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相携走过了20年、30年、40年、50年,甚至70年,从两个人在一起走到膝下儿女环绕。
他们中,最年轻一对已近知命之年,最高龄的已是耄耋之年。
他们,虽然走过了青春,却一直走在最美的爱情里。
金婚之年
祝老伴母亲节快乐
田宏献:77岁 张玉姣:76岁
婚龄:50年
77岁的田宏献和76岁的张玉姣今年结婚50周年。金婚之年,田宏献打来热线,希望用这种特别的形式帮老伴庆祝母亲节,也给两人一个纪念。
“50多年前,我们两个经人介绍后相识相爱,当时我还在武汉上大学,即将毕业,她在工厂上班。刚认识那年,我从武汉两次来西安和她见面。后来,我在杭州工作,我们两个不在一个地方,通过熟人联系,她一个人在西安领取了我们的结婚证。没有仪式,没有照片,但对我们来说,成为一家人就是最幸福的事。”
1970年,田宏献回到西安,在西安工作后两人结束了异地夫妻的生活。租住在民房里,夫妻恩爱,养育了三个女儿。“三个女儿都很优秀,现在一个在西安当教师,一个在加拿大,一个在上海,孙子们也很优秀。回顾这一生,我非常满足,唯一遗憾的,就是没给老伴一个像样的婚礼,也没有带她拍过婚纱照。”田宏献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老伴感觉到幸福,祝她节日快乐!”
身患疾病
希望留下我们最美的样子
华铁生:72岁 张映红:69岁
婚龄:43年
张映红看到华商报上母亲节的活动很动心,她自己悄悄打了电话报名,没有告诉丈夫华铁生,“他这个人性格有点内向,我担心他不同意。”张映红说,自己把这件事情告诉华铁生之后,虽然老伴嘴上念叨了几句,但活动当天,还是带着她到了现场,陪她圆了梦。
“我们俩人都是军人,在部队认识的,当时我是部队医院的护士,他是修飞机的,经过战友介绍认识。他是农村的,为人勤奋、朴实,那时候我们都是先考虑个人的能力,以及双方是否能合得来,不太考虑家境。”张映红说。
1976年,两人结婚了,“没有仪式,也没有结婚照,两个人就去领了一张结婚证,当时结婚时我们还在部队,结婚都这么简单的。1985年,我转业回到西安,他也到西安一个厂子,直到退休。”
婚后,张映红和华铁生养育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如今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安家,老两口生活在西安,逢年过节,他们就去孩子的城市去看看孩子,“娃们工作忙,回来一趟特别耽误事情,我们没啥事,去看他们也方便。”
张映红说,这两年自己身体不太好,腰腿疼,还患了帕金森综合征,“我担心自己逐渐记忆不好,忘了很多事,所以想抓住华商报这次母亲节策划的机会,留下我们最美的样子,即使以后忘了,也有照片可以回忆。”
秒杀拍照名额
祝福老妈母亲节快乐
郎俊杰:49岁 茹瑛:48岁
婚龄:26年
49岁的郎俊杰和48岁的茹瑛结婚26周年了,他们的女儿郎忆如打来热线给父母报名,“抢一个名额,用这种重拍结婚照的方式,帮母亲庆祝节日。”
郎忆如说:“1988年,我老妈当时是医院的实习护士,老爸是老妈负责的病人的孙子。两人初次见面就因为体温计是否收回产生了误会,误会解除后,老爸对老妈产生了好感,每天找机会跟老妈搭话,最终成功把老妈追到手。”
经过三年恋爱,1992年12月7日,郎忆如的父母领了结婚证,1993年1月1日举办了婚礼。在郎忆如看来,父母天天在“撒糖”,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郎忆如觉得,自己的好性格完全得益于充满爱的家庭。
“今年是父母结婚第26年,他们唯一的遗憾就是结婚时没拍婚纱照。我替他们报名,就是希望可以弥补父母的遗憾。现在我长大工作了,借着这次活动,我想告诉他们,你们照顾我长大,我陪你们慢慢变老。”
一转眼
我们已经相爱50年
崔亚杰:75岁 邵凤竹:70岁
婚龄:50年
“我俩是在知青下乡插队时认识的。那个年代,党和国家号召知识青年到广阔的农村去锻炼,我们是西安市首批300名知青。”崔亚杰说,1964年冬天,他们土门办事处的知青被安置到眉县汤峪公社一个知青点,在那里,他遇到了邵凤竹,“我们两人志同道合,在互帮互勉中产生了感情,1969年就在农村结婚了。”
两人在农村生活了8年,1972年招工时进了宝鸡同一个工厂,1974年女儿出生。退休后,两人回到西安生活。“我俩风风雨雨一起50年了,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工厂,由清贫到逐渐宽裕,一直都如影相随,没有吵过架。如今已经到了金婚,时间过得太快了,希望我们还能一起走过更多岁月。”崔亚杰感慨地说道。
拍摄婚纱照当天,化好妆、换好服装的邵凤竹分外喜悦,她说,感谢华商报的活动,这是自己过的最难忘的母亲节。
18岁结婚
70载相濡以沫
向柏林:88岁 袁星贞:89岁
婚龄:70年
市民杨华多打来热线,为公公婆婆报名参加华商报“重拍婚纱照”活动,帮婆婆庆祝母亲节。她说,公婆相伴70载,相敬如宾,相濡以沫,让后辈们感受到不离不弃的爱情。
88岁的向柏林告诉华商报记者,自己和老伴袁星贞都是湖南人,那个年代,一般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18岁结婚,那年是1949年。“结婚两个月后,我就去当兵了,一走就是5年,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转业后被分配到西安工作。随后,我爱人也到了西安。”向柏林说,两个湖南人在西安安了家,生儿育女,虽然自己经年在外工作,老伴是家里的主心骨,家里的事都是她操心,她说了算。转眼70年过去了,两个人相伴着走了一辈子,到现在还是互相依靠着。
“这一生,感谢老伴生儿育女,培养了三个好孩子,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想对她说声谢谢。穿上礼服的她很美,祝她母亲节快乐。”老人的话,让现场的人都泪目了。
让80岁的妻子
第一次穿上漂亮的婚纱
张中强:81岁 孙华光:80岁
婚龄:53年
张中强和孙华光,是医生与教师组成的家庭。他俩之间的感情,起源于朋友的朋友。
50多年前,张中强在北京医科大学上学,寒假时,一个女同学介绍他认识了现在的老伴孙华光。孙华光是女同学的发小,当时在西安一所小学教书,两个人相见恨晚,特别有共同语言。
大学毕业后,张中强被分配到西安市第二医院,成了一名医生。1966年,他和孙华光结婚了,“我们那个年代,结婚很简单,没有现在年轻人那么盛大的婚礼。就是去东大街一个照相馆照了张合影,给单位同事发了瓜子和糖,关系好的同事给我们送了脸盆。”张中强说,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相继出生后,五口之家过得清贫却很幸福。
即便是那个年代,张中强和孙华光对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视,“下班回到家,我们连收音机都不听,家里安安静静的,让孩子们写作业。我爱人是教师,回家后还要批改作业、备课,我就拿着衣服到巷子去洗。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生活挺辛苦的,好在孩子们长大后都有所作为,现在他们的日子都过得很好。”
今年两个老人都过了80岁,张中强告诉记者:“看到华商报母亲节的活动,我心里突然有一点难过,这么多年,还没陪老伴好好拍一次婚纱照。再不拍就怕没机会了,所以我立即报名,希望这次主动抓住机会,让老伴穿上漂亮的婚纱,帮她过一次母亲节,让她有个难忘的回忆。”
前半生你照顾我
后半生我照顾你
张云峰:88岁 焦玉清:83岁
婚龄:65年
“我能活到现在,身边人都有点意外。”焦玉清说这句话,声音不大,却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十年前我得了肠癌,住院十个月,好在治疗有效果,这些年我坚持了下来。生命无常,谁都不知道明天等待你的是什么。所以看到华商报母亲节的活动,我就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了。”
焦玉清说,自己和老伴张云峰是同事,在西安市供销合作社上班时,经单位领导介绍认识了张云峰,“我当时19岁,他比我大四岁。认识之后,经常一起打球,周日不回家的时候就一起出去玩,慢慢就产生了感情。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脾气好,从来不生气,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心平气和地处理,这也是我选择他的原因之一。”
焦玉清现在还清楚记得,1954年10月9日,他们俩结婚了,婚礼还是在晚上办的,“白天同事们都很忙,还要上班,下班后才有空闲。我们叫了一些同事,坐在一起吃了些瓜子花生,就算结婚了。那时候结婚,女方如果问男方要衣服或者手表就会受到批评的。”焦玉清说。
婚后两人互敬互爱,养育了两儿两女。焦玉清脾气急,老伴脾气好,前半生都是老伴在照顾她、谦让她。2007年,焦玉清查出肠癌,在医院住了10个月。“那一年,老伴也生病了,做了开胸手术,现在回想起那艰难的一年,都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好在我们都挺住了。”
张云峰做了手术后身体大不如前,焦玉清一直不离不弃地照顾,“我虽然也有病,但身体状况比他好,前半生他照顾我,后半生我照顾他,能这样相互照顾着走下去,我觉得很满足。”
焦玉清说,这是她人生第一次拍婚纱照,她和老伴现在就是过好每一天,珍惜每一天。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王和清:77岁 耿宁:74岁
婚龄:50年
今年是王和清和耿宁结婚50年的金婚年。5月初,他们的女儿把父母这些年的合影做成了一个视频,发给亲友们共享。耿宁看着照片多次感动落泪:“原来我们已经一起走了这么久,庆幸50年过去了,我们还在一起。”
上世纪60年代初,风华正茂的王和清和耿宁不约而同从西安到北京参军。他们在部队相识、相知、相爱,两人转业回到西安后就组成了幸福的家庭。
女儿王迪说:“我的父母平凡而伟大,和所有的父母一样,努力工作,孝敬老人,培养子女。用他们最大的努力让我们的家庭幸福温馨美满。”
看到华商报母亲节活动后,王迪给父母报了名。她说,父母感情很好,但很遗憾没有正式拍过婚纱照,希望在他们古稀之年拍次婚纱照。
“五十年柴米油盐,五十年相扶相持,五十年相濡以沫。父母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告诉我,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希望借这个机会,祝福母亲节日快乐,祝福所有的母亲健康、长寿、幸福。”王迪说道。
探亲假时“闪婚”
希望到老都能让你幸福
田更新:81岁 赵惠兰:74岁
婚龄:53年
田更新退休前在甘肃省地质局地质队工作,献身地质事业30年,足迹踏遍戈壁、荒滩。在他最美好的年华为祖国到处探寻地下宝藏,只留给妻子一个背影。
“1966年,休了一个月探亲假,我回到西安,认识了赵惠兰,两人一见钟情就结婚了。用现在的话说,我们“闪婚”了。”田更新说,“闪婚”三天后自己就回到地质队,婚后20多年夫妻分居,他在深山找矿,老伴在田地里种菜,情感靠写信维持,“因为两地分居,我们更珍惜对方,更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1988年,田更新退休了,终于长久厮守了。对田更新来说,最幸福的就是两人结婚53年都互相恩爱,和睦相处。
田更新的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都很孝顺懂事,现在三个子女已经成家立业。田更新和赵惠兰有了孙子,两个老人和子女住得不远,平时孩子经常来看望。“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健康和睦幸福,我们就很知足了。”
田更新说,家庭的幸福和老伴的付出是分不开的,希望通过重拍结婚照让赵惠兰回到最美的时刻,希望自己能让她到老都觉得幸福。
31年携手共度
平平淡淡才是真
桑利明:55岁 刘娟:54岁
婚龄:31年
桑利明是长安区郭杜人,1987年他从部队当兵回来已经25岁了,经亲戚介绍,认识了妻子刘娟。“她当时在附近一个工厂上班,勤快、能干。我们相处了一年,1988年结婚了。”
1989年,妻子刘娟生下了一对龙凤胎,两人一次迎来了一儿一女,算是天大的喜事了。生完孩子40天,闲不住的刘娟就上班了。
在两人的努力下,四口之家日子蒸蒸日上,桑利明说,过得幸福、殷实全靠妻子会勤俭持家。
他们结婚时,还没流行拍婚纱照,所以两人只是拍了张合影,但那个时已经有了结婚仪式,“结婚时她家给陪嫁了一台电视机,当时轰动全村呢。”桑利明笑着说。
如今,桑利明和妻子都已经当了爷爷奶奶,他说,这辈子教育子女、给子女结婚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两个人这么多年为孩子辛苦付出,他觉得应该让妻子高兴一次。“在母亲节这个属于她的节日,陪她重拍一次结婚照,让她穿上婚纱,再回到新婚时刻,给她不一样的纪念。”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新闻推荐
发现人薛红旗(中)在青铜扁壶发现现场。刘怀军提供本报记者郭青五月七日上午,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修复眉县出土文物移交仪式上...
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