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峰 通讯员 胡骥
4月28日,十多位甘肃农民来到宝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将一面写有“人民好交警,一心为人民”的锦旗和一份感谢信交到支队领导手中,同时拉着民警聂宝利的手眼含热泪,感谢他在危难时刻废寝忘食,多方协调,圆满调解处理一起涉及四个家庭的特大交通事故,使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使他们从痛失亲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今年1月29日13时25分,在310国道太宁隧道西100米处,一辆黑色桑塔纳轿车与一辆红色重型厢式货车相撞,造成轿车上连同司机在内的四人当场死亡,另有一位57岁老人和8岁儿童不同程度受伤。其中,一对甘肃省天水市的夫妇带着孙子准备到宝鸡女儿家过年,一位37岁的死者准备到宝鸡购买材料,他在家的妻子孙某还怀有身孕,驾驶员李某和同村一人均为家里的顶梁柱,四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在春节前面临了一场灭顶之灾。
当时正是春运高峰期,事故发生后,交警支队迅速成立了“1·29专案组”,调派办案经验丰富的聂宝利处理案件,时值年关,死者家属100多人来到事故处理中队,情绪激动,哭闹不止,多次抓住聂宝利的警服衣领喊道:“问题要是不处理,就将尸体抬到事故对方家里去!”
在事故处理前期近一周的时间内,聂宝利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与这些家属朝夕相处,孙某得到丈夫去世的消息后带着8岁的女儿赶到交警队泣不成声,几次昏厥过去;死者李某的家属跑到中队要说法。聂宝利看到外面寒冷,就腾出办公室,让她们坐在里面,为孩子买来吃的;一老一少的伤者正在抢救,医院催促要钱随时停药;事故主要责任人已经死亡,家里只有两间土坯房一贫如洗;远在兰州的次要责任方态度冷漠,又不露面,聂宝利被死者家属围堵在办公室。
“面对我们家属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对他拉扯的现象,聂警官不急不躁,给我们不厌其烦地讲解各项法律政策。他平易近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有一天中午,聂警官和相关证人谈话,没有吃饭,我们给他买了一个菜夹馍。事后,他却坚持把饭钱给了我们,让我们无比感动。”死者家属们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面对这起事故主要责任人死亡,而次要责任人(车方)远在兰州,相互推诿不愿积极赔偿这一矛盾,聂警官运用渊博的法律知识和高超的谈话技巧,用自己的手机多次和兰州车方主要负责人电话交流。”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月3日,事故处理出现了转机,在聂宝利的艰辛努力下,兰州方面第一次打来了10万元作为死者的安葬和伤者的治疗费。对此,怀孕的孙某带着女儿突然给他跪下说:“聂警官,就是我的靠山……”不等她把话说完,聂宝利赶快将这对母女搀扶起来。
接下来的事情正如感谢信的内容:“终于让兰州车方负责人来到宝鸡和我们家属协商善后事宜。本起事故伤亡人员众多,谈判难度可想而知,在谈判多次出现破裂的情况下,聂警官在充分尊重各方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据理力争,从而让谈判顺利达成,我们也如愿得到了赔偿。灾难无情人有情,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我们对聂警官的感激之情!”
聂宝利,宝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渭滨大队事故处理中队一名普通民警,在交通事故处理岗位已满11个年头,调解处理死亡交通事故300余起,无一起投诉案件。说到交通事故处理的职责时,他说:“在事故处理中,我们要用最大的付出去赢得群众的信任,在法律范围内,尽最大的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只要心中有群众,事故处理就无死结。”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车喜韵李龙飞她在45年的护理生涯中,以“用心呵护生命”为己任,被推荐为南丁格尔奖候选人;她练就了“一针见血”的穿刺本领,被同行戏称为“邹一针”;她创造了一个奇迹,让一所新建民营医院的护理...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