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 凤县新闻 麟游新闻 千阳新闻 陇县新闻 眉县新闻 扶风新闻 岐山新闻 凤翔新闻 太白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宝鸡新闻 > 正文

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大片的麦田很快就只剩下麦茬了扬

来源:华商报 2015-06-17 18:03   https://www.yybnet.net/

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大片的麦田很快就只剩下麦茬了

扬麦机扬过麦壳后,没扬干净的还得靠人工筛壳

村民在路上晾晒麦子

村民人工收割被收割机漏掉的麦穗

推板、扫帚、木锨、铁叉、簸箕、镰刀、木耙等传统收麦农具

村民将收获的麦子用三轮摩托运回家

村民在收集麦秆

刚脱壳的麦子,颗粒饱满

这是秦岭下的一座小山村,村子南依秦岭,北眺渭河,驱车40多分钟就能到达宝鸡市区。麦收选择在这个不太炎热的夏日进行——小小的山村打破了往日的宁静,机器喧嚣、人头涌动,田野里翻滚着成熟了的麦浪,似乎急不可待地要跳进粮仓。

谚语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也许是因为去年冬天的雨雪好,这个夏天,田野里麦子疯长,粮食丰收了。

镰刀割麦、碌碡碾场、木锨扬麦,这是停留在大多数80后脑海中关于收麦的最早记忆。现在,由于农业机械化飞速发展,那些曾经被视为麦收必不可少的农具,都在一步步退出历史舞台,发出巨大轰鸣的收割机越来越受到村民们的欢迎。然而,这些现代化的收割机虽然收麦速度惊人,但它所过之处会留下高高的麦茬还需处理,地里也会遗落下不少麦子,这些后续的问题也不免让村民们头疼。

一到农忙时节,村中在外打工的人都会放下手里的工作回村收麦。村民们说,收麦全看天气,如果天气掌握不好,一季的收成都得打水漂。村里的老人常常会给小孩子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农民,到了麦收时节没有及时收麦,结果一场大雨将田里的麦子全都淋坏。后来,这个人就变成了一只鸟,每到麦收时节便会飞回村子,提醒农人“算黄算割,算黄算割”,村民们叫不上这鸟的名字,便用它的叫声给它命名为“算黄算割”。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然而,每到麦收时节这只鸟的叫声总会回荡在田野里,它似乎早已变成提醒农民收麦的“报时鸟”。

现在的80后、90后年轻人大多已离开村子,在外打拼漂泊,许多人可能从未经历过收麦,关于麦收的记忆只能在老照片里翻看,而对于土地的感情更是淡薄,或许他们曾以为那片生长麦子的土地只会生长贫穷、自卑,于是他们努力着离开土地,之后迷茫地在城市里漂泊,最后却发现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已很难找到自我,殊不知,在身后这片生长麦子的土地上也能生长希望、生长喜悦,生长我们看不见的关于土地的信仰。

华商报记者 赵钊 文/图 

新闻推荐

父亲将2岁病儿扔枯井孩子哭喊“妈妈我要喝奶”他仍狠心离开 事发宝鸡,孩子死亡,孙某被判无期

华商报宝鸡讯(记者丁瑜)因为年幼的儿子患有脑积水,高额的医疗费让家庭不堪重负,身为父亲的孙某产生杀害儿子的念头。趁夜黑无人,孙某将2岁的儿子带至宝鸡金台区蟠龙镇街道以东的田地,抛入一口枯井中,后...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大片的麦田很快就只剩下麦茬了扬)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