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 凤县新闻 麟游新闻 千阳新闻 陇县新闻 眉县新闻 扶风新闻 岐山新闻 凤翔新闻 太白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宝鸡新闻 > 正文

法理两刃,双重考量下的亲情能否回归?——对咸阳养老问题的调查分析

来源:咸阳日报 2013-07-22 23:3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孟利明 实习记者 庞茜

核心提示

咸阳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赡养老人无疑成为一个现实而急需解决的问题,更关乎未来咸阳经济、社会发展等。而近日“常回家看看”入法,将道德底线法律化,从而以法规条文约束人们。法与情,孝与德,理与非,重新审视其传统的孝义道德标准,令人们不禁反思的是,作为子女我们是否常回家看看,父母的精神生活我们真正知道多少,能够在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挤出多少时间尽尽孝道……百善孝为先。尽管目前在很多人看来其执行有诸多难度,甚至坊间吐槽养老体制、休假制度等等,但说一千道一万,也改变不了我们应尽孝、尽好孝的人性本身和社会责任。

例案

江苏全国首例精神赡养案不经常看望父母可能被拘留

今年7月1日,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赡养案,法院判令当事子女必须每两月回家一次看望老人,否则可能被强制执行并处以拘留,这也是“常回家看看”入法后的首个判例。

原告储某是77岁高龄的老太太,育有一儿一女,原本在无锡马山地区有两套房屋。2009年3月,储某与老伴及两个子女签订了一份协议,老夫妻将位于无锡马山的老房卖掉,钱归女儿,今后居住在女儿位于北塘区龙塘家园的一套一楼房屋直至终年,养老送终均由女儿负担。2009年5月开始,老人按照协议搬离马山跟随女儿居住。父母与子女楼上楼下居住互相照应本是件好事,然而好景不长,自从储某的老伴2009年8月去世后,双方的矛盾开始爆发。2012年8月,因为与女儿一家不和,储某从女儿家搬到了儿子家。期间,老人认为女儿女婿不但不管自己的居住,也不来看望。于是,一纸诉状将女儿女婿告上法庭。要求女儿女婿安排其居住并定期看望,同时支付相关费用。

经过调解后,双方仍无法达成一致,随后法院当庭宣判:规定其女儿至少要保证两个月一次看望。每年的重大传统节日如元旦、端午、重阳、中秋等必须至少看望两次,除夕至元宵节之间必须至少看望一次。法官还当庭告诫老人的女儿女婿,如拒不履行看望义务,老人可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根据情节轻重可以对子女予以罚款直至拘留。

“常回家看看”入法后河南首例赡养案开庭

今年82岁的梁大爷是中牟县姚家镇梁家村人,老伴杜老太太今年也已85岁了,二老有6个子女,3男3女。平时,老两口住在二儿子家,按照老人的要求,3个儿子每人每年拿出300斤小麦、500块煤球、10斤油和100元钱,供两位老人日常使用。2010年,杜老太太在晒被子时不慎摔倒,右腿骨折,从此无法站立,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梁大爷身患气管炎、哮喘,也需要大量医药费,他说从那以后,大儿子总以忙为借口没看望过一回老人更别提赡养费了。渐渐地,大儿子再也不进老两口的大门。

梁大爷和老伴把大儿子告上法庭,要求大儿子履行赡养义务,每月支付生活费100元,于每年的7月1日前支付当年的生活费共1200元。此外,要求大儿子支付已花的医药费1170元,以后老两口的医疗费由大儿子承担1/6,并预付医疗费1000元。同时要求大儿子支付2011年其应支付的400元生活费。后经过法院法官的调解,老两口和大儿子达成口头协议,大儿子愿意今后每年支付1200元生活费,并承担老两口医疗费的1/6,但支付医疗费要凭单据。

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首次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但法官并不主张在今后的判决中,判令大儿子定期去看望问候老两口。“虽然‘常回家看看\’入法了,但对于如何监管执行并没有作出规定。而且,即便判决了,但如何考核子女看望老人的质量和效果也是个问题。”如果大儿子拒不执行定期看望老人的判决,法院以拒执罪将其拘留,刑满后,只能加重他对老人的怨恨,对家庭和谐很不利。

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该法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以法律手段强制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它的实施,再一次激起了人们对道德和法律的评述,以至于引发养老问题、休假制度、分配制度等多方面的考量,而伴随着老龄化问题的逐步严峻,所呈现的矛盾也将更加突出。

咸阳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

大世界小环境,咸阳也不例外。

自2000年咸阳市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目前60岁以上老人有70.5万,占全市人口的13.68%。数量大,比重多,已是咸阳社会最为突出的发展问题。面对高龄化、空巢化、特困化、残障化等现象的出现,“常回家看看”已经超出家庭的人伦道德范畴,延伸到未来城市发展的诸多问题。

从目前来看,尽管咸阳已经探索创新出一系列的养老举措,但随着老龄人群的增多,大规模的养老问题如潮水般涌来,面对这些,社会化的养老不再是单纯的家庭责任,更是社会所要面临的难题。

老人:最缺精神抚慰

82岁的赵宏杰有两个子女在宝鸡,一个在安徽,儿女在外地忙着工作、忙着生活很少回家看望,为了不让老人空虚,子女每年都会给老人安排体检、上老年大学、旅游,为的是让老人过得舒服。但老人心里仍然渴望儿孙绕膝,他知道孩子有心孝敬,也不想给儿女添麻烦,更想让他们安心生活,所以为他提供的一切都欣然接受。选择居家养老对于赵宏杰是比较实际的,儿女的物质供给在外人看来有些羡慕,但赵大爷的心里仍旧有不大不小的忧思,“咱能理解娃儿们,可每天空落落的。”朴素语言的背后,是“空巢”带来的“空心”。但让人无可奈何的是,这种现象太普遍。公园里、马路上到处都有老人们佝偻的身影,少了儿女的陪伴,多了几分孤单……

咸阳当年有百万劳务输出的青壮劳力,尽管现在已经减少到40多万,但对于老人们的精神供给,以及老人们所要承担的家务,这些留守的老人在农村非常普遍。2010年,武功仄楞村69岁的老太太独居寒窑,400多个日夜,吃不上就靠讨要生活,4个儿子不养,身处如此凄惨境况,却不忍心去法院状告自己的儿子,最后发生死亡的悲凉事件。虽然最后四个儿子均领刑,但留给人们的是一声声警钟。

“首先要保证老人们物质的供给,然后在精神上让他们愉悦,当然,情感的抚慰是当下老人们晚年生活最为稀缺的,而物质的供养只是一种责任的附带品,如今尤其是在农村,随着打工外出的增多,农村空壳化的加剧,农村养老确实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咸阳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建业认为。

子女:“常回家”是一种无奈

俗话说,“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忙工作、忙挣钱、付房贷、养孩子、晋升,眼睛一睁就是各种费用,”这是当前社会所有奔波在城市的年轻人的真实写照。年轻人在外打拼,一年难见父母,这种无奈,让“常回家看看”更成为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状。调查中记者发现,市区内大大小小LED广告招聘中明确注明全勤或者不休假的各种奖金,无疑,“常回家看看”对于诸多打工者来说是一种奢侈品。

张波毕业后一直在上海一家私企工作,收入稳定,每天努力地打拼只为能在异乡出人头地。上班4年也只是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咸阳看望父母。“身为儿女,谁不想常回老家看看父母?但是没有足够的假期。”要理想就得舍弃家,看似强词夺理,却是现实存在的。张波告诉我们,他每周都会给父母打电话,每月还按时给父母寄钱。在他看来,不能当面尽孝只有千里传真情了。一些企业和公司为了控制成本,“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且规定请假与绩效、升职等挂钩。因此打工族往往“有假不假,无假是真”。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的实际或多或少成为一种亲情联系的鸿沟。道德与理想提升的同时,现实情况却让人很不自在。

一项数据显示每个人“常回家看看”的频率和时间:一年一次占33.4%,半年一次占14.9%,每月一次占13.8%,很多年没有回家的占11.9%。那么我们每次见父母可以相处7天(是按法定假期最长时间算),这7成的人一年中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多28天,而这28天只占全年天数的7.7%。甚至有部分还达不到。在很多子女看来,回家看父母因为工作而搁浅,是一个无奈而悲催的缘由;而在一些父母善良地看来,孩子忙有他的缘由。

以法治孝属于倡导性条款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常回家看看”入法标志道德缺失惩罚将被量化。资深律师马群安认为,“常回家看看”属于倡导性条款,并非所有的条文都是强制性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拒不执行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惩罚。倡导性条款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鼓励、提倡人们为或不为某种行为。

诸如此类的条文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大量存在着,比如《宪法》第19条中国家“鼓励自学成才”、《婚姻法》第6条中“晚婚晚育应予鼓励”、《劳动法》第6条中“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等,而就以法治孝的问题来说,我国有很多法律也涉及道德方面,如很多地方尝试的见义勇为立法、慈善立法、志愿服务立法等。但无论如何,亲情的维系要通过频率的增加、时间的积累以及从心底而发的人性本身的基本情感。

咸阳养老服务机构仍有缺口

如今面对咸阳高龄化、空巢化、特困化、残障化的现状,建立优质养老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实际上,咸阳市目前养老机构少、床位短缺、资金瓶颈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仍处于摸索阶段。按照规定,一个城市1000个老人中应该有30个床位,但咸阳目前只有1000个老人对应15个床位。而且民办养老机构共有4家,无论在人员培训、基础设施、服务管理、接待能力上都是非常有限的,从这个方面来说,咸阳市养老机构的缺口仍需要政府资金的支持、民间资本来运营,多方参与的公益性“夕阳事业朝阳产业。”“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实现专业化、规范化、产业化的新型养老发展态势。”李建业介绍。

令人可喜的是,随着居家养老服务的逐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彬县已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56处,服务覆盖1.8万老人。

按照城镇化发展的速度,未来敬老院,福利院与社区的融合将更为紧密,李建业特别指出,我们现在应该变思路,大胆学习南方沿海城市的养老运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敬老院、福利院规模,将其高度融合在社区之中,在本地开办“居家养老中心”这一更适合中国人的养老模式,更好地发挥养老功能的同时,也便于子女关心,照顾老人,节省精神赡养成本。

此番国家将“常回家看看”入法提倡,正是需要我们自我反思与考量,曾经的搪塞之语、往日的模糊其词,有理由无理由……这些都是检验我们对父母是否于心无愧。“常回家看看”是道德法律的双重约束,关爱老年人的道理人人都懂,但要完全融入心里,只有提高意识,才能让入法的“常回家看看”不再是一句让人羡慕的歌词,让“空巢”老人也不再空心、空虚。 (B)⑩

相关链接

目前在咸阳市行政辖区内,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凭身份证在市、县两级老龄委办公室申请办理《咸阳市老年优待证》。凭此证可以享受免费乘车、旅游、就医、如厕等政策。在市区老年人可凭此证免费乘坐1路、11路、14路、15路、16路、18路、21路、26路公交车。旅游方面,持优待证可在全国免费旅游90%的景点,其余较大的景点也是半价优惠。在医疗就医上,也为持优待证的老年人开设绿色通道,优先挂号,化验等优惠政策。同时,咸阳市政府还给予70岁以上老年人一定的生活保健补贴。据统计,2012年底,咸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70.5万,70-79周岁高龄老人25.7万人,80-85周岁7.5万名,90-95周岁8821名,100岁以上老年人口157名,全市应享受高龄补贴人数共计34.2万人。对70-79周岁高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生活保障补贴,80-85周岁高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保障补贴,90-95周岁高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生活保障补贴,10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发放300元生活保障补贴。仅此项工作每年财政支出2.6亿元。(B)⑩

记者点评

坊间的种种讨论早已开始,但总的来说对其质疑可操作性的居多,我们承认在其入法执行上确实有一定的困难,甚至“常”是多少频次,还是在家里呆多长时间,而量刑又如何取证、处罚……在我看来,这只不过是揭开了隐藏在内心深处对于父母有愧的遮羞布,让许多堂而皇之的理由暴露于天下,所以才有了所谓的让亲情蒙羞、法律尴尬等之说。

不能说任何事情一成不变,新二十四孝就给了我们或多或少的感慨,但传统与现代不管怎么发展,无论是法还是情,赡养老人是人的一种最起码的责任,也是一种本能。而目前,以此来评估某个人的道德、法律意识等,都显得不重要了,重要的只是你回家看父母了吗?你知道他们的内心吗?仅此而已,所以没有必要大费口舌地呼天唤地。

能入法,说明没做好。从这一点只能说,我们对父母的关心少了,许多亲情开始冷漠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善待父母、孝顺百倍,我想也不会用法律的轻盈手段约束吧,所以才有了法律出面,定出条条框框。我想从另一重角度说是对我们一种心灵的警示。几千年的传统道德观念,在如今看来,有的已经湮没在非主流意识形态之中,有的虽然存在,但已经开始偏离,所以才要用法律进行修正,重新召唤亲情的回归,让老人们体味浓情下的晚年。

对待老人是个良心活、真心活、人心活,掺不得一丁点假,做得好不好,你的心是秤砣,老人的心是秤星,重还是轻,你的心明白,老人也明白,因为那杆秤上有刻度。中国人爱讲究因果报应,如今看来,“前头插棒后面看样”,你对父母的好坏就是你对自己的好坏。因为小辈们都在后面看着你呢。

所以在赡养父母、善待老人上没有任何可以解释的理由,只有做了没做,做好了吗?至于法律追责、道德谴责等等,只是让每个人尽孝的“道”,不得偏离或者超出这个孝道,仅此而已罢了。(B)⑩

新闻推荐

劝医莫做“机器奴” 受访专家: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教授、硕博士导师 乔富渠

梁婵本报记者唐芸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上使用的仪器设备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但是误诊却时有发生,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乔教授感慨地说:“当今诊断器械远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多而且先进,但对一些...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故乡的路 袁峰2013-11-08 02:09
猜你喜欢:
评论:(法理两刃,双重考量下的亲情能否回归?——对咸阳养老问题的调查分析)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