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戴吉坤
入夏以来,扶风县一直干旱少雨。王喜玲急呀!国槐、雪松、白皮松、元宝枫、海棠等都需要水啊!若不及时浇灌,它们的成活率都会受到影响。大家今年的收入,就指望这些树苗了!
6月以来,每天一大早,王喜玲就通过手机给苗木基地的工人打电话安排任务。“村民要收麦,树苗要浇水。人手不够,只能先安排给最旱的地块浇灌。”王喜玲说。
王喜玲的家在扶风县召公镇吴家村。5年前,她家还是村里的特困户。这几年,靠着种树苗,她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
2011年,王喜玲患上子宫内膜癌,看病欠下了11万元外债。2013年,一场车祸夺去了她丈夫的生命。命运把王喜玲推到了悬崖的边缘。乡亲们叹息道:“这个家算完了!”面对正在上中学的女儿和卧床不起的婆婆,王喜玲整日以泪洗面。
2014年,王喜玲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看到身边的人通过发展苗木致富,王喜玲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帮扶干部知道王喜玲的想法后,积极鼓励支持,并给她担保争取到8万元贴息贷款。有了资金,说干就干,王喜玲把5亩承包地全部栽上了白皮松和樱花树苗。
看到周边栽植苗木的农户越来越多,她又琢磨着当苗木经纪人。这样就多了一个赚钱的路子。可刚有这想法,就有人劝她,当苗木经纪人要风里来雨里去,一个女人家,肯定行不通。
“男人能干,凭啥女人就干不成?”王喜玲毅然做起了苗木经纪人。万事开头难。由于她没有认识的客户,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一笔生意也没做成。一天,一条需求核桃苗的信息让王喜玲有些迟疑。客商要的2万株1.2厘米的核桃苗,必须在一周内交货。“接!”她咬着牙向客商做出回复。
王喜玲借了一辆摩托车,马上开始寻找货源。一次下雨天,她骑着摩托车在泥泞的小路上摔倒了,门牙磕掉了两颗,雨水、泪水和血水混在一起咽进肚子里。王喜玲艰难地爬起来,又继续前行。功夫不负有心人, 2万株高品质的核桃苗提前一天交了货。当她拿到货款的那一刻,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地里的樱花树红过三茬,王喜玲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盖起了新房,开上了小汽车。2016年11月,她向村委会递交了申请,主动退出贫困户。村里人无不啧啧称赞,向她竖起大拇指。
经过几年努力,现在王喜玲已经是扶风县喜林苗木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陕西喜林绿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的法人。
这几年,王喜玲带领合作社社员累计销售苗木300多万株,实现销售总额800多万元,带动周边230余户群众发展苗木种植,帮扶18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
经过王喜玲的努力打拼,如今,74岁的婆婆安享着幸福的晚年生活,女儿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并且已经工作。王喜玲用“奋斗”实现了人生的逆势突围。
王喜玲脱贫致富的故事不胫而走。如今,她成了全县贫困户学习的致富标杆。2018年10月,王喜玲站上了全国脱贫攻坚奖的领奖台,并在全国五个省作巡回报告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
最近,王喜玲注册了“喜玲”牌商标。她希望通过品牌推广周边的农产品,更好地带动村民致富,推动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
新闻推荐
六月十二日,赵梅(右一)正在电子加工部装配电子产品。本报记者仵永杰摄本报记者仵永杰通讯员常炜6月6日,在宝鸡市扶风县午井镇...
扶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扶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