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 凤县新闻 麟游新闻 千阳新闻 陇县新闻 眉县新闻 扶风新闻 岐山新闻 凤翔新闻 太白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陇县新闻 > 正文

一个村子若没有自己的标签,便泯然于众村,除了在地理上聚居在一起,心却不一定在一起。这些年来,宝鸡市许多村庄打出文化牌,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助力新农村建设,取

来源:宝鸡日报 2017-10-27 21:28   https://www.yybnet.net/

消失的社火表演回来了

如果在陈仓区县功镇和人谈起社火,他们不会说陇县的社火,或者赤沙的血社火,而是会告诉你,看社火要去翟家坡村。在许多县功镇人看来,过年如果少了翟家坡村的社火,就像臊子面少了醋,擀面皮不放辣——不过瘾。

翟家坡村的社火已经有二百多年历史了,过去就很火,但它也曾从翟家坡村村民的生活中消失过许多年。今年 73岁的五组村民李海回忆说,上世纪初期和中期,翟家坡村以马社火闻名于周边,当时一到过年,附近十里八乡的群众都会赶到村上,就为了看一眼翟家坡村的社火。翟家坡人还会去县功镇的街道上表演社火,每次表演,街道两边人山人海,场面十分热闹。

上世纪 60年代,因为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等种种原因,翟家坡村的社火停了。“那十多年,装着道具、服装的箱子都不知道去哪儿了,也没人再耍过社火了。”李海说,到了 1976年,村里又演过一次社火,但是因为没有服装和道具,大家就站在拖拉机上,演了几场《红灯记》和《沙家浜》,再然后,翟家坡村的社火又沉寂了下去。翟家坡村党支部副书记翟会告诉记者, 1976年到 2003年之间,翟家坡村几乎没耍过社火。

社火停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几乎也停滞了,这让村里的老人惋惜不已。眼瞅着屋子越来越大,家电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宽,可是过年时,大家却总觉得缺了点儿啥。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常在村里胡闹,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抽着烟在家打牌,三五成群的老人只能漫无目的在村上闲逛。只有在谈起社火时,老一辈的村民才能回想起当年热闹的景象和自豪的心情。有老人忧心忡忡地说:“这样下去,村上人就没啥精神了。”尽早恢复村上的社火表演成了村民的共识。

2003年年初,当村民向翟家坡村村委会提出想办社火表演的意愿时,得到了村上的大力支持。村委会拿出 5万元资金,购买了道具和服装,剩下的村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从未觉得距离如此贴近过。“翟家坡村又要演社火了!”这则消息在周边村子里引发了轰动。许多人牵着骡马,背着草料来到翟家坡村,自愿参加表演,也不要工资,就想再感受一次翟家坡村社火的魅力。

2003年农历正月十二,消失了许多年的锣鼓声再次在翟家坡村响起,《保皇嫂》《西游记》等剧目中经典的场景和角色再次出现在村里的广场上,装社火的村民站得笔直,锣鼓声一声比一声大,200多人的表演队伍从村里出发,浩浩荡荡向街道上走去。那一刻,许多村民热泪盈眶。

群众的文化生活充实了

2003年的那场盛大表演,是翟家坡村献给周边群众的一份年礼,它不仅让周边群众享受到一顿丰富的精神大餐,也让翟家坡村的村民感受到文化艺术给村里带来的变化。许多村民说,自己装了社火,才知道看起来热闹的社火原来有那么多讲究,而社火中的人物,也体现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不断的美德。“耍社火,学知识,品文化”成了村民的目标。

翟会告诉记者, 2003年那场社火表演获得巨大成功后,在村里也引发了热潮,大家都觉得非常自豪,但很快就有村民指出,不能骄傲自满,今后要把社火这门民间艺术更加发扬光大,不能丢翟家坡村的人。这个意见得到了其余村民的赞同,村里的风气从此焕然一新。“最明显的是,平时几乎没人打牌了,大家都在琢磨,咋样把咱村的社火弄得更好。”翟会说,社火将全村人凝聚在了一起,这些年,村上一说演社火,大人小孩都来了,有的人为了能装社火,还跑去敲村上干部家的门。

74岁的二组村民翟天岐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是给村上马社火牵骡子的, 2003年村上恢复社火表演后,翟天岐耐不住寂寞,跑去参加了锣鼓队,现在还成了锣鼓队的队长。翟天岐说,一面鼓重 30多斤,一场表演要半小时左右,耍社火时虽然累,但是身上和心里都觉得痛快极了。“演出服一穿,锣鼓一背,整个人都精神了。”翟天岐说。

在准备社火表演的同时,村上的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厚。李海告诉记者,通过社火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传统文化在村里得到了有效传承。

从《保皇嫂》中,村民学到了关羽的忠义;从《西游记》里,村民感受到了名著的魅力;从《八大锤》里,村民学到了岳家军的爱国情怀;从《白蛇传》里,村民看到忠贞的爱情……可以说,社火在翟家坡村比任何一本启蒙书都有效果。

“我们在揣摩人物时,自然而然地继承了人物的精气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这些美好的品德,也成了村民所向往的。”翟会对记者说。

有了文化的依托,再加上经济条件不断变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年,翟家坡村的社火还增加了高跷社火、车社火、高芯社火等种类,他们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从 2011年开始,翟家坡村的社火走出宝鸡,受邀前往大唐芙蓉园表演。这些年来,他们还受邀先后前往四川、河南等地表演。

村里的文化产业起来

社火改变的不仅是村里的文化氛围,还影响着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气神。

翟家坡村的社火扬名省内外后,翟会发现,村民有了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自觉。他们觉得,要尽自己的力量,将以社火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介绍给更多人,这就为村上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打造文化产业的第一步,从改变村容村貌开始。

记者在翟家坡村看到,这里处处可见社火的元素,村口立着喜庆锣鼓雕塑,广场上有社火脸谱大观、立体水桶脸谱造型、社火发展历史壁画、社火表演形体铜像等,哪怕在小路两旁的路灯杆上,也贴着不同的社火脸谱。在这些壁画、雕塑和造型的下方,还刻有不少文字,详细介绍了这些物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常识。

沿着村道向东行去,很快就来到了村里自办的“宝鸡民间社火展览馆”。这个展览馆以社火脸谱、服饰、把仗以及文字资料和图片影像等六个展室,用丰富的实物、道具完整展现了西府木偶、皮影和社火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渊源。

这几年过年时,翟家坡村社火队的演职人员还为游客和当地群众免费提供服装、道具,并指导大家画脸谱、演皮影、扭秧歌,一方面宣传了村上的社火产业,另一方面也让游客领略到传统文化之美。

除了硬件 设施的改善之外,村上还聘请了 以张新华、胥军权为代表的一批社火传承人和民间社火艺人,邀请他们来村上开工作室,一方面培养社火脸谱传承人和社火表演人才,另一方面则携手制作马勺、葫芦等文化产品。翟会告诉记者,销售文化产品的收入,村上会再拿这些钱继续发展文化产业,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最终,村上要以社火文化为中心,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

这个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李海说,他和他的两个孙子都参加了村上的社火表演,每年过年受邀去外地演出,五六天下来能收入 1000多元。翟会说,仅去年,村上与社火艺人携手制作的社火文化产品销售收入就在 10万元左右,产品销往市区周边及平凉、徽县等地。这些年,村上的社火还先后获得过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大奖。

社火表演让村民有了劲,传统文化让村民有了根,文化产业让村民有了奔头。翟家坡村的社火越来越热闹了。

新闻推荐

陇县旅游示范县创建成效明显

本报讯9月28日,副市长李瑛带领市文广局、文物旅游局、工商局、食药监局、质监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赴陇县检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及节前旅游市场秩序。近年来,陇县以文化旅游名县建设为目标,全力打...

陇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个村子若没有自己的标签,便泯然于众村,除了在地理上聚居在一起,心却不一定在一起。这些年来,宝鸡市许多村庄打出文化牌,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助力新农村建设,取)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