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 凤县新闻 麟游新闻 千阳新闻 陇县新闻 眉县新闻 扶风新闻 岐山新闻 凤翔新闻 太白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扶风新闻 > 正文

初听“云塘”这个名字,想必此地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走进静谧安详的村庄,试着去找寻发生在这里的点滴,才发现,小小的云塘背后,竟藏着一个三千年前关于西周的宫城、

来源:宝鸡日报 2017-06-30 16:41   https://www.yybnet.net/

云雾缭绕的蓄水池塘

云塘村位于扶风县法门镇的西北处。在数十年的时间里,这座村庄与周原遗址密不可分,这里的每一次考古发掘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说起村名的由来,村里的老人讲,西周时,这里是一片清澈见底的池塘,因为水汽足,每日云雾缭绕,故而得名“云塘”。

对于这个说法,我们在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的展厅内找到了一些线索。在展厅的展板上描绘着一个不规则的圆形,它的旁边赫然标明——“云塘池塘遗址”。据工作人员介绍, 2012年,考古人员对云塘村和召陈村发现的一个池渠遗迹进行了为期 3年的勘探,推断该遗迹为西周时期最大的池渠遗存。云塘村池苑遗址东西长约 300米,南北宽约 280米,面积达 9万平方米。在池苑东侧发现了一条长 1669米的水渠,渠深 2米多。

宝鸡市周原博物馆馆长张亚炜说,虽然水渠如何继续向东延伸已不清楚,但是在东西向水渠的东段,还发现了一条呈十字交叉的南北向水渠,其残长达 440米,两条水渠的结构基本一致,并在堆积层中出土了许多西周时期的残陶器、瓦片等。勘探表明,周原池渠遗存为西周时期最大的池渠遗存,发现如此大规模的西周时期池渠遗存尚属首次,也是商周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座人工池渠遗存。

人工池渠,会有什么用呢?

据史料记载,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自豳(今咸阳市旬邑县)迁岐,营周邑。

后来周文王、武王迁都丰镐(今西安市长安区),但周原仍是周人重要的政治中心。武王克商后,短期内大量的人口涌入周原,使得聚落面积迅速增长,聚落中遗址的种类、数量、面积和密度,也较此前大大增加。

考古人员表示,目前,他们了解到西周早期时聚落主要向东南方向扩展,西周中期时经历了一次较大的向东、向北的扩展过程,此后,聚落规模基本确定,一直延续到西周晚期。那么,人工池渠的作用可以想象,它可能与西周贵族甚至王室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其规模和结构上,要比已发现商周时期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的蓄水池更大且复杂,距离云塘制骨作坊、云塘制玉作坊仅 50余米,它的功能或类似今日的“自来水厂”,并且等级较高。

钟鸣鼎食的奢华生活

有了完善的供水系统,周族在周原发展农业,建造宫殿、房舍。

在长达数十年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云塘——齐镇建筑群。该建筑群共发掘西周夯土建筑基址 9座,和围墙、石片坑等,发掘面积达 5000余平方米。其中,云塘建筑基址共清理出 5座建筑基址,且结构最为完整,主体建筑是一个有围墙环绕的三座单体的品字形建筑,它的使用年代为西周晚期,考古人员推测,其性质可能是宗庙。

不置可否的是,在云塘——齐镇建筑群的不远处,坐落着凤雏建筑群和召陈建筑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宋江宁曾研究表示,从建筑组合的类型学分析,三大建筑群在周原遗址聚落变迁中的位置,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新等角度出发,论证凤雏甲组的始建年代应为西周早期。他指出,周人的早期大型建筑基址(凤雏建筑群)应是对商代建筑形式的模仿与学习。

去年年底,在周原举行的国际考古研究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认为,周人灭商后曾迁移大批商遗民来周原居住,在共同生产生活中把周原的都市发展起来。经过二三百年持续发展,在周原形成了“聚邑成都、两系一体”的大型都市,其规模在当时堪称“世界城市”。

实际上,周人灭商后迁移商遗民的证据在文献和考古方面都得到证明。而在周原生活居住的,当然也有周贵族和王室,他们使用象征着身份与地位的青铜器。

1976年,考古人员曾在云塘村发掘一处西周晚期的贵族窖藏,出土了 9件青铜器。根据铭文,其中 4件为伯公父所铸,另 4件为伯多父所铸,二人当属父子,一件归属不明。其铭文大意是,伯公父派人铸造吉金宝器,以祈长寿多福。随后,在云塘村的墓葬中,又出土了鼎、卣、尊、爵等青铜器,以及多件陶器、骨石器、漆器。

在“礼不下庶人”的周代丧葬制度中,青铜器作为当时王公贵族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礼乐器具,其制作考究、工艺繁杂、用途繁复、种类繁多。尤其是经过西周制定和完善的“礼乐”制度,影响了后续 2500多年的中华文明,“礼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定的符号,而“钟鸣鼎食”也在历史的演进中变成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代表着富庶、文明和礼仪。

规模最大的制骨作坊

在考古工作者的眼中,云塘村就是一个大型的手工作坊,而这里新兴的就是制骨业。

话说西周时期的周原,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手工业和经济中心,当时居住在周原的人们,除贵族之外,一般居民基本上都是从事手工业的生产者。在2013年的考古工作中,考古人员在周原遗址新发现 36处作坊遗址,其门类包括铸铜、制骨、制陶、角器、玉石器等功能各异的手工作坊,从而为人们首次绘就一幅两千多年前的“周原手工作坊全景图”。

目前,周原是发现的西周手工业作坊门类最丰富,数量最多的遗址,而云塘村的制骨作坊是西周王朝工业体系中规模最大、涉及生产工艺最复杂的手工业遗存之一。“制骨”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以动物的骨、角、牙和蚌壳为原料,制作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和装饰品。西周时,由于动物的骨、角和牙的来源十分丰富,加上制作比较简单容易,所以骨角器的数量比商代大幅增加,它的骨角器与商代一样,有铲、刀、锥、针、鱼钩等生产工具。

在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的展厅内,陈列着种类各样的骨器,从出土的器物看,工匠们已熟练地掌握了锯、割、锉、刮、削等一系列技巧和工序,这些都在骨器上留下了痕迹。有意思的是,在云塘村众多制骨作坊中,有一处西周时期规模较大的骨笄(骨簪)作坊。我们知道,周人不论男女都有用骨笄做头饰的习惯,所以这处作坊的发现,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考古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云塘制骨作坊的生产始于西周早期,贯穿整个西周时期,从出现时间、葬俗特征,与殷墟所发掘的制骨作坊相似,从这些特点来看,云塘制骨作坊的生产者们很有可能是灭商之后,从殷墟迁入关中的诸多工匠族群之一。

现如今,云塘村已没有云雾缭绕的水汽,也少了制骨作坊里的忙碌,但这座古老的村庄依旧会带给人们惊喜,因为这里的考古发掘工作还在继续,这里的儿女一直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来谱写美好的明天。

新闻推荐

扶风交警大队圆满完成黄标车淘汰治理任务

阳光讯(记者赵小康)为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宝鸡市关于治污降霾和黄标车淘汰治理工作相关要求,扶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高度重视,成立专班督导落实,截至目前,共淘汰注销黄标车84辆,完成率100%,提前半年完成了...

扶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扶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初听“云塘”这个名字,想必此地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走进静谧安详的村庄,试着去找寻发生在这里的点滴,才发现,小小的云塘背后,竟藏着一个三千年前关于西周的宫城、)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