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团在张载祠合影记者 尚洪涛 摄
以文学的名义再聚首——昨晨7时,由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和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四届一带一路“禧福祥6年西凤杯”青年散文大赛作家宝鸡采风活动正式开启。
大赛创办之初,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延安就曾表示:“做企业,更需要以感恩之心回馈社会。举办青年散文大赛,我们想把青春时尚、富有文化品位的生活理念,带给更多的年轻人。”他不断鼓励青年散文爱好者深入生活、接地气,创作出有真情实感的散文精品。如今已历四届,主办方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和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不忘初心,始终激励着当代青年以文学的形式全面展示新时代的新作为、新成就、新面貌,创作出反映时代、讴歌人民的文艺精品。相信此次为期两天的采风活动,能够激发出青年作家们更灵动活跃的创作思维。
品西凤原浆叹千年传承
上午10时,采风团一行50多人来到此行的第一站——坐落在八百里秦川西陲凤翔县柳林镇的陕西西凤集团。据讲解员介绍,酒厂是1956年10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创建的,而西凤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炎帝时期,1933年正式命名为“西凤”。
跟随着一路渐浓的酒香,采风团成员来到酒厂的生产区域,酒糟浓郁的气味,不仅刺激着众人的嗅觉,也慢慢浸润着青年散文家的文思,不少作家在现场激动表示想在这里赋诗一首……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扶风县教师成宏博表示:“西凤酒的历史文化积淀,让从校园走出来的我感受特别深刻。此次采风既开阔了我的眼界,又使我的散文创作找到了生活的根基。当散文找到滋养的土壤后,就会更有生命力。感谢主办方提供的这次机会,这将促使我和许许多多青年文学爱好者在散文的百花园勤奋耕耘,为大家奉献更多的文学作品。”
在近两小时的参观过程中,采风团成员近距离体验了西凤酒从制曲、制酒到成品包装的生产流程,也在讲解员的述说中了解到酒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探索创新,这正契合了文学创作脉络相承的发展轨迹。最后,采风团成员在西凤酒文化馆品尝到了原浆酒液,浓重的味蕾刺激让酒厂之行在众人心中画上深刻一笔。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协理事张永涛感触颇深:“我是土生土长的宝鸡人,可以说是听着西凤酒的故事长大,今天参观制酒车间,使我对白酒生产工艺流程有了更直观的认知,也让我对西凤酒的历史文化传承感到惊叹。从古至今,酒对于文人来说,是个说不尽的话题,有作不完的诗。希望我们的青年作家,能谱写出新的篇章。”
观大儒遗风感关学精神
下午,采风团驱车前往位于宝鸡市眉县横渠镇的张载祠,它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关学领袖、“北宋五子”之一张载的讲学之地,为关中十八景之一。张载祠前身为崇寿院,张载年少时曾在此读书,晚年隐居后,一直在此兴馆设教。张载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崇寿院改名为横渠书院。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原横渠书院旧址上建起张载祠。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张载祠内恢复横渠书院,呈“后祠前书院”格局。从元、明、清至民国,历史上对张载祠和书院修葺14次。张载祠文物管理所1985年成立,张载祠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讲解员娓娓道来,采风团成员细心聆听,一代关学大儒的生平遗踪慢慢铺陈开来——为抵御外族侵犯习练兵法,为实现抱负弃武从文,通过20年的刻苦攻读最终建立起关学思想体系。采风团成员对张载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众人自发地在大殿内的张载塑像前深深三鞠躬,缅怀这位“关学宗师”。西北工业集团职工作家金步摇激动地说:“大儒张载,一个存在于历史中的概念化的伟大人物,在我的眼中逐渐丰满、清晰起来。我被张载的政治主张、思想精神、哲学见解、人格境界深深折服。作为一名陕西的写作者,我为陕西有这样的文化名人感到骄傲。感谢晚报给我这次采风的机会,让我能受到千年关学的文化熏陶。“仰思俯读”“夜眠人静后,早起鸟鸣先”……这些张载的治学精神,使我受益匪浅,回去后会多读关学书籍,坚定文化自信,积极践行张载的文化理念。”
在张载祠内,大家惊奇地发现,有七棵千年古柏饱经风霜,仍傲然屹立,成为历史的见证。其中一棵为张载亲手所植,树形奇特,枝干盘若蛟龙。据讲解员介绍,此树曾在关中大地震时严重受损,历经沧桑依然顽强生长,充满生机,这或许也成为了张载留给后世的思想文化遗产绵延不衰的象征。
最后,采风团成员集中在大儒张载像前,朗诵了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格言,声音回荡在空中,直击人心,久久不能平复……
记者程琳娜
新闻推荐
亲朋好友结婚,我们除了随一份份子钱外,祝福语自然也是不能少的,那么这结婚祝福语怎么说漂亮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结婚...
凤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