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西京学院加快学科建设步伐,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陕西“四个一流”建设,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无锡国家物联网西京学院基地
提升内涵
学校跻身陕西“四个一流”建设行列
2013年,西京学院在新一届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提出二次创业,学校在规模化建设的同时,发展从外延转向内涵建设,集中精力抓质量工程建设。5年来,学校坚持特色发展与优势强化并举,科学谋划,精准发力,完善体系,培育精品,夯实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内涵,构建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制定完善《西京学院“十三五”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西京学院“一流专业”建设方案》等,并率先成立“双一流办公室”,扎实推进“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工作。
学校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质量监督处,统筹谋划学科专业建设,显著提升专业实力。学校以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体系及学科国际评价标准为导向,分类建设、分层提升,着力实施人才引进、学科专业计划修订,不断强化学科特色,提升专业学科水平。2017年,在首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立项中,学校取得“1+5”的好成绩,即:机械工程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建设立项专业,土木工程、物联网工程、自动化、电子商务、应用化学为培育立项专业。
2018年4月24日,陕西普通高校“一流学院”遴选结果公布,西京学院获批陕西省“一流民办高校建设单位”。
协同育人
以专业建设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学科建设是学校各项事业的基础。学校积极开展数据分析,打破学科堡垒,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使课程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确立“三大专业群”,加强专业和学科建设。学校立足为区域经济服务,结合本校优势,确立以工科、经济管理、现代艺术设计“三大专业群”,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5年来,学校学科建设工作取得一批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个、陕西高校一流专业6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
——优化人才培养路径,推进专业品牌化发展。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开展项目化教学、翻转课堂,有效利用微课、MOOC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学科科研优势向专业优势转化。截至目前,已完成三批“一师一优课”项目建设与验收工作,课程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资源配置向一流学科汇聚的趋势更加显著。
——围绕实践育人,扎实推进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学校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求“一流专业”所有学生至少参加一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校建成33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先后与465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有8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引企入校联合共用实验室8个,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出一批专利和创新创业成果,其中获批国家立项5项、省级立项11项、注册公司实体7家。
人才强校
聚才引智支撑高质量发展
既盖好大楼又培养人才。建设一流学院必须有一流的人才,学校注重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牢固树立“教师是专业建设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求贤若渴,大力引进优秀人才。2015年,学校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办公室”,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破民办高校人才匮乏瓶颈。2017年,学校引进博士150名,引进“特区人才”62名,其中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41名。这些高层次人才的加盟,为打造优质科研团队和师资队伍奠定良好基础。
——精准发力,多措并举促进人才成长。学校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积极鼓励新进青年教师跟踪参加国际学术前沿会议,启动“卓越教师”“名师培养”计划,跟踪关注成果突出的青年人才,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2017年,选派100余名教师暑期赴海外培训,89名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遴选57人作为卓越教师进行培养。
奋力开拓
科研成果助推服务经济社会建设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聚合资源,培植新的学科增长点,引导和激励教师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建设大平台、产出大成果,充分发挥“一流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找准定位,为科学研究服好务、引好路。学校以创新驱动技术开发、工程研究、先进技术转移等为目标,努力成为区域和行业的科技服务基地、技术创新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五年来,学校投资近3亿元修建科研楼、特区楼等,优化科研人才发展环境。
——深度研发,为社会发展奠基础、出成果。2017年西京学院“陕西省可控中子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该中心在小型化、高产额、长寿命可控中子源关键技术的研发、标准刻度井群的设计与建造、中子测井仪器和中子检测设备开发等方向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学校建成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着力解决制约陕西乃至西部工程结构的一些关键问题。建立何积丰院士工作室和眉县科研基地开展面向智慧农业的项目研发,助推眉县现代农业发展。成立西京学院国防科技研究院,服务雷达兵实战训练,促进军民两用科研成果转化,除此之外,学校还建立了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门东南亚研究中心1个,8个校级科研平台,服务地方发展。
立德树人
传统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交相辉映
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着眼于守护大学传统、弘扬大学精神、构建大学制度,润物无声,通过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知行合一,实现知识与修养的均衡发展。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涵养青年学生高尚品格。学校加强和助推师德建设,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学校夯实育人阵地建设,成立通识教育中心、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大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体育教育中心,建立学生社团66个,开通各单位官方微信、微博,及时与大学生在网上互动交流,开展辅导员“四进两联一交友”等活动,通过开展经典导论、西京大讲堂、西京阅读沙龙、科技文化节、组织实施“三下乡”社会实践等主题活动,增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坚定学生“四个自信”。
——营造特色鲜明,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文化。学校精心打造优雅大气的环境文化,使一砖一石都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记忆。学校设董事长、校长接待日面对面解决师生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搭建精准帮扶“对口协议”教育、“两感信”教育、“系列特色主题班会”三大教育平台,为学生成长成才量体裁衣。建成“一站式”师生事务服务大厅,让师生“少跑路”甚至“不跑路”。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集中体现尊重、理解、沟通、服务的管理思想,促进管理上层次上水平。
拓宽领域
以国际视野推进开放式办学
学校积极拓宽国际视野,推动开放办学,按照“分类建设,整体推进”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科学规划引导,促进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
——主动服务开放大局。学校积极开展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促进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一是为凸显工科办学特色,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首批参与“华盛顿协议”认证工作试点专业。二是根据学校学科发展现状,兼顾未来学科发展规划目标,将会计学专业作为“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试点专业。三是电子商务专业结合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需求和专业认证标准开展专业认证建设。
——拓展涉外学习渠道。学校安排300人次教师赴海外学术交流。同时为来华游学教育提供有利的条件保障。2017年3月,新加坡义安理工学校一行47人作为第二批游学生来我校开展为期20天的海外文化访学交流活动。其间,学校开设中国武术、书法、绘画、太极拳等课程,使游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深入感受校园氛围。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学校与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及合作关系。先后在德国建立艺术类实践基地,举办了三届中德艺术交流与设计教育论坛;与韩国培材大学设立韩国语教育中心,建立学分互认关系;与法国Yncrea工程大学联盟合作成立“中法工程师学院”。2016年初,新加坡汉桥教育学校成为西京学院的海外办学基地;2017年7月,学校获批教育部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东南亚研究中心;2018年3月,西京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举办了首场研讨会。记者朱哲通讯员尚磊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蕊见习记者孟珂通讯员贺承光 6年前,当王小铁放弃北京年薪百万的工作来到杨凌...
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