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宝鸡 今日凤县 今日麟游 今日千阳 今日陇县 今日眉县 今日扶风 今日岐山 今日凤翔 今日太白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今日凤翔 > 正文

农家小院里的泥塑展览馆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9-06-20 03:06   https://www.yybnet.net/

对于每一件泥塑作品苗春生都是巧妙构思,精益求精泥塑关中风情《吼秦腔》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办周家庄北村68岁老人苗春生,从小就喜欢“玩泥巴”,少儿时他用泥巴摔瓦炮、捏娃娃、垒房子无师自通,乐此不疲。1974年,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泥塑艺术创作,这一“塑”就是40多年,完成泥塑作品5万多件,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和活灵活现的物件真实地再现了上世纪关中农村的生活场景,被专家学者赞为“生动的关中民俗教科书”。

近年来,陕西民俗文化、非遗文化传承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的重视,包括长安泥塑、凤翔泥塑、凤翔木版年画、华州皮影、华阴老腔、漫川大调等等,都被列为国家省级非遗文化重点保护对象。但是,由于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愿意涉足了解这些古老的行当,使一些民间传统工艺后继乏人,难以为继。

农家小院里的泥塑展览馆

一个老汉拉着板胡,吼着秦腔,旁边木凳坐着四五个老汉手里拿着旱烟锅,张着大嘴在一边跟着帮唱,刚吃过饭的大老碗似乎还冒着热气,他们脚下卧着一条狗,闭目养神,仿佛沉浸在音乐中,旁边一只芦花鸡在悠闲地刨食,这组泥塑《农家吼秦腔》生动自然,真实有趣。而在泥塑《关中风情》中,只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陕西村落,一群庄稼汉或专注地挑着筷子吃面,或叼着烟袋圪蹴在地上谝闲传;当爷爷奶奶的老人,牵着小孙子痴迷地看大戏;婆娘媳妇或忙着纳鞋底,或敞了怀大方地给怀里的婴儿喂奶,这一系列简单的构图,就把“面条似裤带”“凳子不坐蹲起来”“帕帕头上戴”等“陕西八大怪”表现得非常逼真,惟妙惟肖。

6月13日,当记者走进长安区郭杜街道办周家庄北村一组苗春生家的农家小院,只见二楼、三楼大小5个陈列室200多平米的房子,摆满了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泥塑人物造型,还有农家待客、走亲戚、赶集、赶庙会、打井、种地、收割、扬场、看戏、看电影、开老碗会等生产生活场景,把明清年代到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陕西关中地区的民风民俗展现得淋漓尽致,一览无余。除此之外,陈列室里还摆放着传统的七十二行、水浒108将、华阴老腔、古代圣贤人物塑像,使小小的农家小院,成了泥塑展览馆,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记者采访时,苗春生老人正忙着为白鹿原上白鹿仓旅游景点赶制200多件泥塑工艺品,是根据小说《白鹿原》的内容,用泥塑的形式展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民看戏的场景,只见一把特制的竹刀,在老人的手中上下翻飞,运用自如,黄色黏土稀释后的泥巴,在他手下一会工夫就塑造出一个崭新的形象……

今年68岁的苗春生,是一个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关中农民,他从小就喜欢“玩泥巴”,少儿时他用泥巴摔瓦炮、捏娃娃、垒房子无师自通。高中毕业后,他回家务农。1974年,他被当时的生产大队推荐当上了公社电影放映员,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做泥塑工艺。1978年,他师承西安美院民间泥塑老师刘学良学习泥塑,专业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说起自己40年的坚守,苗春生表示:“我之所以这么喜欢泥塑这门民间艺术,一方面是自己多年的兴趣爱好,一方面是想向人们展示关中古老的民俗民情,如果我们老一辈人,不把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独特的民间艺术保留下来传承下去,就有可能被年青一代丢失忘记,那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从业余爱好到泥塑大师的华丽转身

“陕西八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房子一边盖,辣子一道菜……生活百般味,泥人捏起来,关中古老民俗,留给子孙后代…….”这段顺口溜,就是人们对苗春生的概括评价。

年轻时的苗春生对于泥塑艺术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他钻研泥塑,同时坚持绘画,常常是端着饭碗的时候就愣了神儿,三两口扒拉完饭就去鼓捣他的泥巴了。妻子埋怨他“尽干些没用的事”,他总是付之一笑;村里人说他不务正业,他毫不在意。除了种好家里的几亩地外,农闲时节或者下雨天他就呆在家里一门心思地鼓捣泥塑。有一次,他和老伴一起在地里干农活时,看到地畔两个正在歇息的妇女言谈举止很有特色,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立刻撂了锄头回到家精心捏出了泥塑《关中婆娘》,这件颇让他感到得意的作品后来被他的一个好友强行索去收藏了。在苗春生陆陆续续创作出一系列传神作品后,妻子和女儿不再反对他迷恋泥塑,亲朋好友和陌生的拜访者来了,往往以讨到他一件泥塑作品为幸事,而他则带着既高兴又留恋的心情慷慨相赠。那段时间他纯粹把泥塑作为一种爱好自娱自乐,虽然作品没留下几件,但他的名气渐渐扩散开了……然而,泥塑毕竟不能维持生活,1986年,他离开电影放映队和朋友一块办企业,没有成功。当时两个女儿正在上学,老人需要赡养,家里生活非常拮据,他只能借款投资,在村子外边租地办了一个养猪场,养了100多头猪,这一养就是10年时间。他除了回家吃饭取衣服和日用品,平时就住在猪圈旁边的简易房里,白天喂猪、打扫猪舍、给猪加工饲料,夜晚一个人呆在窝棚里,构思人物造型、生活场景,揣摩、创作泥塑,这段时间成了他创作的高峰期,他历时14个月完成的大型系列泥塑作品《关中记忆》,后来在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展出,引起不小的轰动。

2000年,在小雁塔民俗博物院展览时,他所创作的泥塑作品被一位广东客商看中,专程赶到他家里购买了几套作品,并给了他3000多元的酬谢,这是他从事泥塑创作以来,获得的第一笔收入。2006年,一位加拿大收藏者一次就订购了70多件泥塑作品。随后,苗春生的泥塑作品被陕西群众文化艺术馆、渭南文化中心、咸阳、榆林、延安等地的文化艺术馆、民俗村、农家乐所收藏,而他根据自己电影放映员的工作经历构思创作的泥塑《看电影》,参加第二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艺术节获得特等奖。从2007年至今,苗春生被评为“西安十大杰出民间艺人”、陕西民间艺术一绝“泥塑状元”,获得“农民艺术大师”、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

长安泥塑的世代传承

泥塑,人们俗称“捏泥人”,它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过由里及表、从粗到细的捏塑加工制成的民间艺术品。长安泥塑技艺,是长安地区独特的民间工艺,它借鉴传承庙宇的各类佛造像的制作技法,塑造了各种历史人物、戏剧人物、神话故事、虫鱼鸟兽等作品,记录了关中民间的信仰和审美情趣,表现了关中百姓朴实、憨厚、豪放、正直、节俭的品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长安泥塑技艺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光绪初年。当时长安王曲镇新庄人刘建勋、刘建东兄弟,经常给庙里塑神像,在陕西关中、甘肃一带很有名气。其子刘学良继承父业,苗春生师从刘学良,是长安泥塑的第三代传承人。苗春生手下的人物以宽脸大眼、夸张的表情著称。他所用的泥塑取土来自陕北黄陵,经过晾晒、碾碎、过滤,用熬好的糯米汁和泥,再加入棉花砸匀,这样的黄土可塑性强、黏度高,保存时间更长。

由于自己年龄逐渐增大,为了泥塑工艺的传承,苗春生开始将泥塑这项传统技艺传授给大女婿胡振波,并收为关门弟子。2014年,成立了苗春生关中风情泥塑创意工作室,专注于对传承人的培养和创作新作品。

胡振波作为长安泥塑第四代传承人,跟着岳父苗春生学艺已经9个年头了。他说,“苗老师的创作手法和勤奋精神是非常令人敬佩的,我作为老师的弟子,自然也会好好传承老师的技艺,把它进一步发扬光大。”

民间传统工艺遭遇传承瓶颈

“现在赶上非遗保护的好时候,通过国家的重视和政府的支持,让我们这些手艺人能把民间技艺传承得更有底气。”苗春生非常高兴地说。但是,对于学习创作长安泥塑,他认为必须要有热情,要热爱这门手艺,因为泥塑工艺学习周期比较长,不像别的民间工艺,半年一年就能取得成效,搞泥塑创作需要长期磨练,还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光有技巧没有生活不行,光有生活没有技巧也不行。现在的优势是国家支持,各地文化馆、文化中心、民俗园经常举办展览以及单位和个人收藏,对于民间泥塑工艺创作非常有利,然而,现在的年轻人不懂得那段历史,对民俗艺术不感兴趣,所以后继乏人。

对于这种情况,之前,记者在采访报道凤翔泥塑、凤翔木版年画、华州皮影、漫川大调时也曾遇到相同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多组织年轻人到民俗工艺创作基地参观学习,进行普及教育,提高青年人对民间文化工艺的鉴赏能力和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加强非遗文化的保护发掘力度,有目的教育鼓励培养非遗文化传人,使民间传统工艺后继有人。而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容创新,是民俗工艺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最完美的结合点。

近日,在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主办的西安市优秀非遗项目展上,著名民俗专家王智表示,非遗作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技艺,在传承过程中,各种技艺都曾依据各个时代的变迁有所改进,才形成了今天的文化特征。非遗创新不容易,但在过程中绝不能失去本来的面貌,改丢了原先的特色与韵味,因此比起原封不动的传承,革新需要我们更加谨慎对待,花费更多的心血与智慧。

文/图本报记者杨立

新闻推荐

西河绽放天人菊

6月16日,凤翔县糜杆桥镇西河村几位农民在田地里采摘天人菊花籽。天人菊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草花,凤翔县种植草花历史悠久,...

凤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翔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农家小院里的泥塑展览馆)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