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 凤县新闻 麟游新闻 千阳新闻 陇县新闻 眉县新闻 扶风新闻 岐山新闻 凤翔新闻 太白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眉县新闻 > 正文

1988年全家福:四世同堂背后的故事本报记者 张家旗

来源:宝鸡日报 2018-03-02 21:44   https://www.yybnet.net/

1988年的春节对于朱翱翾来说,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印象,毕竟当时他还不到两岁。但是那一年春节,一大家子拍的全家福,却完整还原了当时家人的精气神。前段时间,因为帮父母搬家,这张全家福被朱翱翾整理出来,他也通过这张全家福,了解到了自己家庭的故事。

这张全家福中共有 16人,最左侧的孩子就是朱翱翾,他坐在母亲余瑾的怀里,后面站着的是父亲朱跃敏。一家人以朱翱翾的太婆为中心,或坐或站,太婆的两旁坐着奶奶钱秀琴和爷爷朱应忠。照片中,男人们或穿着中山装,或穿着西服,哪怕是穿着毛衣的二姑夫,也将衬衣领翻在外面,看起来既精神又帅气。女性则穿着对襟棉袄或呢子大衣,喜庆而大方。至于最前面的四个孩子,衣服颜色、样式各不相同,这在当时,是最时髦的打扮。

朱家是从浙江迁来的,朱翱翾的爷爷是浙江海宁人,奶奶是宁波人。上世纪 60年代,为支援西北工业建设,朱翱翾的爷爷携家人来到陕西,到陕西省建筑木材厂工作。上世纪 80年代,朱翱翾的父亲从兴平化工技校毕业后,分配到宝鸡氮肥厂工作,朱翱翾的母亲出生在甘肃省兰州市,到眉县插队后,也到了宝鸡氮肥厂工作。两人在工作中相识相恋,组成了幸福的家庭。

在当时,氮肥厂作为国营企业,效益十分好,拍摄这张全家福时,可以看到这一大家子的精神状态都很好。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氮肥厂的经营逐渐出现困难。但朱翱翾的父母眼光十分宽广,他们并没有因企业的落寞而怨天尤人,反而主动寻找机会。他们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越来越活跃,市场也越来越宽。世纪之交,朱翱翾的父亲果断离开氮肥厂自己创业,他的母亲也在不久之后选择了离开,并自学了会计,焕发了事业的第二春。现在,朱家的日子越来越好,随着朱翱翾等孩子长大成人,组建新的家庭,朱家的全家福成员也越来越多了。

新闻推荐

眉县齐镇上庙村范智会:春联写心声 脱贫谢党恩

本报讯“身体虽残志犹在,脱贫不忘谢党恩”。2月11日,在眉县老干局义写春联活动现场,贫困户范智会拿着朋友帮他编的春联请书法家撰写,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今年57岁的范智会,家住眉县齐镇上庙村...

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1988年全家福:四世同堂背后的故事本报记者 张家旗)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