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颂左公西行甘棠
杨昌浚
上相筹边未肯还,
湖湘子弟遍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清光绪四年(1878年),作者应左宗棠之邀请,来肃州帮办军务,他看到千里河西走廊杨柳夹道,绿树成荫,触景生情,因赋此诗。诗的意境豪迈开阔,雄浑壮伟,语言厚重凝练,流畅自然,颂扬了清代名臣左宗棠在主持西北军政期间建树的功勋。
杨昌浚(1825-1897年)字石泉,号镜涵,别号壶天老人。湘乡县(今湖南娄底市)人。太平军兴起后,追随左宗棠、曾国藩创办湘军。咸丰间,曾任浙江储运道、浙江布政使、浙江巡抚,因错批“葛毕氏谋害亲夫案”被革职。光绪年间被重新起用。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奏请赏给杨昌浚四品顶戴,襄理陕甘军务。后官至陕甘总督兼甘肃巡抚、兵部尚书等职,加太子太保。光绪二十四年(1897年)在长沙病逝。清政府诰赠为太子太傅。工诗词书画,博学多才。
题目《恭颂左公西行甘棠》歌项左宗棠临危受命,领兵入疆,立功于万里绝域,收复祖国山河的功绩。人们将这些连绵千里、绿如帷幄的柳树称为“左公柳”。“甘棠”是根据《诗经·国风·召南》中的一首诗《甘棠》的典故而采用的名称。据《史记·燕召王世家》载:“周武王伐纣,封召公于燕……召公巡行乡邑(今陕西扶风县召公镇)有棠树(杜梨),决狱政事其下,自候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这里借用《甘棠》的典故用以喻示左宗棠西征命令各军于沿途植树的德政。“上相”,指左宗棠。因左宗棠曾拜东阁大学士,封恪靖候,相当于宰相级别,故称其为上相。
诗的前两句是指左宗棠请命平定英俄帝国主义支持下入侵新疆的阿古柏势力,维护祖国统一的军事行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俄乘机将魔爪伸向我国新疆地区。同治四年(1865年),地处中亚的浩罕汗国派阿古柏入侵新疆,成立“哲德沙尔”(“七城”之意)汗国,并直接受英俄殖民主义者的控制和支持。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进一步占据伊犁,英俄两国企图瓜分新疆。面对阿古柏的入侵和英俄帝国主义猖狂的瓜分阴谋,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力主收回新疆,认为“关外 (指玉门关外)一撒藩篱,虽欲闭关自守,势有未能”(《覆陈海防塞防及关外情形摺》),此议得到清廷和广大爱国舆论的支持。光绪元年(1875)四月,左宗棠请命获准,率师出关西征,决心“不收复天山南北路誓不生还”。根据左宗棠制定的“缓进急战,先迟后速”,“致力于北,收功于南”的战略方针,西征大军先克北路,挫敌凶锋,后挥师南下,长驱大进,军事上节节胜利。次年,阿古柏在维吾尔族人民的反抗和清军的打击下,兵败自杀。光绪三年(1877年),左宗棠指挥的清军终于收复了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平息了阿古柏的入侵,取得了收复失地的重大胜利,并遏制了英俄帝国主义瓜分我国新疆的阴谋,维护了祖国领土的统一和完整。
三四两句是指左宗棠在出关西征时,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开发西北的功绩。左宗棠在督师西征路上,为了军运需要,保证兵员及物资运输的畅通,同时也为了改善西北交通的闭塞状况,他广泛动员人力,整修了连接陕西、甘肃、新疆的大驿道,长达三千余里。与此同时,为了保护路基,便利交通,遏制风沙,增添绿荫,他还命令筑路大军和所过州县,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与近域道旁,种植了适宜西北地区生长的柳树、杨树、榆树、沙枣树等,名曰“道柳”。植树范围,自西安以西,经甘肃泾川、平凉、兰州、河西地区至塞外重镇玉门关,沿路皆广为种植,这就是被人们誉称的“左公柳”。为了保护所种树木,左宗棠还沿道发布告示,严禁砍伐曰:“昆仑之阴,积雪皑皑。杯酒阳关,马嘶人泣。谁引春风,千里一碧?勿剪勿伐,左侯所植。”经过左宗棠数年的倡导,沿陕甘大道两旁,数万株杨柳拔地而起,“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至今在酒泉泉湖公园内尚存有三株老柳树,嘉站关关城东闸门外尚存有一株老杨树,皆高约三丈余,树身达双人拱手粗,树冠覆盖近百平方米,仍不失昔日的风采。这些浓荫覆盖的大树,连同河西的山川道路,无言地向人们昭示着爱国志士的业绩。
历史上对人民做过好事的人,人民是不会忘记的。至今在酒泉民间,还流传左宗棠护树斩驴的故事,传为佳话。据说左宗棠在新疆平乱凯旋酒泉后,一天微服出巡,发现一头毛驴拴在街边一棵树上,悠闲地啃着树皮却无人过问,左宗棠不禁勃然大怒,便将毛驴拉到鼓楼之前,拾级登楼,击鼓聚众,当众将毛驴斩首,满城为之震惊。此后,酒泉人民种树护树蔚然成风,其流风遗俗至今不衰。传说虽不足为据,但由此亦可见左宗棠对植树护林的重视。为了表达对这位先贤的怀念和追思,酒泉人民为其修建了享祠——“左公祠”。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抒发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千古慨叹,真实地描绘了历史上西部边塞地区荒凉贫瘠的景象。杨昌浚反其意而用之,用“引得春风度玉关”一句,颂扬了左宗棠开发建设河西的历史功绩。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董宁宁邓锦龙通讯员曹光新)为积极响应扶风县植树造林的号召,推进绿色扶风建设。3月12日,法门寺博物馆志愿者参加...
扶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扶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