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 凤县新闻 麟游新闻 千阳新闻 陇县新闻 眉县新闻 扶风新闻 岐山新闻 凤翔新闻 太白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陇县新闻 > 正文

老篾匠的45年坚守

来源:南充日报 2015-11-23 18:01   https://www.yybnet.net/

  • ●吴家玺

    一根竹子、一把篾刀、一双巧手、半天功夫,一件竹制品便在篾匠的手下诞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篾匠曾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然而,随着塑料、不锈钢等制品的出现,竹制品渐被淘汰。篾匠这个称谓,正逐渐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

    家住仪陇县柴井乡姚家湾村的老篾匠姚开谊从事竹编工作已有45个年头。他说,这辈子他都要坚守这门正在消失的手艺。

    自豪:当篾匠养活一家人

    现年60岁的姚开谊从15岁起跟随师傅学竹编,走街串巷为大家编制竹制品。“从我学习竹编那天开始,到现在刚好45年,就没有哪天没碰过竹子。”姚开谊说,他现在已经不知道经自己手做出来的竹制品有多少件。

    姚开谊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他在生产队里当篾匠,一天能挣1元钱,自己留2毛钱,剩下的8毛钱交给生产队,能顶10个工分。

    当时在生产队里,姚开谊主要是做蒸笼,也帮人制作家具。在那个年代,能挣钱养活一家老小,这让姚开谊很骄傲。“会一门手艺活儿在当时是很吃香的。那时候没有机械制品,老百姓家的日常用品主要靠我们这些手艺人来做。我们每到一户人家做活儿,主人家都会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来招待我们。”

    辛苦:满手老茧常年奔波

    蒸笼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姚开谊说,要做好一个蒸笼,选材料时就要注意,一定要选竹节平坦且节间距长的毛竹。选好后将毛竹根据蒸笼的大小锯成段,把每段劈开,用刀将竹段上的筋划断,以便烘烤成一个圈。把圈子装在笼板上,再用篾条编成笼底,固定在笼圈上,蒸笼才够结实。姚开谊说,做一个蒸笼要动1000多刀。

    姚开谊告诉记者,刚跟着师傅学艺时,他的手经常被割伤,而且常年在外奔波。“篾匠常年都在外地做工,一年到头基本都在外面。”姚开谊说,篾匠活儿全靠手工,使多大劲,用多大力,决定了篾条的厚薄、宽窄。姚开谊做这行已有45年,手长满了老茧,以及被篾条或篾刀割伤留下的疤痕。

    坚守:守住这门正在消失的手艺

    由于竹编对技术要求较高,所以篾匠的工钱也比其他行业高些。早些年,泥瓦匠一天的工资还是3元时,篾匠一天的收入就有4元钱。姚家湾村当时有几十号人从事篾匠行当,生产的竹制品销往仪陇各地。随着工业制品的增多,人们对竹制品的需求日渐减少。姚开谊说:“现在人家一天能挣200多元,我和老伴两个人辛苦一天也就挣100多元。”目前,姚家湾村从事竹编工作的只剩下姚开谊一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竹编的器具了。但我和竹子打了几十年交道,舍不得放下它。这辈子,我都会坚持做下去,让人们记住这个渐行渐远的职业。”

    新闻推荐

    法制宣传 弘扬宪法精神

    (余剑谷海祝雪松)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当天,仪陇县马路小学以知识竞赛和黑板报宣传的形式,纪念第二个国家宪法日。当天,笔者在该校看到,初中二年级一班和二班的学生分成A、B两组,利用班会时间,集中...

    陇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 相关新闻:
    特校师生展才艺2015-12-14 08:28
    猜你喜欢:
    评论:(老篾匠的45年坚守)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