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 凤县新闻 麟游新闻 千阳新闻 陇县新闻 眉县新闻 扶风新闻 岐山新闻 凤翔新闻 太白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宝鸡新闻 > 正文

想起范振国先生梁澄清

来源:咸阳日报 2012-12-26 10:01   https://www.yybnet.net/

黄叶飘落,气温下调,秋天是一个易于怀人的时节。不免又想起老乾师的旧日人、旧日事,其中范振国先生就是一个特别让人难以忘记的性情中人。

中国的知识分子,与老百姓一样,其实是很单纯、很有感恩之心的。越是优秀者,越是爱读书;越是爱读书,越是认死理。范振国先生就属于这种爱读书、认死理的人。他是开封人,在西北大学读历史专业,听说毕业时本是留校所选对象,谁知正是1960年知识界反右倾之后,遂被分配到咸阳地区来教书、却被爱才的地区文教局麻生西局长截留,安排到直属的乾县师范。

文教局长的眼光没有错,教书,他的确是顶呱呱的。有人说那对于他是小菜一碟,评价应该并不为过。他给学生上课时常不带书,只拿粉笔盒。他肚子里装的尽是书,只要涉及古代文史知识,他不用去检索,马上可以给你指出:在哪本书,哪一页,去查,没问题。他上课时眼睛是不太看学生的,浓密的黑发长成一个像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大背头,操一口半是豫中口音的普通话,讲起课来顿时会忘了一切,引经据典、摇头晃脑、自说自话、得意忘形。他的眼睛看的是自己心里的天和地,却总是感动了一个班级的男女学生,让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除了课表排的历史课,学校搞了课外业余讲座,他又讲古代文学,依然座无虚席。我听过他一次古代文学课的演讲,讲的是李斯的《谏逐客书》。一篇古文被他背得滚瓜烂熟,历史背景与字词的解释同样寻根求源,俱有出处。他在解释“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时,不仅一只手拍桌子,另一只手也同时肆意拍起自己的胯骨来,同时解释说这就是你们秦人祖宗原始粗辟的音乐与舞蹈,丝毫不掩饰调侃之意。

不过这位满腹经纶的先生,课堂上的板书却实在不敢恭维,不但字写得太大,而且不太讲究审美结构,字就同他的话语风格一样,不守规矩,完全率性而为,仿佛也处于一种十分激情的状态。这就常给他自己带来麻烦,好大一个黑板,还没写下几个字就没了地方。于是,手拿黑板擦,擦得粉笔末到处都是,太阳光从窗外斜射过来一个人几乎被粉笔末吞没,他随后就在粉笔末飞舞的空间继续他的演讲,全然不顾这些。学生们都记得这位先生的一件轶事——一个冬天,范先生新穿了一件黑条绒棉上衣去上课,不多时黑板上写满了字却找不见板擦,还未等到学生帮助寻找,范先生就干脆举起自己的棉衣袖子擦了起来,惊得学生们想笑却不敢笑出声。上课如此,范先生的生活习惯也常是马马虎虎。走进他的房间,到处是翻开或折页的书。夜里读起书来不守规矩,喜欢斜躺在床上读,却总是忘记脱衣、脱鞋和时间。一边抽烟,一边读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睡着了,房子里常被烟雾笼罩。经常穿着衣服、鞋子,裹着被子睡觉,使他的床铺被烟头烧出许多黑洞。有时夜里读书时间过长,早晨听见上课铃响才匆匆起床,出门时竟然会找不见自己的袜子,结果会在半路上从衣服中掉出来。一个把一门心思用在学问上却不修边幅的人,却在绝大多数人心中留下美好印象。不管老乾师的教师、学生,大概都会讲出这位先生一段难忘的故事。

1969年学生全部毕业,老乾师的教师被安排去宝鸡峡渠首工地劳动,有几位教师错被火车载到成都,竟然被收容。他们的遭遇本自狼狈,回来后被作为“无政府主义”进行批判教育。没有想到,会刚一开始,那个姓焦的主持人的态度很反常。他说,必须狠狠批判这种无政府主义,要不一些知识分子就没有人能管得住了!

这话一下子惹起众怒,所有人的表情顿时一变。

范振国先生此时罕见地出面了。他仍操一口豫中口音的普通话,带头批判起了所谓“无政府主义”。他虽然所学专业是历史,可对这一方面的学问举重若轻。他引经据典,直接挖无政府主义的老根,讲蒲鲁东,讲巴枯宁,讲克鲁泡特金;讲早期的无政府主义,法国的无政府主义,俄国的无政府主义;讲中国的无政府主义,举例巴金等人······一个上午他还没有讲完。焦干部想打断他,大家却坚持:“让人家好好批判,把话说完。”下一次开会,照样如此,显得很是热烈,而焦干部却很尴尬,教师们就是要用此种方式维护自己必要的尊严。

在我离开老乾师之后,范先生后来也因为学习历史专业的优势被抽调到咸阳军分区,编写战备方面的历史资料,再后来就调回了故乡。在老乾师的旧人心里,范先生是一位有真学问的人,是一个十分单纯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可以在学术领域作出点真贡献的人。遗憾的是在我们彼此相处、相互尚年轻的时候未能得到重视。他个性的鲜明、行为的放荡不羁、语言的时常出格,不知应该视作迫不得已的反抗还是孤傲在心的自虐。想到范先生那桀骜不驯的个性和形象,更知道什么才是文人。与完美却又无耻的政客相比,中国毕竟还有那么多并不甚完美的文人值得怀念和尊重。(E)③

新闻推荐

工程竣工薪水难讨敬兴春自掏腰包垫付 奔波两年 无奈状告劳务公司

手持劳务公司的“欠条”,敬兴春有薪难讨。本报记者吕聪他是包工头,手下工人却多是亲友。工程竣工薪水难讨,搁不下面子,也感愧对老乡,他自掏腰包垫付工钱。2011年9月至今,他四处奔波,7万余元的薪水始终无...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抗旱春灌保丰产2013-03-29 23:39
猜你喜欢:
评论:(想起范振国先生梁澄清)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