
“冬病夏治的常用疗法包括穴位贴敷、针刺、艾灸、埋线、刮痧、拔罐、内服温补药物等。”宝鸡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许坚介绍,冬为阴,夏为阳,虚寒性疾病如哮喘、慢性胃肠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关节痛等的发病特点常常是在冬季发作或加重,而在夏季就会缓解或消失。如果夏季能够在此类疾病的相对缓解期给予治疗或给予一定的预防,则有利于减少或减轻冬季的病症,这就是冬病夏治。“夏季虚寒性疾病病情较稳定,针对‘虚\’采用‘补\’、针对‘寒\’采用‘热\’的治疗方法,如内服温补药物以扶助正气、驱逐寒邪,外用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方法温通经络、散寒祛邪,都可以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好转,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
然而,冬病夏治起效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需要有一个强健的脾胃。专家指出,脾功能差,运化不利,精华物质则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即使吃了再多的补品、药品,也不能被身体很好地吸收,就起不到应有的强身健体作用,这就是所谓的“虚不受补”。
因此,冬病夏治的第一步,就是健脾胃。调好了脾胃这个根本,使人体阳气充足,其他脏器就没有了虚寒的根源,才能有好转的基础,所谓“治病本”就是这个道理。
■补益养生
生姜红糖水可增食欲
对于如何护脾养胃,华商报记者咨询多位相关医学专家,给出日常养生方法:
细嚼慢咽: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本身脾胃功能差的人,应多吃易消化的食物,细嚼慢咽。
积极食疗:食欲欠佳,可用生姜15克、红糖5克加水煮成糖水饮用;胃胀、恶心、便秘时,可用生姜和橘皮各15克煮成生姜橘皮饮;可多食如薏米、冬瓜等有利排泄的食物。饮用药酒:药酒有温中祛寒、补益脾胃的作用。
早晚开窗:夏季胃口不好和消化代谢减慢有关,可早晚打开窗户通风,以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并且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户外运动:适当的户外运动能让人体的内脏器官都处于运动状态,配合有节律的呼吸和横膈肌上下运动,可以对胃肠起到有益的按摩作用。吃有吃相:吃东西不要站或蹲,否则影响胃肠消化。
华商报记者 李琳
新闻推荐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多种口腔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那么如何防范这些口腔疾病呢?听听宝鸡市口腔医学会常务委员、口腔科医生姚贵良的讲解吧。注意4种口腔病口疮:夏天很多人因胃口变差而...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